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
长江的河源段(青海玉树)
通天河,长江源头干流河段。位于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自长江正源当曲、西源沱沱河汇合点的治多县西部的囊极巴陇起,流经青海省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市4县市,至青海省玉树州玉树市结古镇巴塘河口为止,以下始称金沙江。
名称演变
通天河因出自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地势高峻而得名。原系泛指青海省境内长江上源干流河段。1913年出版的《青海图说》载:“长江、古名丽水,一名神川,一名初午牛,其上流蒙名木鲁乌苏,番名州曲,或译曰直曲、周曲,普通曰通天河。”近代地图上,曾以发源于各拉丹冬雪山群东侧的尕日曲(下段称尕尔曲)注记为通天河。江源考察将当曲与沱沱河汇合处(囊极巴陇)定为通天河起点(东经92°54′48″,北纬34°05′38″),止点在玉树市巴塘河汇入口(东经97°14′48″,北纬32°58′34″),以下则为金沙江。囊极巴陇以上直至尕尔曲源的河段,分别归入当曲、布曲和尕尔曲,因此“木鲁乌苏河”一名不再沿用。
长江源区
长江上源水系主要由北支楚玛尔河水系、西支沱沱河水系、南支当曲水系组成。源于杂多县当曲,与源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玉树州代管)的沱沱河在格尔木市治多县唐古拉山镇杂多县索加乡交界的囊极巴陇汇合后,称通天河。在汇合口下曲麻莱县治多县交界的曲麻河乡日所得陇接纳北源楚玛尔河
长江古时称“江”,汉、魏、六朝以后始称大江或长江。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的发祥地,因此,很早以来人们一直寻觅长江的源头。我国著名的古书《尚书·禹贡》中就有“岷山导江”、“江源于岷”的记载。把发源于岷山嘉陵江,岷江当作长江的源头。明代,我国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公元1641年溯金沙江而上,在川、滇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认为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源。清代,朝廷“屡遣使臣,往穷河源,测量地度,绘入舆图”。清圣祖玄烨在制作《皇舆全览图》的过程中,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又派楚儿沁藏布、兰木占巴、胜住等3人“往绘西海(青海)西藏舆图……使臣测量地形、逾河源、涉万里,如履阶闼,一山一水,悉人图志”,对长江上源的山系实地勘察,地图中已绘出了通天河、木鲁乌苏河等河流,但长江正源是哪一条河流,只好用“江源如帚,分散甚阔”的说法了。一些外国探险家曾探查长江源头,但一无所获。
长江水利委员会曾于1976年和1978年两次组织对长江源进行考察。1976年首次考察沱沱河长375公里,当曲长362公里,沱沱河比当曲长13公里,依“河源唯远”和流向较顺直,确定了沱沱河为长江正源;1978年第二次考察后,对数据进行了修正,沱沱河长358公里,当曲长357公里,沱沱河比当曲仅长1公里。
1983年,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对整个长江进行了量算,沱沱河长346公里,当曲长352公里,沱沱河比当曲短6公里。据1986年科考漂流队量算,沱沱河(源头按纳钦曲西支,不包括冰川)比当曲短6.8公里,若按纳钦曲东支(包括冰川)沱沱河比当曲长0.8公里。
1999年,6月5日,由原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青海省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在沱沱河与青藏公路交会处及各拉丹冬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脚下竖立了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的长江源环保纪念碑。环保纪念碑共有两块,一块为纪念碑,立于沱沱河畔;一块为标志碑,立于各拉丹冬雪山的姜古迪如冰川脚下。
2008年9月6日至10月16日,汇集了国内测绘、遥感、水文、地质等领域优秀科学家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队,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对长江源头进行了实地考察。此次科考堪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科学门类最齐全、技术最先进、阵容最强大的一次。当曲的长度、水流量和流域面积均大于沱沱河。从此次考察所掌握的科学数据来看,当曲应该是长江的“真正源头”。
