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作者把中朝人民
鲜血凝成的情谊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点“高”和“深”上本体“情谊”又超过了喻体“山”和“海”,形象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你这种用“比……还……”、“赛过”、“胜过”等词连接,表示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也可称为“
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
②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作者将狗的境况作为喻体,与凡卡的遭遇比较,相比之下,本体“我的生活”还不如狗的境遇。这就强烈控诉了沙皇制度下的旧俄罗斯儿童的命运。像这种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又可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
③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
汪伦送我情。——这个句子用的喻词是“不及”,形式上看似为弱喻,但从意志上分析,诗人是用“
桃花潭水”与汪伦之“情”相比,本体“情”在相似点“深”上超过了“桃花潭水”,因此也是
强喻。
④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这是在一句话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交替使用
强喻和弱喻的例子。作者先以“泰山”为喻体,从正面极言“人民利益而死”的意义比“泰山”还重;又从反面用“
鸿毛”
设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力,就比“鸿毛”还轻。两相对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为人民服务应该具备的生死观。
《汉语语法修辞词典》介绍了较喻有三种类型:
强喻型、弱喻型、等喻型。
强喻型是本体在程度上超过喻体;弱喻型是本体在程度上不及喻体;等喻型是本体与喻体在程度上大致相等。举例明之:
句①中的本体是“死(是意义与价值)”,喻体分别是“泰山”和“
鸿毛”,按常规本可说成“……死,有的像泰山一样重,有的像鸿毛一样轻”,但作者为了强调不同情形的死其价值和意义有天壤之别,故用比较级
设喻,“……死,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这样说来,反差更为大而显,让人们深思应该如何面对生与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