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洪范,字符锡,号芝亭。童年时即志存高远,深自期许。万历四十三年(1615)举人,天启二年(1622)进士,两年后出任湖北麻城知县,有惠政。崇祯元年(1628),擢升为监察御史,先后巡按陕西道、云南道,因讨伐
云南土司普名声遭劾,罢官归田。入清后不仕,卒于康熙年间。
麻城知县任内,赈济灾民,防堵盗贼,措置得当,百姓受惠。行迹见于光绪《麻城县志》卷十三《循良》。传末缀有邑人梅之涣的《赵芝亭明府入觐诗》二首。中有“桥垂霜柳寒犹绿,河带冰澌水不流”、“谁言别后长安远,夜夜分明望斗牛”等句,再现了其离任之日麻城士民的依依难舍之情。
《明史》卷二一三《云南土司》“临安州”条记载:当地酋长普名声勇于攻战,因从官军讨奢安有功,被授予土知州,日渐骄横恣睢。崇祯五年(1632),赵洪范代天巡守,视察临安州。普名声非但不出迎,反而“出戈甲旗帜列数里”,炫耀其武力。洪范大怒,遂与巡抚王伉商量,共同上书朝廷,请求讨伐普名声,得到朝廷批准。大军进围临安州城之日,名声恐惧万分,但此人毕竟是一方之雄,十分狡诈:他一面使人向官军约降,一面“阴以重贿求援于元谋土官吾必奎”。然而,当时官军已调吾必奎随征。吾必奎与普名声本是一丘之貉,收到其贿赂后,也耍起两面手法:他在战争中主动充当先锋,但双方刚一交战,吾必奎就佯装败走。紧随其后的官军看到这一情况后,也不得不大溃而退,云南布政使周士昌战死。
为了安抚普名声等土司,平息战乱,朝廷以起衅罪处置王伉、赵洪范,二人被逮捕下狱。此后,普名声更加目无朝廷、嚣张跋扈,成为官方的心腹之患,最终被朝廷设计毒杀。这也充分证明,当初赵洪范上书请求讨伐普名声虽有急躁冒进之嫌,但对其不臣之心的确是洞若观火、一眼看穿。
明代中叶以后,由于河道淤塞,水利年久失修,嘉定的水稻种植环境遭到破坏,多数田地改种棉花,而百姓每年仍需交纳漕米,由于不堪重负,纷纷外逃,嘉定几成空邑。关心乡梓的赵洪范深知民生艰难,他刚出牢门,惊魂未定,就义无反顾地与嘉定有识之士共同撰写《乡绅公揭》,上书言事,朝廷终于接受了嘉定永久折漕为银的建议。嘉定百姓从此只需交纳银两,无需再交纳米粮。由于简化和减轻了田赋,地方经济得以发展,社会得以稳定。因人民感念他的恩德,卒后入祀折漕报功祠、乡贤祠。(据陶继明《赵洪范与翥云峰》)
赵洪范在嘉定城中先后修建了岁有堂、赵氏园,一在东城,一在孔庙南。二宅早已湮灭,惟有岁有堂前的奇石“翥云峰”仍然存世,矗立于今汇龙潭公园内。此石造型奇特,瘦、皱、透、漏,相传是宋代花石纲遗物,系赵洪范从云南归田时由水路携归。因其体积巨大,在嘉定东关登陆时,“重不能举,一时尽收合城之葱,铺地令滑,百人曳之,始得入宅”(清
程庭鹭《涂松遗献录轶事》)。赵氏不惜靡费财力,万里运石,实不足取,但也留下了美丽的奇石,供后人欣赏。
赵洪范精于治《易》,著有《周易要义》三卷。清光绪《嘉定县志》的编纂者评此书曰:“取《本义》(即朱熹《周易本义》)删繁补缺,衍通其旨,证以经史,于占验家亦有裨益。”另有奏疏合集《西台疏稿》。长于吟咏,刊有《澹叟诗集》。上述三书均已亡佚,现仅见其七言律一首《首春王研存诸同人社集》(清王辅铭《明练音续集》卷六),文一篇《封孝子(昺)传》(清封导源《马陆志》卷四),可资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