南源当曲
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海拔5395的山麓的杂多县境内。河长352公里,流域面积3万平方公里,居江源诸河之首。藏语“当曲”,是“沼泽河”的意思,源头是连片的沼泽和泉群。当曲初始的源流形成后,先由南向北,又转向西北、东北,再自西向东流去。
2008年9月,青海省三江源科学考察工作历经41天,行程7300多公里的考察后,以著名河流探寻者刘少创领队的“三江源头科学考察”科考队认为,长江南源当曲才是正源,推翻了此前沱沱河为正源的传统观点。此次科考采用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现代高科技技术,很多都是首次用于三江源头科考。通过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测绘仪器,测得沱沱河的最长支流长度为348.63公里,当曲则为360.34公里,比沱沱河长出11.71公里。若这个结论得到国家认定,意味着长江的长度将更新,中国的地理教科书将改写。
西源沱沱河
沱沱河,又名滔滔河。藏语称“玛尔曲”,意为“红色的河”,蒙古语称“托克托乃乌兰木伦”,意为“平静的河”。沱沱河是长江源头的西支源流,在1987年被定为长江正源,发源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各拉丹冬雪山群,姜根迪如冰川西南侧,源头叫纳钦曲,是冰川融水汇成的一股溪流,水面宽3米,深0.2米左右,由南向北在谷地中流淌,经30多公里后与切苏美曲汇合,始称沱沱河。北流切穿祖尔肯乌拉山,形成长数公里的峡谷,河岸陡峭如壁,高出数十米。至葫芦湖东南,接纳江塔曲后折向东流。沱沱河流经沱沱河沿(唐古拉山镇)时,河床宽阔,流速平缓,多散流、漫流、汊流,河心滩面积广,属宽谷游荡型河流,最大水深约3米,宽20米~60米,测得多年平均流量每秒29.1立方米,最大流量可达每秒750立方米。向东流至囊极巴陇与长江正源当曲汇合,始称通天河,汇口处海拔4470米。至此,沱沱河长350.2公里,流域面积1.76万平方公里。沱沱河流域地势高亢,平均海拔5400米以上,西南高东北低,由高山、冰川、低山、滩谷等构成典型的高山地貌,主要有唐古拉山(当拉山)、祖尔肯乌拉山、乌兰乌拉山等山脉。境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主要有长江正源沱沱河及其支流冬曲、布曲、当曲等河流,以及乌兰乌拉湖、波涛湖和玛章错钦湖等。
沱沱河流域地处“世界屋脊”,海拔高、空气稀薄、严重缺氧、气候寒冷,但光照充足、雨热同期,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据沱沱河气象站气压资料计算,年平均气压为584.1毫巴,含氧量每立方米175.43克,为海平面含氧量的64%左右。该区年均温-4℃以下,最冷月(1月)均温-15℃~-17℃,最暖月(7月)均温6℃~7℃左右,年均最高气温2℃~4℃,日均温稳定低于0℃的寒冷期长达7个月。该区海拔高,空气干洁,所以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季日照时数2870小时~3300小时。这种光照条件对于生长生活在高寒环境中的动植物起到了补偿作用。此外,本区降水较多,生长季降水量200毫米~25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61%~72%。由于雨热同期,给牧草生长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沱沱河流域土壤成土母质以残积—坡积物为主,残积物广泛分布于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山带,多系白垩纪基岩风化物,发育高山寒漠土和高山草甸土;坡积物是残积物经过重力和冰雪融水搬运的堆积物,多形成于谷坡下部和山麓。沱沱河流域山峦交错、河流纵横、交通闭塞、人烟稀少,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衍条件。经初步调查,野生动物约有40多种。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盘羊、藏原羚、白唇鹿、猞猁、雪鸡等,其中大部分都为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该区植被属青藏高原青南草原地区,其植被种类与组成相对较为单一,主要以小嵩草为主的高寒草甸类草场。
北源楚玛尔河
