逸仙高架路
中国上海市境内城市主干快速路
逸仙高架路(Yixian Elevated Road),是中国上海市境内的城市主干快速路,连接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
历史沿革
1985年1月,上海市规划局在上报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上海市区近期道路改建规划》文书中,首次提出“在中山环路上建造高架道路,逐步将逸仙路一线改建为城市快速干道”,这一提议得到上海市人民政府调研认可,并明确规划实施。
1993年3月18日,上海市计划委员会批准《逸仙路高架和地面道路工程实施方案》。
1994年9月,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决定独立引进外资,建设逸仙路高架道路。
1997年8月12日,逸仙路高架道路工程项目被签约;12月10日,逸仙路高架道路动工兴建。
1998年初,逸仙路高架道路进行2.28标段的施工工作;2月,逸仙路高架道路进行2.6标段的施工工作;9月21日,上海市地名委员会将逸仙路高架道路正式命名为“逸仙高架路”;年底,逸仙高架路完成2.28标段的施工工作。
1999年5月20日,逸仙高架路全线通车运营。
2002年6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收回中外合作上海逸仙路桥发展有限公司对逸仙高架路的专营权;7月1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取消逸仙高架路吴淞大桥的收费。
2004年12月3日~30日,逸仙高架路进行道路两侧防撞坪及中心隔离墩的涂装工作,各路段分时分段封闭。
2013年,上海市宝山区人民政府开展逸仙路高架增设下匝道方案研究,商定初步方案为在逸仙高架路长逸路与淞发路之间新增南向北方向下匝道。
2019年6月6日,上海市测绘院批复《逸仙路高架长逸路下匝道道路红线专项规划》(沪府规划〔2019〕105号),同意长逸路下匝道道路红线的专项规划。
2023年4月14日,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逸仙路高架长逸路下匝道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沪发改城〔2023〕24号),同意建设长逸路下匝道;5月8日~17日,上海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对《逸仙路高架长逸路下匝道新建工程建设工程设计方案》进行公示;6月30日,逸仙高架路长逸路下匝道动工兴建。
2025年3月,逸仙路长逸路下匝道主体工程完成。
线路设计
线路走向
逸仙高架路途经上海市虹口区、杨浦区、宝山区,为南北走向,南起内环高架路,从南向北一路上跨汶水东路纪念路场中路政立路三门路、殷高西路、殷高路长江南路殷行路军工路长江路蕴藻浜淞浦路、淞兴西路、淞兴路淞滨路等道路,最后北至外环同济路立交与上海市绕城高速公路相接。
逸仙高架路全线共设内环路立交、大柏树立交、军工路立交、外环同济路立交四座互通立交,其中内环路立交、大柏树立交、外环同济路立交三座互通立交已投入使用,而军工路立交则处于建设状态。
逸仙高架路处理好了与长江路、军工路等地面道路的关系,并留有远期接同济路高架及外环线越江设施的余地;南段与内环高架径相连接,并将大柏树节点作为一个重要的交通分流点,便于高架中段的一些主要横向道路出入高架,也有利于江湾新城利用高架。
线路互通
线路参数
配套设施
截至2010年,逸仙高架路每1千米设置有一处港湾式紧急停车带。
截至2021年8月,逸仙高架路混凝土箱梁的底部安装了LED灯带,在夜晚灯带会连续变换色彩,显得清新美观。
截至2017年2月,逸仙高架路内环高架路方向近内环高架路下匝道路段设有用于抓拍不按规定交替通行的电子警察设备。
