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骑校尉古代武官名。西汉武帝置,掌管越人来降之骑卒。后改青巾校尉。东汉光武建武十五年复旧名。掌宿卫兵,属下有司马一人,千石,员吏一百二十七人,领士七百人。三国、两晋、南朝沿之,初犹领营兵,并置司马、功曹主簿,后省。秩二千石。梁、陈为千石。北朝亦有,北魏为从三品中。
官名。西汉武帝始置,为北军
八校尉之一,位次
列卿,属官有丞、
司马等。领内附越人骑士,戍卫京师,兼任征伐。秩二千石。
东汉初罢,
建武十五年(39)改青巾左校尉置,为
五校尉之一,隶北军中候,掌宿卫兵,有司马一员。当时五校尉所掌北军五营为京师主要的常备禁军,地位亲要,官显职闲,多以宗室外戚或近臣充任。秩比二千石。三国沿置,
曹魏时隶
中领军(
领军将军),晋沿之。其时别置
二卫、
四军诸禁军掌宿卫,五校职任渐轻。后罢其兵,旋省其官。十六国多置。
南朝复置,为侍卫武官,不领兵,仍隶中领军,用以安置勋旧武臣。曹魏、两晋、南朝宋四品,梁七班,陈六品。
北魏初典掌禁军,位次列卿,后成为武散官,不领兵,定员二十人。
北齐置十人,隶领军府所辖左、右卫府。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定为
从三品中,二十三年改为五品,北齐
从四品。隋
大业三年(607),令诸鹰扬府每府置二员,领骑士,
正六品。唐
武德元年(618)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