楚玛尔河,发源于距玉树藏族自治州多尔改错约150公里远的可可西里山东麓。长江北源,又称曲麻莱河、曲玛河。源出昆仑山南支的可可西里山的黑脊山南麓,海拔5432米,流经多尔改错及青藏公路,在曲麻莱县以西的楚拉地区注入通天河。河流长度515公里,流域面积2.0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楚玛尔河流域地势高亢,也是中国最冷地区之一,多年平均气温以1月最冷为-16.9℃,7月最热为5.5℃,多年平均-5.7℃。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月为-8.6℃,7月为12.2℃,多年平均最高为2.0℃。多年平均最低气温,1月为-24.1℃,7月为0.2℃,多年平均最低为-12.2℃。极端最高气温为1961年6月11日达23.2℃,极端最低气温为1963年12月1日为-33.2℃。楚玛尔河沿站多年平均气温为-6.2℃,极端最高气温17.2℃,极端最低气温为-33.9℃。楚玛尔河多年平均流量约每秒8立方米,最大流量每秒293立方米,最小流量为0,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2.5亿立方米。6月~10月的径流量约占全年的87.5%,最大月径流量出现在9月。因楚玛尔河沿水文站距源头约300公里,位置较上,仅控制该河总集水面积44%,故不能完全反映该河水文特征。楚玛尔河沿以下,河流补给除降水与湖泊补给外,还接纳了昆仑山南坡的冰雪融水和较多的地下水,水量渐增大。河口段水深0.9米,水面宽40米,河道平均坡降约0.14%,年平均流量约每秒33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10亿余立方米较沱沱河大,三源中水量居第二位。1978年9月中旬,长江江源考察队在楚玛尔河口实测流量为每秒42.5立方米。楚玛尔河主要特点是:河湖相连、河床宽浅、水流散乱、沙滩广布,多风积沙丘,主要接纳昆仑山南坡冰雪融水。
干流概况
通天河干流段,是指当曲与沱沱河在囊极巴陇会合处至巴塘河汇口处的长江上游干流河段。古籍《曲园琐记》中有“通天河相传为天河下游”的记载,顾名思义,是通往天都的河。藏语意为“直曲”,意为“牦牛河”,古时认为源于犁牛石下。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自囊极巴陇起流经青海省治多县曲麻莱县称多县玉树市。至巴塘河口始称金沙江。通天河干流呈弓形,全长828公里。自囊极巴陇至楚玛尔河口长278公里称通天河上段,属江源地区;自楚玛尔河口至巴塘河口长550公里称通天河下段,不属江源地区。
通天河上段
通天河自囊极巴陇至楚玛尔河口长278公里称通天河上段,属江源地区。自囊极巴陇起向东北流长约31公里左岸有然池曲注入。通天河又曲折东流约30公里,左岸有冬布里曲(长约60公里)、达哈曲(长约49公里)汇入,再东流约40公里,有莫曲从右岸汇入。囊极巴陇以下14公里,通天河流经巴颜倾山区,形成长约10公里的宽浅峡谷。两岸山高为250~350米,相距2~3公里,由上三叠统结札群灰岩与碎屑岩组成,谷底宽0.5~1公里,前人称之为马日给峡。河流出峡后进入一小盆地,除莫曲口附近河谷较宽外,一般宽为4~5公里,水流游荡于宽浅河床上,分汊较多,流长达80公里左右。通天河自莫曲口东流4.9公里,右岸有勒采曲(长约25公里)注入,又东北流约31公里,牙哥曲自右岸来汇。勒采曲以下,通天河折向东北,进入冬布里山区,形成长28公里的峡谷段,两岸为结札群灰岩。河谷越向下游越狭窄,断面由宽浅梯形过渡为V形。谷底宽100~200米,河槽单一,峡谷下游有牙哥曲汇入,此段峡谷被称为牙哥峡。牙哥曲汇口附近河谷开阔,以下两岸山高渐增,由100余米增至300余米,由三叠系板岩,硬砂岩构成。山顶相距3~4公里,谷底宽1~2公里,水流分汊游荡。经80余公里至科欠曲以下转向南东东,沿长约50公里、宽约12公里的谷地流动,直至楚玛尔河口。谷地内分汊多达10余股,各汊间并往往有潜流互通,造成泉涌现象。通天河纳牙哥曲后,又北流转东北约31公里,在左岸先后纳夏俄巴曲(长约57公里)和北麓河。通天河继续东流转东北53公里,有科欠曲(口前曲)自右岸汇入。通天河又东流约48公里,左岸纳勒池曲(长约81公里)、那曲(长约42公里),呈多汊辫状,水流散乱。再东流约14公里,与楚玛尔河垂直相汇于海拔4388米的拉栽尕薄棚安山下。
通天河上段囊极巴陇至楚玛尔河口长278公里,平均坡降约0.9‰,总体流向为北东东。沿程多次曲折,当河流横切区域构造时,往往形成宽浅峡谷,而在顺应区域构造或盆地时,则呈现游荡性型。沿河地质较多出现红色砂岩和砾岩,并有千枚岩。
通天河上段支流组成平行水系,除科欠曲外,源头均无冰川发育。右岸支流位置偏南,因降水较丰,水量较左岸支流为大。通天河上段主要一级支流有11条;湖泊3110个,其中湖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2个,0.5~10平方公里的湖泊27个。
