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山楂
蔷薇科山楂属植物
辽宁山楂(Crataegus sanguinea Pall.)是蔷薇科山楂属植物,落叶灌木,稀小乔木,高达可达4米;刺短粗,锥形,冬芽三角卵形,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裂片宽卵形,上面毛较密,下面柔毛多生在叶脉上;叶柄粗短,托叶草质,镰刀形或不规则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伞房花序,多花,密集,苞片膜质,线形,萼片三角卵形,花瓣长圆形,白色;花药淡红色或紫色,果实近球形,萼片宿存,花期5-6月,果期7-8月。
植物学史
A. Pojarkova 根据N. M. Przewalski在河北西湾子所采标本Przewalski 160发表一种河北山楂(Crataegus przewalskii Poiark. in Not. Syst. Herb. Inst. Bot. Kom. Acad. Sci. URSS 13: 80. 1950), 与该种极为近似,惟叶片、花朵、果实均稍小,列为该种的变种,更为合适。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稀小乔木,高达2-4米;刺短粗,锥形,长约1厘米,亦常无刺;小枝圆柱形,微曲屈,幼嫩时散生柔毛,不久即脱落,当年枝条无毛,紫红色或紫褐色,多年生枝灰褐色,有光泽;冬芽三角卵形,先端急尖,无毛,紫褐色。叶片宽卵形或菱状卵形,长5-6厘米,宽3.5-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通常有3-5对浅裂片和重锯齿,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两面散生短柔毛,上面毛较密,下面柔毛多生在叶脉上;叶柄粗短,长1.5-2厘米,近于无毛;托叶草质,镰刀形或不规则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无毛。
伞房花序,直径2-3厘米,多花,密集,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或近于无毛,花梗长5-6毫米;苞片膜质,线形,长5-6毫米,边缘有腺齿,无毛,早落;花直径约8毫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长约4毫米,先端急尖,全缘,稀有1-2对锯齿,内外两面均无毛或在内面先端微具柔毛;花瓣长圆形,白色;雄蕊20,花药淡红色或紫色,约与花瓣等长;花柱3(-5),柱头半球形,子房顶端被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约1厘米,血红色,萼片宿存,反折;小核3,稀5,两侧有凹痕。花期5-6月,果期7-8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奥地利、法国、芬兰、挪威、吉尔吉斯斯坦、白俄罗斯、爱沙尼亚、蒙古北部和中国;在中国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古和新疆等地。生长于海拔900-2100米的山坡或河沟旁杂木林中。喜光树种,但能耐荫,常生于河岸、山坡、山麓木林中或灌丛中。
生长习性
辽宁山楂种子后熟层积期长,不易发芽,主要原因是坚硬的种壳不易开裂,透性差所致。层积前若经过人工裂壳处理,可大大缩短层积期,提早发芽。
辽宁山楂种子后熟层积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裂壳阶段,大约需要12个月左右,此阶段种皮坚硬,缝合线果胶质粘合紧密,透性极低,种仁进行微弱的呼吸,吸氧量不断增加,放出二氧化碳量即逐渐在减少。种子内部与外界比较,内部的氧分压低,吸氧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所以容易,而放出的二氧化碳是从低浓度到高浓度,所以难的多。这一时期,种壳坚硬不开裂,是影响呼吸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种仁的总搪量在增加,酶活性不断增强,发芽抑制物(ABA)不断减少,为解除休眠做好物质准备。第二个阶段为种仁的萌动阶段,即缝合线果胶质溶解,缝合线松动,种壳开裂,种仁的呼吸强度增高、代谢活动加强、淀粉水解、总糖量减少、氨基酸增加、发芽抑制物质进一步减少,促进物质(CA、IAA、ZR)增加,所有这些为快速萌动、发芽提供了可能。
主要价值
果实可食并供药用,有消化、收敛、镇痛、止血之功效,也可作为观赏、绿化。
参考资料
辽宁山楂.植物智.
辽宁山楂.中国自然标本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1 23:07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