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盖亭在安陆市西北15公里涢水西岸。《安陆县志》载:魏文帝曾于此留下“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诗句,故名。传李白常与友人在此下棋,故又名“太白亭”。《湖北通志》载:宋大臣“蔡持正守安州日作车盖亭十绝句,后成诗狱”等。亭为石凿,平面呈近方形,上下为“工”字状。顶部边长约6米,高1.2米;腰周四进约1米,高0.8米;底部边长8米,高2米。石质坚实牢固,造型奇特古雅,碧波半绕,别具一色,为乡人歇凉避雨之处,亦是游客访古探幽之地。
著名景点
响水潭奇观
响水潭位于三里城西5公里处的孤山寨中。因孤山山泉与涧水汇流形成5级瀑布,在第3级瀑布处,瀑流如注,自120余米高的石壁上倾泻而下,飞流冲激,水珠进溅,声苦惊雷,至谷底汇集成潭,故名响水潭。
潭中碧波荡漾,绿树白云倒映如画;潭两侧峭壁悬崖、怪石嶙峋,有的象人、有的似船,各具情趣,惟妙惟肖;潭上方有一石洞,名“观音洞”,高2米、宽20余米,背靠悬崖,面临险谷,深不可测,游人罕至;潭下成溪,溪水淙淙,清澈见底,两岸杂树丛生,花草纷呈,常有飞禽走兽至溪边喝水嬉戏。
擂鼓台传奇
三里城北4公里处的九里关西侧山上,怪石林立,树疏草稀,但此山却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擂鼓台。据说,擂鼓台因一段历史传奇而得名。
界牌水库
界牌水库位于县境北部、环水入口处的九里关,因水库大坝座落在鄂、豫两省交界的界牌处,故名“界牌水库”。1970年9月破土,1972年竣工。水面5300余亩,承雨面积5200万
平方公里,总库容量8195万方立米,有效库容量5200万立方米。其溢洪道位于大坝左肩头,为开敞宽顶堰浅流型式,进口底部高程138.3米,底宽42米,过水深4.94米,最大泄量372立方米/秒;
输水隧洞进口底部高程117.5米,最大泄水量38.36立方米/秒;灌溉下游三里、
大新、
城关等地4.2万亩农田.因水库淹没区为河南罗山县,故水库养殖权益归其所有。该水库以灌溉、发电为主。1975年在大坝下建混合式
电站一座,装机4台,容量778千瓦,设计年发电量165.5万千瓦小是,大新等乡镇的生产和生活用电。1976年,建起一条干渠,首起水库发电站,尾至县城南部泉水寨东坡,全长60公里,名曰“
红旗渠”;配支渠6条,长10余公里;建渡槽16座,长1137米;凿隧洞10处,长955米;建倒虹管3处,长99米;受益面积1.5万亩。
历史传说
车盖亭的传说
车盖亭是光头山下峡谷深沟,沟旁两侧山顶,有两只栩栩如生的石船。一群石人、一只石公鸡、两只石毛竹,形态逼真,惟妙惟肖。泉水如涌沿谷飞泻,形成五级
瀑布,在第三级瀑布处,瀑流如注,自120米高的石壁倾泻而下,飞流冲激,水珠迸溅,声若惊雷,使是响水潭。旁有观音洞,高2米,宽20余米,背靠悬崖,面临险谷,深不可测。
相传,很早以前,兴头山上有一群怪石,长期采吸日月精华,分别修炼成石人,石船、石鸡子、石竹子。石人见山溪水多,便想堵溪造海,积水行船,出山游玩。可是,石竹久长,不宜作槁,便约定,石竹长成,石鸡叫,人便架石船启程。天长日久,竹长水长,竹未长成,水却漫入了溪边的观音洞。正在洞中静修的
观音菩萨见洞中进水,掐指一算便知是石头作怪,忙奏请玉帝,玉帝派雷神前往。此时,竹已长成,公鸡也伸长脖子,船已下山,形式紧急,眼看船石沟成为汪洋,雷神慌忙作法,一道闪光直飞石鸡子,轰地一声,把它的下巴打掉了,作声不得,于是,石化成鸡石伸颈向东落在山顶。石人集中,或坐或站或立,正等待鸡叫,鸡没叫,
雷神来了,雷神见之,这人一锤那人一凿,一群石人这个头断,那个脚断、手断,行动不得,于是,石化石成人石,群待于山腰。观音见状也不闲着,提下头上所戴两支玉,一支甩向石竹,一支直飞堵溪巨石,只听“轰隆”两声炸响,石竹中断腰折,巨石顿顾灰烬,所积溪水飞泻而下,冲出一口深潭,便是响水潭。天是玉帝怕石人再次为祸,于是,把大印丢下来,石化成玉玺石。
这样,在方圆三里之内,溪边林间,形成了各俱情趣的人石、鸡石、船石、竹石、还有玉玺石。顺水五里,又可见响水潭和观音洞。
地理环境
青龙潭车盖亭地处京东第一峰-----
雾灵山脚下(距雾灵山30公里),北接承德避暑山庄,南望清东陵,距兴隆县城只有15公里,距公路1.5公里,乘京承铁路线到
六道河火车站下车至景区只有15公里。
青龙潭风景区观古洞深潭,看奇花异草,以其山之俊秀,水之澄清而得名,具有青龙潭,青龙殿,珠帘瀑布,古庆
通天洞,龙头山等20多个自然景点。
青龙潭风景区内,旅游设施完善,备有独具特色的风味餐厅,高,中,低档的宾馆,内设
中央空调,
电视机,电话等设施以及多功能厅,两排乡土气息十足的农家小院可同时接待200人食宿,并有大,中,小会议室,可享受吃,住,行娱乐一条龙服务。
名人
这是北宋苏辙所著的诗文别集。
《栾城集》早在宋代就早多种版本,并以有无《应诏集》和章疏有无删削为标志区分出两个系统。有《应诏集》并多书章疏三十七篇的本子,现今见到最早的是宋刻《苏文定公文集》,分《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应诏集》十二卷,共九十六卷。现存四十六卷。其次是明清梦轩刻本《苏文定公栾城集》,四卷数同上。再次是清道光壬辰眉州三苏祠刻本,但卷数、文字与清梦轩本皆有出入。《前集》才四十八卷。中有清宛陵贡?刻本,系清梦轩本的翻刻本。
另一系统缺《应诏集》和三十篇章疏。属于此系统的现存最早的本子为宋刻递修本《苏文定公集》,今仅存十卷。另一宋刻递本《栾城集》今存二十一卷。其次是明嘉靖二十年蜀藩朱让栩刻本《栾城集》,今《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四卷,《三集》十卷。又有明治字本,按明嘉靖蜀刻本排印,款式相同。再次是《四部丛刊》本,实际上也是明嘉靖本之翻版。今人
曾枣庄、
马德富以明清梦轩本为底本,以其他各本参校,又收辑苏辙佚诗、佚词、佚文共七十四篇,名为《栾城集拾遗》,收入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的《栾城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