通天河下段
通天河自楚玛尔河汇入口至巴塘河口止为通天河下段,全长550公里。河东南流36公里,有邦巴涌(长约30公里)自右岸注入。又曲折东流33公里,色吾曲自左岸汇入。通天河纳色吾曲后,曲折东南流约59公里至白拉塘,河谷展宽,河宽约100米,水深约7米。有登恩涌(长约50公里)自左岸注入。在登恩涌口对岸,有长约39公里的查仁其九注入。通天河又继续东南流约36公里,有聂恰曲自右岸注入。
通天河又东南流约49公里纳登额曲。登额曲注入后,通天河进入峡谷段,河谷一般宽约100米,水面宽约60余米。通天河又曲折东南流约95公里有德曲自左岸来汇。通天河继续曲折东南流约62公里于左岸纳细曲。通天河又曲折南流24公里,有益曲自右岸汇入。
通天河又曲折蜿蜒东南流,沿途系峻岭、峡谷,陆续有浪西科(右)、查拉陇(左)、拉涌(左),等小河注入,过仲达乡驻地后至直门达水文站断面,流程约150公里。直门达水文站断面下0.8公里为通天河大桥,桥下游不远有歇武系曲由左岸注入通天河。通天河又流长约5公里至巴塘河口,巴塘河由右岸汇入。
从楚玛尔河汇口以下至登额曲汇口段,为江源高平原丘陵向高山峡谷的过渡地带。两岸阶地发育,山顶相对高度100~500米。河谷向下游逐渐束窄,水面宽150~200米,中泓水深2~3米,多砂砾卵石河床。登额曲汇口以下为高山峡谷区,干流迂回穿流在峡谷间,两岸山顶相对高度增至400~600米,水面宽50~200米,中泓水深4米以上。
长江自江源至玉树巴塘河口以上,流域面积总计约14万平方公里,干流河长为1174公里。
主要支流
上段支流
然池曲,发源於日阿尺山,又名日阿尺曲,亦称曲玛牛,意为“浑浊的红河”。河源海拔5080米,上游称鄂茸曲,为季节河(或称间歇河,每年7~10月有水流)。流长约40公里汇入然池曲,南流又转东后接纳桑恰当陇曲过沼泽区,在曼木太措从左岸注入通天河。然池曲全长约112公里,流域面积25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1.3亿立方米。
莫曲,发源于杂多县西北部海拔5550米的扎那日根山,西北流77公里,纳鄂曲后,北流进入治多县,接纳支流洛德玛昌茸曲后进入峡谷,8公里后出峡经索加乡政府驻地又北流约44公里汇入通天河。莫曲全长约146公里,流域面积8654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420毫米,年平均流量约37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量约12亿立方米,水量为通天河上段诸支流之冠。
牙哥曲,又名牙曲,意为“美丽的河”,发源于治多、杂多两县交界处的荣卡曲莫及山,全长约112公里,流域面积298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3亿立方米,流域内有大面积沼泽。
北麓河,又名勒池勒玛曲,意为“红铜色的河”,发源于治多县西部苟鲁山克错东北的勒迟嘛久玛山西端南麓8公里处,东流约71公里至青藏公路北麓河大桥,又东流约15公里纳左岸支流扎秀尕尔曲。以上河段称日阿池曲,为季节河,自此以下始常年有水流,流经大面积沙地戈壁滩先后纳白日巴玛曲、白日富玛曲后注入通天河。北麓河全长约205公里,流域面积7966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约4亿立方米。河床多为砂砾石,两岸有沙漠戈壁分布。
科欠曲,意为“大湾河”,发源于兴赛莫谷雪山,纵贯治多县中部。水流从雪山两侧流出后,河宽平均约8米,在口前涌草滩汇合后西北流,依次接纳支流瓦卜曲、崩曲。至河口附近干流分为两股注入通天河。科欠曲长约156公里,流域面积3552余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3.55亿立方米。
楚玛尔河,发源于距错仁德加湖(叶鲁苏湖)约一百五十公里远的可可西里山东麓。楚玛尔河从法院地向东流去,先后穿过叶鲁苏湖及青藏公路,最后折转向南,在当曲河口下游二百多公里处,汇入通天河。楚玛尔河自分水岭起算,全长526.8公里。楚玛尔河流域共有湖泊2156个,湖面积共210多平方公里。其中,大于10平方公里的有2个,即叶鲁苏湖144.1平方公里,野马川湖约13平方公里;湖面积为0.5~10平方公里的约40个。楚玛尔河流域上游地区属于可可西里的一部分,可可西里又与新疆的阿尔金、西藏的羌塘相连,这是中国最大的一片无人区之一,也是中国目前大型野生售类动物分布数量最多的地区。
下段支流
色吾曲,藏语意为黄色的河,位于曲麻莱县境内,上源名昂日曲(安木日曲),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齐峡札贡山,源头与黄河上源约古宗列曲、卡日曲等仅一山之隔。民国时期地理教科书认定长江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系误以色吾曲为长江之源。色吾曲全长约159公里,流域面积639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2亿立方米。流域内多高山峡谷,河床宽阔,水系发育,支流较多。
