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夷又名紫玉兰、望春花,为
木兰科木兰属植物。辛夷为常用
中药,以干燥的花蕾供药用,具有温肺通窍、祛风散寒等功效。主治
风寒感冒、鼻窦炎、牙痛、
头痛等症。
形态特征
干皮灰白色灰色,纵裂;小枝紫褐色,平滑无毛,具纵阔椭圆形皮孔,浅白棕色;辛夷的图片(20张)顶生冬芽卵形,长1~1.5厘米,被淡灰绿色绢毛,
腋芽小,长2~3毫米。
叶互生,具
短柄,柄长1.5-2厘米,无毛,有时稍具短毛;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10~16厘米,宽5~8.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呈圆楔形,全缘,两面均光滑无毛,有时于叶缘处具极稀短毛,表面绿色,背面浅绿色,主脉凸出。
花于叶前开放,或近同时开放,单一,生于小枝顶端;
花萼3片,绿色,卵状披针形,长约为花瓣的1/4~1/3,通常早脱;花冠6片,外面紫红色,内面白色,倒卵形,长8厘米左右,雄蕊多数,螺旋排列,花药线形,花丝短;心皮多数分离,亦螺旋排列,
花柱短小尖细。
果实长椭圆形,有时稍弯曲。花期2~3月,
果期6-7月。
分布地区
生长于较温暖地区。原分布湖北、
安徽、浙江、福建一带,野生较少,在山东、四川、江西、湖北、云南、陕西南部、河南等地广泛栽培。产于河南及湖北者
质量最佳,销全国并出口。安徽产品集中安庆,称安春花,质量较次。
生长环境
喜温暖气候,平地或丘陵地区均可
栽培。土壤以
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干燥的夹沙土为好,山坡及房前屋后都可栽种。
主要产地
南召是辛夷的原生地,全国辛夷的主产区。辛夷种植面积达8万亩、200万株,年产干药50多万公斤,占河南省年产量的80%、全国年产量的4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辛夷生产基地县,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
中国辛夷之乡”。全县中低山区均有分布。元末明初,小店的演艺山周围、云阳的东花园及西花园和皇后的天桥已有不少辛夷,清雍正年间,辛夷年产5000余公斤,与
冬花、
山萸肉并称南召三大特产。建国初期,全县有辛夷树8000亩,年产干蕾4.5万公斤。70年代中期以前,辛夷产品由外贸、医药部门独家收购经营,因受计划经济的制约,再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产发展十分缓慢,资源不断遭到破坏。到1976年底,全县仅有辛夷6200亩,共计19.25万株,年产干蕾5万公斤。197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启动,辛夷价格上扬,市场销路看好,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采取各种措施,搞好辛夷商品基地建设。
1983年10月18日南召县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16次会议通过决议,把辛夷定为南召的“县花”,1999年县委、县政府把辛夷作为重点开展的特色产品之一。全县辛夷种植面积已达到20多万亩,年产量达到120万公斤。2000年国家林业局和
中国经济林协会命名南召为“中国辛夷之乡”。
主要品类
该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Pamp.、
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v.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干燥
花蕾。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
冬末春初,把有多数分蘖的老株挖起,每株需带有
根才易成活,随挖随栽,在整好的地上按行株距150~200厘米的距离挖穴,每穴一株,根子平展栽正,并较原来入土深3~6厘米,用细土
覆盖根部并压实,使根与土壤密接,再行浇水。
压条法
早春未发新叶时,将母树靠近地面的小核轻轻压入土内,勿使折断,以泥土盖紧并用树钩钩牢,使枝条接近地面处生出嫩根和新技,一年后便能
定植。
高空压条法
6月下旬,在母株上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
幼嫩枝条,于分岔处用刀削去枝条的皮,削处约呈半圆环状。然后用细长形的竹筒或无底
瓦罐套上,使枝条去皮处插在筒中,筒内盛满湿润肥沃的泥土,外面用绳索扎紧,勿使移动。以后经常浇水,保持筒内土壤湿润。次年4月下旬,筒内已长新根,即可取下定植。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土质肥沃
疏松、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地块。选好种植地块后,进行深耕深翻,深度以25~30cm为宜,在耕翻土壤的同时,每亩(667平方米/亩,下同)施入充分腐熟、捣碎的农家肥2500~3500kg,均匀地翻入土壤作底肥。施入农家肥后,把种植地块整平,并耙细,然后作成高畦,高畦宽度为1.3m,留40cm宽的畦沟,在地块的四周挖好排水沟,以利在汛期及时将积水排除,防止发生内涝。栽植地块可利用庭院、房前屋后零星栽植,也可选向阳的缓坡地成片
栽植。
种植
4月份,播前将种子放在加草木灰的温水中浸泡3天,搓去蜡质,再用温水浸泡1天,捞出种子,盖上稻草等保温材料,放在25℃的环境下催芽,并经常浇水,当种子出现“裂嘴”时即可
播种。播种时,将起好的垄面再一次平整,按沟深 2.5~3cm、行距20~25cm的规格开播种沟,然后将已催好芽的种子播入播种沟内,播种后盖细土,盖土厚度以2~3cm为宜,然后在畦面上盖干草保温保湿。
出苗后选晴天傍晚或阴天,揭去盖在播种行上面的盖草,加强田间管理。
培育1~2年,当苗高80~100cm时,即可移栽。移栽于秋后或早春
萌发前进行。移栽时,按株距1.8m、行距2.5m挖穴,每穴栽苗1株。然后盖细土压实、浇水,再覆土耧平
畦面。
田间管理
苗床上,当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间苗,长出3~4片真叶时按株距18cm定苗。移栽后,每年春、夏、秋季各
中耕除草1次。3~4月份,于株旁开沟,每亩施入过磷酸钙25kg、腐熟人畜粪水2000kg,施后覆土盖肥。在萌芽抽枝期,每株开沟施入腐熟厩肥10~15kg,促进
枝叶生长。夏季摘心后,每株施入腐熟厩肥10kg,促进多发花枝。冬季,每株开沟施入腐熟厩肥15kg。
移栽后第2年,按1~1.5m的高度定干,打顶后使其分杈,视生长势和枝条分布状况,修剪成自然开心形丰产树型。冬季修剪以疏删为主,短截为辅。每次修剪后追肥1次。
采收加工
移栽后5~7年始花。采摘时,采集未开放的
花蕾,连花梗一起摘下。花蕾采回后,除去杂质,晒至半干时,收回室内堆放1~2天,使其发汗,再
晒至全干。质量以身干、花蕾完整、内瓣紧密、香气浓郁者为佳。
病虫害防治
蓑蛾
幼虫取食叶肉,造成孔洞或缺刻。
防治方法:用90%的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
喷雾灭杀。
刺蛾
幼虫取食叶肉,造成孔洞和缺刻。
防治方法:用孢子含量100亿/克
青虫菌粉剂300~500倍液喷雾灭杀。
蚜虫
吸取嫩叶、嫩茎汁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