截至2021年10月,逸仙高架路外环同济路立交方向场中路段设有无光电子警察,依靠夜间道路环境光,利用光学和图像增强技术,通过AI智能学习判断图像噪点分布信息,进行识别及图像和车身颜色的真实还原,有效抓拍夜间交通违法。
运营情况
票制票价
截至2024年1月,逸仙高架路全路段免费通行,不收取任何费用。
通行事项
建设成果
技术难题
重点工程
内环路立交位于中山北一路、中山北二路和广灵四路交叉口,内环高架路分别有2对匝道上下,此处逸仙高架路由北向南设单向1车道匝道,直接接入原内环高架向西的上匝道进口位置,原上匝道移至外侧,先并入该匝道后再一起进入内环高架;另外利用内环高架西端的出口设单车道匝道,向北在第3层跨过内环高架后,降坡与逸仙高架径相衔接,原下匝道出口向前移200米左右,在中山北二路接地。
大柏树立交共5层,逸仙高架路以双向4车道经大柏树后转入中山北一路,位于第2层;汶水东路设单向双车道在第3层跨越逸仙高架,一路接邯郸路,另一路设左转匝道降坡与逸仙高架并板;邯郸路设单向3车道在第4层跨越汶水东路左转匝道,分叉后越过逸仙高架,一路接汶水东路,另一路设左转定向匝道降坡与中山北一路上的逸仙高架并板;中山北一路设单向双车道上匝道爬坡与高架主线合并,然后有一路分板与位于第3层的汶水东路至邯郸路的直行高架并板;曲阳路由南向北设单向双车道上匝道在第2层跨过交叉口与逸仙路高架相接;逸仙高架纪念路以南分板设一由北向南的单向双车道匝道爬坡至第5层左拐跨过所有匝道后分两路降坡,一路接曲阳路,另一路左转接邯郸路。
吴淞大桥原名“吴淞蕰藻浜桥”,因被列为“危桥”于1992年3月进行第二次改建;一期于1993年1月17日竣工通车,二期于同年12月10日竣工通车;1999年5月20日逸仙高架路通车后,吴淞大桥并入高架,成为高架的一部分,后多次进行引桥的改建修缮工作。
外环同济路立交北向东左转向匝道布置为苜蓿叶型,南向西左转匝道为直接定向匝道,另外再布置2条东向北和西向南的右转匝道;北向东在避开西北块的12层高层后,即与主线分离,下穿过上海地铁3号线后独立地越过外环线高架,再与外环线主线相接;南向西的左转匝道则上跨同济路高架在第四层穿越交叉口后与主线相接;西南地块上的2根匝道与主线分离后,均穿越街坊后走一段淞滨路,再与相交主线相接。
荣誉表彰
1998年,逸仙高架路2.28标段工程获得“1998年上海市建设工程优质结构工程奖”和“1998年下半年上海市‘浦江杯’优质建设工程奖”。
1999年7月,逸仙高架路工程被评为上海市市政工程金奖;10月,逸仙高架路工程被评为中国市政工程金杯奖。
建设规划
截至2021年11月,逸仙高架路军工路6层立交在建设中,建成后高48米,将增设3层交通设施:军工路快速路西向东左转弯与逸仙路高架道路对接的NE匝道桥,跨越港区专用铁路后在逸仙路交叉口上跨地面道路下穿现有逸仙路高架;二是军工路快速路东向西右转与逸仙路高架道路对接的EN匝道桥,主要跨越港区专用铁路;三是位于最高层级的军工路快速路跨越逸仙路高架道路的立交桥主线。
截至2023年7月,逸仙高架路长逸路下匝道正在建设过程中。
价值意义
逸仙高架路建成后与内环高架路相连,改善了上海北部地区的交通状况,宝山至上海市中心的车程减少一个多小时;同时也改善了宝山招商引资环境,为宝山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有力基础。(宝山汇 评)
逸仙高架路联结着上海市内环高架路、中环高架路、外环高速公路及上海市绕城高速公路,也是宝山区和市中心城区间重要通道,方便了老百姓的出行。(上海宝山 评)
逸仙路高架长逸路下匝道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缓解殷高西路以南下匝道压力,分流殷高西路交通量,均衡逸仙路高架和地面主线的流量,为高境、淞南区域构建一条南向北不受铁路影响的通道,是殷高西路拥堵问题的有效治理措施。(上海交通 评)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7 12: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