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工程
工程种类
造福工程启动以来,已经成为福建省各级政府帮助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但部分群众整体搬迁到新地方以后,由於没有找到致富新门路,往往是农忙季节往老家跑,农闲季节呆在新家无事可做,造成“返贫”或“回迁”现象。福鼎市白琳镇积极探索造福工程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发展现代农业相结合、与发展工业园区相结合等搬迁机制,提出“先乐业再安居”的新思路,努力实现“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探索出一条以产业集聚带动农房集聚的城镇化道路。
简介
福鼎市白琳镇提出“先乐业再安居”的“造福工程”新思路,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共和谐”的目标。
福建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福建省加快实施造福工程的若干意见》提出,2008年至2012年,对居住在生产生活条件恶劣、解决水、电、路、通讯、广播电视“五通”问题难度大、20户以下的偏僻自然村的农民,对零星分散居住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农民以及少数居住在自然保护区内的农村贫困群众,实施整体搬迁安置,从根本上改善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福建2008年实施的新一轮的“造福工程”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2008年至2010年,每年搬迁6万人,3年18万人;第二阶段为2011年至2012年,每年搬迁10万人,两年20万人。同时,“造福工程”向中央苏区县、革命老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治理
为民办实事项目的造福工程,因“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成为群众口口相传的“德政工程”。实施造福工程新村建设,在解决了居不安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让造福工程集中安置新村变身农村社区,柘荣县东源乡福源农村社区进行了有益探索。
搬出大山,安居却难乐业
“搬到这里后,房子宽敞明亮,出行又这么方便,一家人再也不用提心吊胆过日子了。”举家搬入东源乡造福工程新村的66岁老农张忠详,从小在东源乡兰中村郑家仔自然村居住了大半辈子。他说,过去一听到台风暴雨来临就担心,一家人就得马上转移到避灾点居住。
在距离县城只有3公里的东源乡造福工程新村,集中安置了从大山中搬出来的汉族、畲族及黎族、高山族、苗族5个民族群众。“以前在山里,我们村有五大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就业难、婚嫁难。现在,新村离城区这么近,我们也算得上是半个城里人了,‘五难’逐渐变成‘五易’了!”张忠详的儿子张诗文说。
造福工程新村占地面积86亩的, 8米多宽的大道贯穿于整个新村,沿途一幢幢居民住宅鳞次栉比,水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和视频监控等设施一应俱全。
“前些年,因家中的房子年久失修,每逢台风天都要被转移。多亏政府实施造福工程,让我住上了新房子。”东源乡上泥村困难户赵作发说,日子好起来了,农忙时夫妻俩就种些太子参、茶叶,农闲时自己到企业工地当建筑工,妻子到剪刀厂打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也有四五万元。
“人住进来了,居住安全的问题解决了,而人口集聚给管理带来了极大困难。”东源乡党委书记吴周介说,主要表现在,矛盾纠纷多、卫生习惯差、小病就医难、幼儿上学难、户籍落户难、家庭就业难。
从大山中搬出人地分离后,原有的田地如何流转?户籍关系如何管理?社保待遇如何保障?数千人集中安置的造福工程新村,乱象丛生,问题成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
刚开始,东源乡党委依靠流入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由于流动党员有的本身就是原有建制村的村干部,或手上也有农活,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后来又想把新村村民全部落户到所在地的东源村,没想到竟然遭到了双方的强烈反对。
多数东源村村民不乐意。东源村地处城乡结合部,人口有2100多人,本来就人多地少,一下子新增2400多人,原有田地等生产资料如重新分配,肯定会影响到现有村民的切身利益。
不少搬进造福新村村民也在质疑。如果入户东源村,或成立一个新的建制村,那在老家原来的承包地又怎么办?
“整个新村大家互不融洽,处于无序状态,村民事务无人受理,柴片物品乱堆放,垃圾随处乱丢,治安案件接连不断发生。”造福新村村民蓝天雄说,这里成为斗殴、吸毒、赌博隐身点。我搬迁过来不到3年,就发生了3起重大刑事案件,造成两死一重伤。最重要的是,户籍关系都留在原有乡村,要办理医保报销、收入证明、孩子上学等手续,都要回户籍所在地,很不方便。
从乱到治,农村社区应运而生
造福工程新村的“乱象”引发尴尬处境,很快引起了柘荣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县委组织有关人员对造福工程新村出现的问题进行实地调研,积极探索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推进城镇化相结合的社会治理机制。”县民政局局长陈龙华说,经过反复研究后,探索在造福工程新村设立农村社区,归属东源乡,享受建制村的待遇,全面承接和履行政府延伸至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搬入社区村民原有的户籍关系和政策待遇不变。
2013年11月17日,由造福工程新村暂住人口组成的东源乡“福源农村社区”正式挂牌,社区党支部和管委会同时成立。经社区全体党员、群众分别选举产生5名社区两委成员。
“农村社区的设立,让村民有了归属感,管理上也规范了,原本松散型治安管理转变成群防群治的防控体系。”来自宅中乡菜山村,新当选为社区党支部书记的钟春森说,社区成立半年多来,没有再发生过一起治安或刑事案件。
“现在放心了,不仅环境卫生整洁了,社区治安好了,还可以在自家门口看病,真的很方便!”社区居民曾云灿一边在社区卫生医疗服务站取药,一边高兴地说,社区里还有社区服务中心、就业介绍中心和警务室、幼儿园、小额支付便民点等服务机构,我们和城里人一样了,60岁以上老人都有健康档案,可以享受到各种便利的公共服务。
