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延之役发生在前559年,是
晋国为报复
栎之役中败给
秦国而发起的伐秦战事,晋国率领的诸侯国联军直入秦国腹地棫林(今
陕西扶风县东北)。结果晋国不胜,
秦国不败。该役,
晋国六卿之栾氏的栾针战死,成为日后晋灭栾氏的导火索。
晋楚相争,夹在双方中的
郑国十分担忧,从晋还是从楚,左右为难。
郑国上下都说,不管从哪个,都会被另外一个攻打;不过当时的楚国比
晋国弱,郑国应该跟从晋国。但是晋国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急于跟楚国争夺郑国的附属权。这就让有心依附晋国的郑国犯了难。子展出主意说,要依附晋国就必须先彻底激怒晋国,这样晋国才会下决心跟楚国来争取我们郑国的依附。我们可以故意与晋国的铁杆盟友
宋国交恶,就能激怒晋国,让诸侯来攻打我们,那么我们就顺势从晋。于是让边疆官吏犯宋。宋发兵伐郑,大获全胜。子展率郑师反击。而
晋国会同诸侯伐郑。
郑国顺势屈服,与
晋国立下盟约,愿意归属晋国。楚国、
秦国发兵救郑,郑又同楚盟约,并与楚国攻宋。
晋国再次率诸侯伐郑。
郑国顺势派人到楚国说,它要从晋,成为
晋国附属。当时,秦
庶长鲍、庶长武帅师伐晋以救郑。鲍先入晋地,晋国士鲂率兵抵抗,却轻视少秦师而没有很好地防备。武从辅氏渡河与鲍会师,伐晋师。在晋地栎,秦师大败晋师。时为
晋悼公十一年。
而晋师统帅
荀偃号令“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可是他治军未久而未能服众,下军帅栾黡不听号令,率兵返晋。而下军佐魏绛也响应。下军一走,附属下军的新三军也一同离开,于是晋师战意尽失,
荀偃没办法,只好退兵。晋人把这叫做迁延之役。迁延,退却之意。
本来战事会这么闹剧收场,问题是,栾黡的弟弟栾针不忿,他认为此战是为了报复
秦国,以雪栎之败的耻辱,怎么能草草收场。于是他连同
士鞅率兵攻打秦师,结果栾针战死沙场而
士鞅逃了回去。回去后,栾黡诬陷
士鞅唆使他弟弟栾针攻秦而死,放言要杀了士鞅,于是士鞅逃亡
秦国避难。秦伯问他
晋国六卿哪家先败亡。
士鞅说是栾氏,因为栾氏虽然有栾武子积下阴德,惠及栾黡。可是栾黡为人暴虐,而他的儿子
栾盈更是不如。晋人虽然感念栾武子的恩德,但是福不及三代,到了
栾盈的时候,栾氏必亡。秦伯听了很舒服,就向
晋国请求把士鞅送了回去。
荀偃,姬姓,中行氏,名偃,字伯游。
荀庚之子。因中行氏出自荀氏,多称之为
荀偃。谥献,史称
中行献子。
荀偃曾与
栾书一同弑杀
晋厉公,立
晋悼公。这成为他政治生涯的一个污点,正因此他一直被压制,不能统率三军。
韩厥、
荀罃、
士匄等人先后成为中军帅,统帅三军。终于,到了荀罃、
士鲂死后,
晋悼公任命新的统帅时,
士匄推荐了他。
荀偃将中军,统率三军。然而,
晋悼公似乎不能完全信任他,让“栾黡将
下军,魏绛佐之”,并把新军全部划归下军。这样一来,
荀偃的兵权不能及新旧三军。而且,
魏绛是
晋悼公最宠信的将军。
栾黡,姬姓,栾氏,名黡。栾书之子。谥桓,史称
栾桓子。其父
栾书虽然与
荀偃拥立
晋悼公有功,但弑杀
晋厉公到底让栾书被赶下台。
晋悼公起用栾书嫡长子栾黡也算是一种曲折的表示感激的意思吧。因此,在任命新的统帅时,栾黡被委任为
下军帅,兼行统率新三军。可惜的是,栾黡没有好好珍惜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尊贵地位,反而骄泰奢侈,导致
晋国上下普遍不满栾氏一族。结果,他死后,栾氏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