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系
地质学名词,属
年代地层单位。即新生代
第三纪形成的地层。
名称简介
符号R,与第三纪相同。可分为下第三系(对应年代为早第三纪,符号E,又分古新统、始新统、渐新统)和上第三系(对应年代为晚第三纪,符号N,又分中新统、上新统)。
名称来源
18世纪,在对南阿尔卑斯和意大利平原的地层研究中,把地层自下至上划分为原始系、第二系、第三系。十九世纪初在对巴黎盆地的研究中,又在原第三系上部划出第四系。
随着地质学的发展,原始系、第二系、第三系的名词已经废弃不用,而第四系的名称保留下来。
地层特点
中国第三系分布广泛,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大大小小数百个盆地之中,它的最大特色是以陆相沉积为主,沉积类型复杂,而海相沉积物分布局限,仅见于新疆塔里木盆地、西藏珠穆朗玛峰地区、东南沿海、台湾和临近南海诸岛屿等少数地区。第三系的岩相复杂,横向变化大,沉积盆地分散。
第三系时期被子植物和哺乳动物开始崛起。下第三系地层中奇蹄类化石、食肉类化石多见,标明它们的发展;上第三系则偶蹄类和象类化石多见。海相地层中软体动物瓣鳃类、腹足类及甲壳动物介形亚纲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