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事故是指
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
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通常也称为透水。
灾难危害
据部门统计数字,2005年煤矿事故3341起,死亡5986人;2006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为4746人;2009年,发生各类煤矿事故1616起,死亡2631人。其中,煤矿透水和
瓦斯爆炸伤亡大,往往造成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甚至特大事故。
区域分布
根据煤矿的水害类型来说,我们国家大致可以划分成为六个区域。
华北型煤田
第一个区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占中国
煤炭储量60%的华北型煤田,北界主要以
阴山、
天山山脉,南界到了
秦岭,西界到贺兰山、
六盘山就是阿尔多斯盆地的西沿,然后东部就是渤海、黄海。这是华北型煤田。华北型煤田面临的水害问题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我们常说的
煤层地板的
岩溶充水问题,这个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华北型煤田这种排水、供水、生态环保三者之间的这种尖锐的矛盾与冲突问题。
华北煤田的南部
第二个区域就是位于华北煤田的南部,就是华东这个煤炭水害区,这个
矿区的水害类型主要是由于华南地区的地形切割比较厉害,同时这个地区又降雨量有非常充沛,由于煤矿开采完以后,由于顶班的冒落,极易在地形切割比较低的地方,开采塌陷冒落到地表,地势比较低的这些地方正好是大气降雨比较汇集的地方,所以往往在华南地区在雨季如何防止地表水害的溃入是这个地区的主要的水害防止的内容。
侏罗系煤田
第三个区域是西北的
侏罗系煤田。对于
西北地区来说大家都知道由于降雨量稀少,蒸发量巨大,所以在这个地区来说没有什么水害问题,但是煤矿开采过程当中存在着一个与水有密切关系的问题:过去在西北煤田开采之前我们一直认为西北的煤炭资源有这么几个优势,一个是
煤层厚度大,
煤炭储量非常丰富,煤质也非常好:低灰、低硫、高发热量;同时另外一个最大的优势就认为
煤层煤藏比较浅,易于开发。无可否认,煤层煤藏浅、易于开发确实是对于开采来说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开发以后,煤层煤藏浅是一个优点,但是这个优点同时带来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西北的那种特殊的水位地质条件,由于煤层煤藏浅,而这个地区供水水源,就是煤层上头的,当地叫做
萨拉乌苏组含水层这样一个含水水源。这个水源是当地工业、农业、
生态用水的水源,由于煤层开采完以后,顶板冒落极易触及到当地的萨拉乌苏族含水层,所以凡是煤炭开采的地区,如果不很注意的话,上面的冒裂带就触及到含水层的底板导致含水层水位大幅度下降,甚至完全被输干。地下水完全被输干以后,就导致当地的一些抗旱、耐旱植被,比如红杨林,或者红柳等等植被全部死亡。这就出现了一个生态环境的问题。如何保证西北地区煤炭资源的开发,又要保水,又要保证生态环境,这三者之间的统一研究问题也是
西北地区煤炭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这是第三个区域。
东北的煤矿水害区
第四个区域是东北的煤矿水害区。东北的煤炭资源开发历史比较长,对于一些煤田,石炭-二叠系的煤田还有一些老的矿区基本采的都差不多了,很多煤矿区都已经停产了。面临的水害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
东北地区主要是
侏罗系煤层的开发,侏罗系煤层开发,煤炭资源开发所面临的
第四系、
第三系松散
冲积层的充水问题。在东北、内蒙的元宝山矿区,
霍林河矿区都普遍存在第四系松散充水的问题。
川西
第五个区域就是
川西,(包括)西藏和四川西部这一块,这一块由于
煤炭资源的储量有限,所以开发历史也比较短,所以这一块的水害问题也不是很明显。
台湾
第六个区域就是我们祖国的宝岛台湾,
台湾岛有一些煤田,主要的煤田主要是
第三系的煤田,比较新的煤田。这个煤田,在六十年代以前,台湾也都采一些,但是随着近几十年,台湾人的环保意识的增强,他们主要的能源形式是石油和天然气,所以煤炭基本上不开采了,所以水害问题也谈不上了。这是中国六大煤矿水害区域各种水害类型的主要特点。
预兆