社区居民最关心的户籍和土地怎么办?东源乡乡长郑坤荣介绍说,“对搬进社区的居民户籍实行双重管理,在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之前,居民可以在社区警务室办理暂住户口,享受社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原先的土地承包权不变,但不能在原先所在的村里参加选举。”
社区主任李耀玉说,虽然社区居民的户籍仍是农民,但可以享受到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让村民们“搬得出来”,更要“住得放心”。
如今,福源农村社区居民大多有了稳定收入,他们有的开杂货店,有的到附近工厂打工,有的从事手工艺,还有的自主创业……居民们对未来也更有信心了。
创新治理,打造和谐家园
“每次逢年过节,我们社区还开展吃‘百家饭’活动,现在邻里不再互不往来,关系比亲戚还亲近!”社区居民杨贵松说,刚搬到造福新村时,由于大家来自各个乡村,彼此之间不熟悉,加上当时治安不好,多数人回到家里都习惯地把门一关,这让原本有串门习惯的村民们感到新村里人情关系冷漠。
“社区成立后,分成5个网格区域,分别由一名社区工作人员牵头开展吃‘百家饭’活动,介绍邻居互相认识,一下拉近了邻里之间的距离。”社区党支部书记钟春森说,社区每半年还组织“金邻居”、“好媳妇”、“卫生之星”等一系列评选活动,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互助风尚明显改观。
如今,每当夜幕降临,社区的党员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活动场所总是人头攒动,各种兴趣班和文体康乐活动吸引了不少居民,或写书法,或学剪纸……人们不时地还聊上几句。
小小的社区广场也给居民带来无限的精神食粮。“2014年3月社区还成立了一支广场舞蹈队,队员发展到60多人。”舞蹈队负责人肖兰说。
福源农村社区顺应群众的需求,积极探索社区新型治理模式,对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进行大胆创新。以“构建更具幸福感的农村社区”为使命,成立了就业介绍中心、事务服务中心、调解室等功能性治理机构,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就业难、看病难和入托难等具体问题,逐步在助残、计生、养老等民生环节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的专业服务。
为了让群众搬得放心、住得舒心,社区利用QQ群、微信群等渠道,经常与群众沟通交流,倾听群众呼声,知群众所想所盼,积极营造团结互助、文明礼让的和谐氛围,引导更多群众参与社区、融入社区,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东源乡党委副书记、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张荣光介绍说,针对搬入新村居民乱倒垃圾、随意堆放物品等不良习惯,社区组织“小板凳宣讲队”宣讲政策法规,倡导文明生活、尊老爱幼、以礼相待、与人为善等道德礼仪规范;志愿者主动上门宣传社区卫生公约,增强社区居民适应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组织义工到低保户、残疾人士、困难家庭等群体送温暖、送服务,解群众所需所困,让群众可依可靠。
“这才叫服务到家了哟!”从20多公里外的富溪镇霞洋村搬迁入户的65岁居民魏招锦感触良多。社区服务中心不仅上门为他审社保,还为他增加了疾病治疗、社会捐助等从未有过的全新服务项目。
为了解决部分家长因劳务繁忙不能照顾孩子的烦恼,2014年3月开始,社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对放学后的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辅导、课外知识阅读,开展一些课外活动。
“社区居民如果发生矛盾纠纷,调解室擅长群众工作的调解员就立刻赶到调解处理。”社区主任李耀玉说,草根和事佬调解员大部分见多识广,善于运用土话等群众语言,拿捏到位,句句落在情分上,句句话语暖心窝,实现法与理、法与情的结合。2014年以来,社区调解室的“和事佬”已妥善化解家庭矛盾、调解邻里纠纷各类民间矛盾纠纷13起,大部分纠纷案的化解不超过一周。
搬进社区的居民最不愿割舍的保障就是土地,但是人地分离后原有的山地怎么办?又有可能随意抛荒土地的现象。福源农村社区在调查研究基础上,设立社区事务服务中心社会组织,通过牵线搭桥,帮助社区居民与企业及原来村庄合作社取得联系,在居民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与户籍所在地的村子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来自宅中乡菜山村的20多户居民,将手中100多亩山地租赁给柘荣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东源乡桃坑村的11户居民也将160亩土地流转承包给本村的合作社。不再种地的社区居民则在社区就业介绍中心的帮助下,已有48人到广生堂等医药企业上班,成了城里的打工族。介绍居民70余间闲置房屋出租给附近企业外地工,增加了居民收入。
老家的事有人管,新家也有了新秩序。社区党支部书记钟春森认为,发挥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服务“接力”作用,社区居民主动参与社区共管共治共享,把社区之前想到了但不敢做的事情正逐渐变成现实。
“设立社区党代表工作室,发展社区服务、健全社区志愿服务网络等社区民主实践的探索,这些都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深化社区治理创新奠定了基础。”东源乡党委书记吴周介说。
担当
20世纪90年代,九仙村畲民下山列入“造福工程”,陆续又有大量村民从山上搬入九仙新村,发展新型农业产业,过上了更好的日子。钟郑英住上了村里最好的房子,孩子也已结婚生子,当年的伤痛,在新生活中得到抚慰。
在时任省委副书记任上,习近平倾力推动实施“造福工程”,十多年接力,福建省在中国率先实施的此项民心工程硕果累累,截至2014年11月,福建省有6000多个自然村,101万人整体搬迁。尤其是千千万万的偏远山区群众、“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连家船民,居住条件大为改善。
参考资料
造福工程的“白琳路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3-01-04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25 08:06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