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部辅具
人体足部疾病辅助治疗的器具
足部辅具是针对人体足部疾病辅助治疗的器具。
定义
足部疾病一般包括:拇外翻、脚底筋膜炎、姆囊炎、足部关节炎、跖骨痛跖骨痛槌状趾等。
发展
韩国、日本逐步开始发展。足部辅具事业发展比较晚,我国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使在我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这门新兴学科,既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足部器具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类康复辅具起源:
中国是人类起源的发祥地之一,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人类已有300万年的历史。有人研究认为:“人类绝不是首先从天然环境优越的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区域性的和异常严峻的自然选择力量,成为促使森林古猿种群分化并从中派生出人类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的剧变、严峻的自然选择力量,迫使人类从其起源开始,到以后的体质演化,都必须与自然展开艰巨的斗争。其中包括与疾病及损伤的斗争,人类生存和保健的需要,受到严酷的自然环境的威胁,疾病丛生,寿命很短,他们迫切要求医药卫生的保护,是促使医学康复发展的基本条件。
华夏文明发展:
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自从产生以来就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代。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虽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临倾覆消亡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复兴,蹶而复振,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华文明正是在不断吸收、消化各族文化的过程中兴旺发达起来的。中华民族充满自信,非常开放,气势恢宏。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融合中发展壮大,中华文明也是在不断地兼收并蓄中辉煌灿烂的。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获益非浅。
足部产业发展
清朝中叶,随着封建王朝的衰落,1840年以来,亡国灭种的危机一直威胁着千年古国,“东亚病夫”成了我们中国人的代名词。长期动荡导致中国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也导致康复事业落后国外发达国家数十年.二十世纪我们从“东亚病夫”到如今“和谐社会”。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但我国现有六千多万残疾人。同时,我国人口正在迅速老龄化,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1亿,并以年均3%的速度增长。此外,慢性病的功能障碍者为数也不少;而且我国康复事业发展比较晚,九十年代初,我国才引进了现代康复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并同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相结合,使在我国土地上成长起来的这门新兴学科,既吸收了国外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又具有中国特色。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陆续制定颁布了有关康复医学的法规和计划,以促进其发展。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同时,国家主席第36号令予以公布,并且决定自1991年5月15日起实施。
康复事业是知识和技术含量比较高的事业。我们团结各界专家、教授、学者,形成一支康复服务高素质的技术骨干队伍、技术管理队伍,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康复业务人员的技术指导、业务研究;康复事业也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当我们的专家用自己高超的技术,解除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痛苦,使他们有生以来第一次站立起来,第一次行走,因而庆幸自己开始了新的生活的时候,我们知道,这是人道主义的生动实践,这是平凡中的不平凡,这是质朴而动人的崇高与伟大。这种崇高的道德和人道主义精神,无疑应当进一步发扬光大,使它成为我们每个爱心康复工作者的精神支柱。2010年7月,生命立加强型正压拇外翻矫正器在中国上市,给中国亿万拇外翻患者带来福音。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前身是民政部假肢科学研究所,创建于1979年5月。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逐步改变,为保障残障群体(“残障群体”泛指残疾人、老年人和伤病人,此概念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残疾”相对应)权益,发展我国康复辅具事业,由11位院士提议,经国务院主要领导批示,于2006年3月在假肢所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中心研究内容由原来单一的假肢、矫形器向康复辅具类十一大类产品全方位扩展。中心新址设立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期工程投资近3亿元。中心设有国家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附属康复医院2个二级法人单位,规划建设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部级重点实验室。中心主要职能为:康复辅具产品研发、相关基础理论和政策法规研究、临床应用研究、康复辅具行业技术标准拟定、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和相关培训与信息服务。
中心在公益性、基础性、政策性研究方面,着重于探讨和界定辅具康复与保障残障群体之间的关系,研究康复辅具行业方针政策的发展趋势,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依据。近年来,中心主持起草了包括《全国民政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和《全国康复辅具科技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09~2020年)》在内的多个事关行业全局的政策性文件,界定了医疗器械和康复辅具二者的关系,为有效、依法管理康复辅具产品提供依据。另外,为实现2015年全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战略要求,中心着手起草分层面辅具康复保障标准,建议相关部门将辅具康复列入医保范围。
中心在科研方面,参与组织并承担了“残障人生活保障辅具研究”、“智能轮椅关键技术、单元部件及目标产品的研发”和“伤后常用康复辅具应用方案研究”等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课题近20项。《残疾人辅助器具分类和术语》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发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三等奖,优秀国家标准奖,假肢接受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系统、足底矫形器CAD/CAM系统、四连杆膝关节等均接近同期世界先进水平,多项成果获北京市和民政部科技进步奖。中心研发的假肢、矫形器、专用材料及新品在国际上性价比高,深受发展中国家信赖。
中心在临床研究方面,设有临床研究部(附属康复医院),主要从事康复辅具新技术、新产品的临床应用和疑难病例分析研究,是科研成果临床应用的终端窗口。该部门具有世界先进的软、硬件设施和国内一流的无障碍环境,旨在通过辅具康复的方法和生活工作环境模拟训练,解决残障群体的功能障碍问题,使之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中心在技术管理和质量监督检验方面,设有国家康复辅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质检中心始建于1993年,是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实验室认可委员会审查认可并授权的我国唯一一家承担假肢、矫形器、轮椅车等康复辅具质量检测的国家级质检机构,同时又是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直管的质检中心,多年来在康复辅具的检测和标准制订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中心在应对国家重大突发事件时,反应迅速,做出应有贡献。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第一时间解决战伤康复问题,长期以来为革命伤残军人的辅具康复做出了巨大贡献。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心及时制定地震伤员救治方案,参与救治行动,使辅具康复与医疗康复同时介入,大大降低了伤者的致残率;中心还牵头组织了“阳光康复”项目和“牵手助残”项目,指导各地康复机构救治伤员,承担“抗震救灾英雄少年、优秀少年”中伤员的辅具配置任务,并派遣技术骨干奔赴四川、云南等灾区直接为伤残人员服务,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心还承担着辅具康复领域的国际学术交流职能。近年来,中心多次派遣科研人员前往德国、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交流。受政府委托,中心正在对南非、哈萨克斯坦、蒙古、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实施技术援助,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13 09:03
目录
概述
定义
发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