井下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之前,一般都有某些征兆。这是从每次透水事故教训中得出的正确结论。因此在采掘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发现有
透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矿井调度室。如果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人员。遇到以下前4种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掘进,加固支架,进行探放水。
⑴巷道壁和煤壁“挂汗”。当采掘工作面接近积水区时,水在自身压力作用下,通过煤岩裂缝而在煤壁、岩壁上聚成许多水珠,但有时空气中的水分遇到低温煤块也会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假象。因此在遇到挂汗时,要注意辨别真伪,其方法是观察煤岩的新鲜面是否也有潮气,如果煤岩潮湿则是透水征兆。
⑵煤层变冷。工作面接近大量积水时,气温骤然降低,煤壁发凉,人一进去有凉爽感,时间越长就越感到阴凉。但是受地热影响较大的矿井,地下水温度偏高,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时,温度反而升高。
⑶淋水加大,
顶板来压或底板鼓起并有渗水。发生底板鼓起有两种原因,一种是底板受承压
含水层水(或积水区)
静水压力和
矿山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属于
透水预兆;另一种是受矿山压力单方面的作用而产生
底鼓,这种情况一般不
突水。因而巷道发生底鼓时,一方面派人监视底鼓的发展变化,一方面报告矿井调度室,及时确定发生底鼓的原因。如果证实是由
水压造成的,应迅速采取处理措施。
⑷出现压力水流(或称水线)。这表明离水源已较近,如出水混浊,说明水源很近;如出水清则说明水源稍远。
⑸水叫:井下的高压积水,向煤岩裂缝强烈挤压与两壁摩擦而发出嘶嘶叫声,说明采掘工作面距积水区已很接近,若是
煤巷掘进,透水即将发生,这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威胁的人员。
⑹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积水区常激发出气体一
瓦斯、
二氧化碳和
硫化氢等。
⑺煤壁或巷道壁“挂红”、
酸度大、水味发涩和有臭鸡蛋味,这是老空水的特点。
⑻煤发潮发暗。干燥、光亮的煤由于水的渗入,就变得潮湿、暗淡,如果挖去表层,里面还是这样,说明附近有积水。
一般原则
⑴必须了解水灾的地点、性质、估计突出水量、静止水位、突水后涌水量、影响范围、补给水源及有影响的地面水体。
⑵掌握灾区范围。如发生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中有生存条件的地点、进入该地点的可能通道。
⑶按积水量、涌水量组织强排,同时,发动群众堵塞地面补给水源,排除有影响的地表水体积水,必要时可采用
灌浆堵水。
⑷加强排水与抢救中的通风,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一切火源。防止
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的聚积和涌出。
⑸排水后,侦察抢险中,要防止冒顶和二次水灾。
⑹搬运和抢救遇难者,要按医疗防护措施进行。
注意事项
⑴透水后,应在可能的情况下迅速观察和判断透水的地点、水源、涌水量、发生原因、危害程度等情况,根据预防灾害计划中规定的撤退路线,迅速撤退到透水地点以上的水平,而不能进入透水点附近及下方的独头巷道。
⑵行进中,应靠近巷道一侧,抓牢支架或其它固定物体,尽量避开
压力水头和泄水主流,并注意防止被水中滚动矸石和木料撞伤。
⑶如透水后破坏了巷道中的照明和路标,迷失行进方向时,遇险人员应朝着有风流通过的上山巷道方向撤退。
⑷在撤退沿途和所经过的巷道交叉口,应留设指示行进方向的明显标志,以提示救护人员的注意。
⑸人员撤退到竖井,需从梯子间上去时,应遵守秩序,禁止慌乱和争抢。行动中手要抓牢,脚要蹬稳,切实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⑹出口被水封堵无法撤退时,应有组织的在独头工作面躲避,等待救护人员的营救。严禁盲目潜水逃生等冒险行为。
自救措施
⑴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筑好的
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