聂恰曲,又名宁恰曲,位于治多县境。发源于治多、杂多两县交界处的卖少色勒哦雪山,源流名的茸能,下称昂欠涌曲,纳昂欠色的曲、米曲、切根茸后称聂恰曲。再纳当江涌、多彩曲后至治多县驻地,又北流纳涌确曲后向东北注入通天河。聂恰曲全长约175公里,流域面积2738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8.5亿立方米。其上游有雪山分布,雪山面积约96平方公里,河床为冰碛石组成。治多县城以西的龙俄青西库,建有引水式电站1座,装机2×125千瓦。
登额曲,又名登艾龙曲,发源于玉树和杂多两县交界处,上段名宗可曲,接纳支流打儿它北流渐转东北至尕何汇口,以下始称登额曲,全长约103公里,流域面积225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4.5亿立方米。
德曲,系藏语音译,意为“矿物河”,因河床多沙金而得名。德曲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东部加陇查河,上源名折尕考,源出曲麻莱县着格那青山,接纳解吾曲后始称德曲。德曲全长约143公里,流域面积423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5.3亿立方米。为称多县与曲麻莱县的界河,从卡龙固山附近入通天河,作为称曲县界的一段河道总长90.9公里,从称多一方西入德曲和支流大小共22条,从源头附近依为,无名时令河,那陇尼下曲(由7条时令小河汇成,在扎帕那处入德曲),岗当让曲(由13条小曲汇成)无名曲,日吉让曲,竹陇涌知卡永曲、低稀陇格曲、低稀柴陇曲、港沁曲、俊锐考曲、色浪龙水、四条小无名曲、沙尼陇仁水、解吾曲、五条小时令河。
解吾曲,正源源于青果查莫赛,全长49公里,大小支流24条,北源为热吾曲(由17条小曲汇成),南源为盖玛鄂仁曲(由9条小曲汇成)解吾曲主要支流有:盖来曲,玛朵曲、曲柔曲、贡添曲、贡强曲、扎阿陇水、热吾曲、盖玛鄂仁水等,流入德曲时河宽17米,水深0.6米,流速每秒1.4米。
细曲,发源于称多县西部的石块地(赛柴曲四娜娜哈),流经扎朵、尕朵两社、上游换达切、东西各有一小水注入,向南、西有达琼注入,东有洛切水陇注入,西北又有晒晒扎母水注入,断续南流,东有洛琼陇。在尕杂乡驻地西南香卡日瓦注入通天河。细曲河长约75公里(一说73公里),全部流经峡谷,流域面积162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2.65亿立方米。
益曲,位于玉树市境内,源出沙俄茶交以北4公里的一片沼泽地,在努卜拉栽以西1公里汇隆宝湖出口水流,在马藏附近注入通天河。益曲全长约157公里,流域面积2644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6.6亿立方米。流域内的隆宝湖是国家一级保护珍禽黑颈鹤的栖息地。
巴塘河,又名札曲,意为“从山岩中流出的河”,位于玉树市境内,因流经巴塘盆地而得名。它发源于格拉山北日阿如东塞以东4公里处,上段称各曲。源流向北穿过峡谷进入巴塘盆地,纳支流扎巴曲后始称巴塘河。后又进入峡谷北上至玉树市城结古镇,东流在坎果下2公里处汇入通天河。巴塘河全长约92公里,流域面积248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约8亿立方米。
水文特征
通天河流域降水量较少,通天河下段直门达站多年年平均流量为377立方米/秒,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19亿立方米。天然落差940米,平均流量每秒400立方米,年总径流量约130亿立方米,含沙量每立方米0.74克,河水清澈,水质优良,干流水力理论蕴藏量近300万千瓦。通天河一级支流年径流量均不大,最大为莫曲11.7亿立方米,最小为细曲2.65亿立方米。
2022年4月以来,长江上游通天河段出现近年来罕见的大规模凌讯现象,岸边堆积的冰凌有数人之高,或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大值。位于青海省玉树州的通天河干流控制站直门达水文站发生了建站以来最大凌汛过程。
流域概况
地理环境
通天河的河床海拔高3000~4000米。其上段河谷开阔,河槽宽而浅,河中沙洲栉比,水流散漫。两岸并非崇山峻岭,而是相对平缓的山丘。过楚玛尔河口后,两岸山岭才渐渐逼近河岸。左岸山岭属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翻过此山,便是中国第二大河——黄河的源头。通天河下段,河道比较顺直,河槽逐渐稳定,水流比降增大,水势汹涌,两岸山势增高,谷底海拔由上游的4000多米下降到3000多米,成为典型的峡谷河流。
