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
南充)人。西晋史学家。他小时候好学,师事同郡学者
谯周,在
蜀汉时曾任卫将军
主簿、东观
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
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
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
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分裂局面。
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
三国志》。
亮少①有逸群②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③,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④,随叔父玄避难
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
刘备以亮有殊量⑤,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与诚,厚相结纳⑥。及
魏武帝⑦南征
荆州,
刘琮⑧举州委质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
孙权,求援吴会⑩。权既⑾宿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人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
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
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
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⑿亮为丞相,
录尚书事。及备殂没,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
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历,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苞括四海,退欲跨凌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能有蹈涉
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青龙二年春,亮率众出
武功,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其秋病卒,黎庶追思,以为口实。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犹在耳,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无以远譬也。
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遇到汉末天下扰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
荆州避难,亲自在野外耕种,并不求声名显达。当时左将军
刘备知道诸葛亮有不凡的才干,于是前后三次到他的草庐去拜访;诸葛亮深明刘备确实雄姿杰出,于是结下深厚情谊。等到
魏武帝移兵南下攻打
荆州,
刘琮举兵投降,而
刘备失去时势,寡不敌众,没有立身之地。诸葛亮当时才二十七岁,就贡献计策,亲自出使到
孙权那里,请求吴国助援。
孙权素来佩服
刘备,又看到诸葛亮儒雅奇伟,非常敬重他,即刻派遣三万大军用来帮助刘备。
刘备才能用这支军力跟
魏武帝交战,大败曹军,并乘胜追击,把
江南一带都平定下来。后来
刘备又向西取得
益州。
益州平定后,
刘备任命诸葛亮为军师。将军
刘备称帝后,再拜他为丞相兼任
录尚书事。
刘备去世后,继位的刘禅年幼愚弱,政事不分大小,全由诸葛亮专权处理。于是向外连结东吴,内部平定南越的叛乱,明订法律制度,整顿军备,又对于工器技巧,倾力研究改良(按:指诸葛亮改良制造的连弩、木牛、流马而言),科刑和教化都很严明,奖惩必定遵守诚信的原则,没有做恶事不受惩戒的,更没有做好事而不受表扬的。终于能做到官吏中没有奸诈的,而且人人心存自励,路旁有贵重的东西摆着,也不会有贪心的人去捡它,强壮的人不以大欺小、弱肉强食,这都是由于受到他严谨的风范所感化的缘故啊! 在这段期间内,诸葛亮充分表现出他的志向来,那就是激进的话想要囊括全天下,保守的话也想要跨越既有的疆界,震荡国内。又因为他自以为一旦他死了,那么就再也无人能涉足
中原,与占尽优势的国家(按:指魏吴)相抗衡了,所以他不停地用兵,一再地显耀他的武略。然而,诸葛亮的才干,在理兵方面比较擅长,出奇谋却是他的弱点;又治理人民的器识远胜于做为一名将军的谋略。而且,跟他敌对的,人家有的得到杰出的人才相助,再加上众寡悬殊,攻和守的局势也不是一成不变,所以虽然每年劳师动众,却不能成功。从前萧何推荐韩信,管仲举用王子城父,都是自度自己的长处,不能兼具各方面的缘故。诸葛亮的器识表现在政理上头,大概能跟管仲、萧何相媲美了,可是当时的名将却没有能及得上城父、韩信的,所以,终于使他的功业迟迟不能建立,公理大义也难于伸张了。这或许是上天的旨意,要把天下归给谁都有定数的,实在不能专拿才智去争取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