临时避难硐室避灾。如系老空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被涌出的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留设明显标志。
⑵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坚信上级领导一定会组织人员快速营救;坚信在班组长和有经验老工人的带领下,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共渡难关,安全脱险。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
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⑶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间断地发出呼救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⑷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⑸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得救后,不可吃硬质和过量的食物,要避开强烈的光线,以防发生意外。
救护
井下被困人员首先要做到情绪稳定,坚定信心,同时要注意保存自己的体力,要想尽一切办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如用石块或其他工具有规律地敲击巷道、煤岩壁等,给抢救人员寻找自己创造条件。
⑴在井下发现被困人员时,禁止用头灯光束直接照射被困人员的眼睛,以避免在强光刺射下瞳孔急剧收缩,造成失明。可用红布、纸张、衣服等罩住头灯,使光线减弱,也可以用布把被困人员眼睛蒙住,使瞳孔逐渐收缩,待恢复正常后才能见强光。
⑵发现被困人员时,不可立即抬运出井,应注意保持体温,抬到安全地点并在救护队的保护下,派医生对被困人员的身体进行检查,并给予必要的治疗(如包扎、输液、注射等)。
⑶在被困人员长期未进食的情况下,不能吃硬食物和过量饮食,以免发生意外,造成不良后果。
⑷救护队到达被困人员躲避地点时,在检查后确认躲避处无火源和其他危害时,可打开
氧气瓶并放氧,使空气中
氧含量增加。对于无
氧气呼吸器的人员,禁止到躲避地点去。
⑸在搬运被困人员时,要轻拍轻放,保持平衡,避免震动。
恢复
矿井被淹没后,排除积水是极为重要的。排水工作很复杂,首先要对水源进行调查研究,然后选择适当能力的排水设备,组织力量进行排水和恢复工作。排水的方法有:
⑴直接排干法。就是增加排水能力,直接把井巷中的积水全部排干,此法只能在水量不大或水源有限的情况下采用。
⑵先堵后排法。当井下涌水量特别大,增大水泵能力不可能将水排干时,则必须先堵住涌水通道,然后再进行排水。
在整个恢复工作期间,必须十分注意通风工作,排出有害气体。
排水期间的安全措施有:
⑴经常检查
瓦斯。当井筒空气中瓦斯含量达1%时,停止向井下输电排水直到瓦斯含量降到1%以下。
⑵及时检查其他有害气体。
⑶严禁在井筒内或井口附近用明火灯或出现其他火源。
要加强通风,使瓦斯含量保持在1%以下
⑷在井筒内安装排水管或进行其他工作的人员,都必须佩带安全带和自救器。
⑸在恢复井巷时,应特别注意防止冒顶与坠井事故。
事故案例
甘肃省白银市
景泰县通达煤矿13日凌晨一点多发生透水事故,七名矿工被困井下。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台抽水机同时进行抽水作业,公安、安监、卫生、电力等部门救援人员正在现场有条不紊地组织救援。据参与救援的景泰县消防中队队长张旭介绍,尽快抽出矿井内的存水是救援的关键,消防部门已经抽调大功率抽水机赶到现场,正在进行安装。但发生事故的井口距离矿底有100多米深,井下3个巷道已全部灌满水,连通往地面的斜井也被淹没。
事故发生已过去近20小时,虽然矿井内的水位已经有所下降,但井下水量仍比较大,被困矿工生还希望不大。
另据了解,发生事故的矿井矿主下落不明,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之中。
记者从景泰县委宣传部获悉,经过20多天的努力,景泰通达煤矿“11·13”透水事故井下7名被困矿工搜救工作于12月9日正式宣告结束,其中5名遇难者遗体顺利升井,每人的家属获补偿64万元;其余两名遇难人员由于受井下条件所限,经与其家属协商同意放弃获取遗体,每人的家属获补偿74.6万元。遇难人员补偿款及安抚金已全部到位,家属已返回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