通天河流经属高寒气候区,除高原东部边缘外,大部地区风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垂直差异很大,多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下段河谷地区,气候比较温和湿润。流域地质属昆仑山系岩相的有千枚岩、花岗岩、片麻岩、硬砂岩和云母片岩等,属唐古拉系岩相的有红色砂岩和石灰岩等。
通天河从楚玛尔河汇口至登艾龙曲汇口段之间,为高平原丘陵区向高山峡谷区过渡带,河谷开阔,阶地发育。登艾龙曲汇口以下至三省界为高山峡谷区,两岸山势险峻,水深流急,一路上拐了很多大弯、小弯,仿佛恋恋不舍地留恋着生她养她的雪山冰川。依次有叶青大拐弯、岗察大拐弯、着木其大拐弯、布朗大拐弯、兰达大拐弯等,大大小小拐弯,其气势之磅礴,景色之壮美,一路蜿蜒令人称奇,这种近于环形的弯曲河流被称为河曲或者蛇曲。通天河“S”形大拐弯很像八卦中的太极图,这个“S”形大拐弯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蛇曲”——“嵌入式蛇曲”。一般说来,“蛇曲”只能形成于松散的沉积物组成的平原或宽谷中,很难发育在岩石中,因为在岩石上很难发生“凹岸冲刷,凸岸堆积”这种情况。地壳的抬升是这种“嵌入式蛇曲”形成的重要原因。一般说来,一条河流先是在由松散沉积物组成的平原和盆地中形成了“蛇曲”,后来遇到了地壳的持续抬升,这等于给了河流向下切割的力量,而河流的流动已经被束缚在早先形成的“蛇曲”之中,因此河流就保留着原有的“蛇曲”形态,一直向下切下去,直到深深地切到地壳的岩石圈中,看上去好像“嵌进去”一样。通天河“蛇曲”不仅具有地学研究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蛇曲”形态的美学价值。
自然资源
通天河,是长江源头。通天河附近,也是黄河澜沧江的源头所在地,被称为“三江源”。自囊极巴陇至楚玛尔河口长278公里称通天河上段,属江源地区;自楚玛尔河口至巴塘河口长550公里称通天河下段,不属江源地区。国家为保护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长江源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三江源地区具有独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态系统,为中亚高原高寒环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甸、草原、沼泽及水生植被、垫状植被和稀疏植被等9个植被型,可分为14个群系纲、50个群系。区内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油麦吊云杉、红花绿绒蒿、虫草3种,列入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Ⅱ的兰科植物31种;青海省级重点保护植物34种。野生动物有兽类85种,鸟类237种(含亚种为263种),两栖爬行类48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69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有藏羚、野牦牛、雪豹等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岩羊、藏原羚等35种。
通天河干支流的两岸山岭、台地和平滩大部分为矮林、草皮覆盖,下段两岸植被较密,逐渐出现乔木和森林,经济已由纯牧业向农牧业过渡。两岸阶地和支流河谷,可种植青稞等耐寒作物。玉树、称多两县有农田14万亩,岗桑寺、直门达两岸阶地,种有青稞、小麦、油菜、白菜、萝卜等。
社会经济
通天河流域大部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境内,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树藏语意为“遗址”。北与本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角与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西南与西藏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6县,总人口为28.31万,其中藏族人口26.98万,占总人口的95.3%。
