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稻作研究所
成立于1958年3月的研究所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北方粳稻研究和产业开发的省级专业所,是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沈阳分中心、 国家水稻加工技术研发中心辽宁分中心、国家水稻原原种繁育基地、辽宁省农业科研重点研究所。稻作所下设杂交稻育种、常规稻育种、旱稻育种、生物技术和栽培技术等五个专业研究室,全所有在职职工85人,其中研究员10人,副研17人,有博士13人,硕士17人,是一支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具有较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开发能力的队伍,2006年在“十五”全国农业科研单位综合实力评估中进入全国百强所行列。
机构简介
1949年建国后,水稻科学研究工作,是由各地区农业试验站分散进行。为了加强领导,统筹兼顾,省农业厅1956年决定,把熊岳农业试验站盘山水稻试验区并入正在沈阳东陵筹建的辽宁省农业综合试验站。1957年1月,盘山水稻试验区负责人周毓珩率领员工20人到沈阳报到,在省综合试验站作物系成立了稻作组,这就是我省稻作研究的源头。1958年3月,在省农业综合试验站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辽宁省农业科学研究所,稻作仍是作物系内的专业组。业务工作主要开展了搜集整理品种资源;新品种系统选育;并对群众丰产经验,特别是对育苗、直播技术等进行调查研究。
1959年6月,省人委决定辽宁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改建为中国农业科学院辽宁分院,成立稻麦研究所隶属辽宁分院。当年8月,在中国农科院辽宁分院成立大会上宣布,辽宁分院直属八个专业研究所,三个系、十个研究室和一个研究组,稻作是十个研究室之一。
1960年2月,稻作研究室正式改名为中国农科院辽宁分院稻作研究所。为了加快育种进程,当年冬天派吴桂连去海南,开始了延续四十多年的南繁工作。
1961年2月,中国农科院辽宁分院与沈阳农学院合并,稻作研究所又改名为稻作研究室。
1965年4月中国农科院辽宁分院与沈阳农学院分开,稻作研究室又恢复为稻作研究所,设育种和栽培两个研究室。
1969年3月,按照省革委会意见,全体科技人员深入盘锦荣兴农场种子队,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进行“斗、批、改”。8月,从盘锦回沈阳。
1970年1月,科技人员去农村插队落户办科研,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结合专业发挥一技之长,如配合当地农科站进行一些水稻科学试验和参加“八字宪法”总结等,颇受当地领导重视和群众欢迎。
1972年,省革命委员会决定恢复中国农科院辽宁分院建制,由熊岳搬回沈阳东陵原址,改名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由于稻作所原址孤家子系井灌稻区,对全省稻区代表性差,科研成果难以推广应用,在省农业局领导支持下,决定到苏家屯八一灌区选择适当地址重新建所。经协商从沈阳市浑河农场三分场划拨324亩水田,除部分修建道路水渠以及仓库、畜舍外,其余230亩规划为试验地和繁种田,并从浑河农场调拨25名。
1973年冬,盖成了种子库、农机库等简易平房。1974年冬,800平方米宿舍在苏家屯振兴里建成,租房分散住在邻近老乡家的23户职工,搬进了新居。
1976年,着1500平方米试验楼的建成,干部人数由“文革”前的27人增加到39人。同时,调整了所内机构,科技方面设科技科、常规育种、杂优利用、栽培技术三个研究室及化验室、试验队。行政方面设办公室、人保、计财、总务科。
1992年底,由国家计委、国家农业部和省计委共同拨款建设的2163平方米试验大楼完工,管理机构基本保持原有的规模,杂优利用研究三系研究室和两系研究室,栽培分为栽培生理和栽培技术研究室,并增加了生物技术研究室。职工人数增加到101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
1996年2月,为了加强北方地区杂交粳稻的研制、开发和推广一体化,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同意设立辽宁省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中心与所一套机构两块牌子,提出其主要任务是“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及生态条件,组织有关省份的相关单位开展水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与生产试验,建立北方地区繁制种基地,从事稻作育种基础理论、生物技术、植物保护、新药剂的研究;协同北方各省农业科研单位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咨询与推广、成果转让与开发等工作;与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开发推广新品种新组合的繁种及销售,肥料、农药等配套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及销售”。
1997年被省政府评为辽宁省农业科研重点研究所,三系育种和常规育种为重点研究室。
2001年国家农业部批准,我所为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沈阳分中心。
2006年由于水稻生产发展需要,科研任务日益增加,同时,根据辽宁省人事聘用制改革精神,机构进行了相应调整,全所设有常规育种、杂优育种、旱稻育种、栽培技术、生物技术等5个研究室和一个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心。行政管理机构精简为科技科、计财科和综合办公室。
科研情况
建所以来,全所共承担总理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跨越计划和省科技攻关等各级各类科研课题280余项,获得科技奖励成果92项,其中育成的杂交稻黎优57获国家发明三等奖,水稻群体数学调优栽培技术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育成的优质高产水稻品种辽粳326辽粳454辽粳294、辽粳9号分别获得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水稻节水增效技术开发与应用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是我国杂交粳稻的发祥地,在北方杂交粳稻育种研究居国际领先水平,在理想株型粳型常规稻育种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育成的辽粳系列、辽星系列常规水稻新品种和辽优系列杂交水稻新组合的种植面积占辽宁水稻种植面积的60-70%,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自身的发展,辽宁省稻作研究所充分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成果优势,创办了自己的科技企业——辽宁稻作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心,开发中心是一个集水稻种子、优质大米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开发公司。辽宁稻作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心不仅具有一流的开发和管理人才,而且还配备了先进的水稻种子和优质大米等生产、加工、检测、包装和仓储等设备。开发中心注册资金500万元,固定资产已达到2000多万元,是辽宁省种子管理局指定的种子生产和经营单位。多年来,中心生产经营的“辽星”牌辽粳、辽星系列水稻常规品种和辽优系列杂交水稻种遍布辽宁、河北、宁夏、新疆、山西和陕西等地,并以其高质量的种子而享誉省内外,从而在激烈的市场上竞争中占据了有利的位置。中心还采用自己育成的优质水稻品种和绿色稻米生产技术生产加工了“辽星牌”东北珍珠米,并以其先进的加工工艺和良好的商品价值而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辽星”牌稻种、优质大米被评为辽宁省名牌战略推广品牌;“辽星”牌东北珍珠米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并在沈阳市实施的主副食放心工程中被评为放心食品。辽宁稻作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心2002年成为反假维权联合会会员,是辽宁省工商局认定的免检企业;2002年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辽宁省稻作研究所2003年被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质量部、商业科技质量中心评为全国十佳供货合格诚信单位。2004年被中国社会调查所经济调查部评为中国社会信誉单位,2006年被辽宁省信誉等级评价组委会评为辽宁省最佳诚信单位,2007年“辽星”牌稻种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成为辽宁省首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水稻品牌。
辽宁省稻作研究所所长、辽宁稻作高新技术产品开发中心总经理隋国民研究员及全体员工愿竭诚与国内外的同行和朋友们开展广泛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为我国水稻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8 10:37
目录
概述
机构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