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丝蚁
昆虫
足丝蚁体长4-6毫米。细长而扁平,柔软,腹部与胸部几乎等长,褐色、黄褐色或具有金属光泽。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到温带地区。
简介
足丝蚁属昆虫纲纺足目Embioptera ,纺足目(Embioptera)约150种昆虫的统称,主要分布热带。体脆弱,黄或褐色,咀嚼口器,取食死植物,长4∼7公釐(约0.2吋)。多数雄虫有两对窄翅,飞行力弱;雌虫均无翅。足短粗,能前後迅跑。数百只成群生活在石下或苔和地衣中间的穴室或穴道内,穴室内衬有丝膜。幼虫和成虫前足的膨大部内有丝腺。受惊时躲入穴道内或装死。卵大,圆筒形,雌虫护卵,常覆以咀嚼过的食物粒。
足丝蚁属昆虫纲纺足目Embioptera ,因前足跗节能分泌丝织网或结巢而得名。植食性,对植物很少有明显危害,其形态、生理和生态富有探索和研究价值,又易于在实验室内培养。
足丝蚁因前足跗节能分泌丝织网或结巢而得名。植食性,对植物很少有明显危害,其形态、生理和生态富有探索和研究价值,又易于在实验室内培养。多数雄虫有两对窄翅,飞行力弱;雌虫均无翅。足短粗,能前后迅跑。
世界已知3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少数分布到温带地区。我国仅记载了6种。
本目的特征可以总结为:足丝蚁乃纺足目,前足纺丝在基跗;胸长尾短分二节,雄有四翅雌则无。
这类群生的足丝蚁通常很结实。雄性向前曲折的两对翅,是该目的典型特征。这使得它们在群居的隧道内可向后移动。飞翔时,一种物质被送入特殊的翅脉,使翅变硬。
足丝蚁生长规律
足丝蚁体小。体行动活泼,体壁柔软,雌、雄异型。体淡褐至深褐色。头大,触角念珠状。无单眼。雌虫复眼小,雄虫复眼发达,肾形。口器咀嚼式。颚雌、雄不同。前胸较头窄,比中、后脑小,有一横凹沟。雌虫无翅,状如若虫。雄虫一般有翅,少数种类有有翅和无翅两种类型。翅膜质,双翅狭长,前、后翅同形,但后翅略小。翅面多毛,翅脉简单。有翅雄虫不善飞翔。
前足第1跗节膨大,内含纺丝腺,向外开口,能纺丝,结成丝管,中足瘦小,后足腿节粗大;跗节3节。腹部与胸部等可见。雄虫第十腹节背板中部裂开,分成左右两个背片。尾须,雄虫不对称,左尾须基节膨大,内侧生一个或数个小瓣。这些特征在分类上很重要。纺足目能分泌丝,结成丝管,栖息其中;常见于石块、树皮裂缝间。种类甚少,在缝里营隧道生活。渐变态。卵长圆柱形,一端有盖。雌、雄若虫形态相似,仅在雄虫出现翅芽后形态才明显不同。
共有4个龄期。初龄若虫翅芽包藏在体壁内,末龄时翅因蜕皮而外露。腹末节的不对称在若虫末龄时方出现。均能以前足在树皮裂缝或碎石间泌丝结网,构筑隧道。雌、雄交配后,雌虫可单独在隧道里产卵,独自抚育后代,每年1代或数代。若干种类栖息于蚁或白蚁的巢中。喜隐蔽,群居。昼伏夜出。幼期形态和生活与成虫相似。雌虫无明显变态。若虫期龄。卵长圆柱形,一端有盖,产于丝巢内。雌雄若虫形态相似,仅在雄虫出现翅芽后形态才明显不同,雄虫的翅芽包藏于体壁之内。
足丝蚁生长特点
体长4-6毫米。细长而扁平,柔软,腹部与胸部几乎等长,褐色、黄褐色或具有金属光泽。翅烟灰色。口器咀嚼式,复眼较小。触角丝状或念珠状。雌虫无翅。前足第1跗节扩大,能泌丝结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7:59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