玉树州成立于1951年12月,是青海省第一个、中国第二个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州。玉树古为西羌牦牛种地;隋朝前后为苏毗和多弥二国辖区,唐时为吐蕃的孙波如,宋时为黎州属下的囊谦小邦之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明朝囊谦五室的贵族僧侣屡被赐号为功德自在宣抚国师;明末清初玉树各部头人为青海蒙古和硕特部赠爵为诸台吉;清朝受青海办事大臣直接管辖,为囊谦千户领地,下有百户独立长等部落,民国时期设置玉树、囊谦、称多3县,统由玉树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县之下千百户制度因袭如故。1949年10月,青海省人民解放军军政委员会驻玉树特派员办公处成立,宣告玉树地区已完全由人民政府行使管理职能。1951年12月25日成立玉树藏族自治州,1955年改为自治州。自治州首府驻玉树市结古镇,是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玉树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唐蕃古道”和“中华水塔”的美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黄河和东南亚第一巨川湄公河(即澜沧江)均发源于玉树。玉树是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青藏高原腹地构成了自成体系的自然区域,以唐古拉山脉的主峰格拉丹冬山峰为主的雪峰冰川孕育了以万里长江为首的黄河、澜沧江等我国著名的三大河流。
是中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主体民族比例最高、海拔最高、人均占有面积最大、生态位置最重要的一个自治州。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均发源于本地,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覆盖自治州全境,素有江河之源、名山之宗、牦牛之地、歌舞之乡和中华水塔之美誉。自治州首府结古是历史上唐蕃古道的重镇,也是青海、四川、西藏交界处的民间贸易集散地。
玉树州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兼营的地区。全境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年降雨量52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为0.0℃。空气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0~60%。现有草场2.1亿亩,其中可利用草场1.7亿亩,年产鲜牛奶26500吨、牛羊肉45000吨、羊毛1300吨、牛羊皮90万张。现有耕地26.7万亩,主要种植青稞、豌豆、洋芋、油菜、芫根。初步探明矿点261处,主要有金、银、铜、铁、铝、煤、硫磺、水晶、玉石等四十余种,总储量300亿吨,已查明的各类中药材913种,其中植物类药材808种,著名的有虫草、知母、贝母、大黄、雪莲等;动物种类药材80种,主要有鹿茸、麝香等。境内水利资源富足,三大江河支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总流域面积为23.7万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89%。水能发电的理论蕴藏量为612万千瓦。全州有4个天然林区,林地总面积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1%。在山涧丛林原野之中,栖息着各种珍禽异兽,主要有野牦牛、野驴、藏羚羊、岩羊、黄羊、白唇鹿、马鹿、金钱豹、雪豹、猞猁、棕熊和珍禽黑颈鹤、马鸡、雪鸡等。鸟类品种为全省之首,兽类品种居全省第二。
玉树境内有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自然景观:有名扬藏区的玉树歌舞和神秘的唐蕃古道;有闻名遐迩的文成公主庙和众多教派的藏传佛教寺院;有世界之最的新寨加那嘛呢石堆和岗察寺殿内高达25米的宗喀巴坐佛铜像;有黑颈鹤的故乡隆宝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比较完整保留原始面貌的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区等。全州共有旅游观光的景区、景点达40余处。
参考资料
长江源头通天河.中国长江网 .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4 09:12
目录
概述
名称演变
长江源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