赭山公园
安徽省芜湖市国家4A级景区
赭山公园位于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内,古人称赞赭山是江城的“雄山”历来享有“玉峰”、“百尺浮图”之美誉,被视为芜湖的象征。赭山土石殷红,故名。赭山由大小两个山头构成,面积47.87公顷,周长4.5公里。清朝胡应翰在《一览亭记》中记述“邑北诸山……则莫如赭阜为雄。山迤北益高,陡其癫则大江在襟带,而遥睇诸山,皆罗列如儿孙。”由于山势较高,风景优美,是登高远眺,俯视江城的境地。宋代以后,赭麓寺庙庵堂林立,酒馆菜社群建,博得历代游人香客的喜爱。“赭塔晴岚”为芜湖十景之首,久负胜名。
历史沿革
赭山公园赭山原为无主荒山。1933年,芜湖地方绅士、安徽省第二行政区督察兼芜湖县县长王铸人和芜湖中学校长柯德发等人发起筹资,在赭山开办“芜湖公园”,在山半腰处建“皖南图书馆”(即今“中山堂”)和茶社,修建弹石路从“一天门”上达山顶。1934年春开放,同地成立“芜湖公园管理处”。
1937年秋,日军战领赭山,禁止通行,1945年8月,日军投降,赭山林木被毁,公园仅存轮廓。同年11月,芜湖市政筹备处恢复了公园管理处。
1947年后,赭山被国民党军队占用,划为军事禁区,树林被驻军和群众砍伐偷盗,几乎成为光秃秃的荒山,仅存大赭山顶部分洋槐、冬青等。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经过多方规划和建设,筑路护林,1952年将大赭山大部和小赭山全部辟为公园,1958年正式建成赭山公园。
1964年郭沫若来芜湖视察时,题写“赭山公园”四字,悬挂在东大门门楣中央,后来大书法家舒同又题写“赭山公园”四字,现镌刻在西大门边墙壁 上。
1959年,在大赭山南麓新建赭山动物园,由长林、山林、和平待三个私营动物园合并而成,同年12月对外开放,占地面积80传余亩,2002年又进行全面改造,园内配有景点小品,瀑布、假山、雕塑、浮桥,错落有致。动物园现有东北虎、非洲狮、云豹、棕熊、丹顶鹤天鹅等各种珍稀动物,共50余种、1000余只,是皖南地区最大的动物园。
赭山公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赭山公园有较大的改观与发展,1982年新建了儿童乐园、翠明园和西园,1984年建成大草坪和凝芳园,同年,芜湖电视台发射塔移至小赭山顶,1985年建成东大门喷泉,整修了全部游园道路,设置了石凳和石椅,1989年建成了月季园、杜鹃园,在山顶建造舒天阁,1995年建成沉降园、少儿娱乐城,
同时改造公园东大门围墙,建成水上世界,1998年建成聚贤亭、爬行动物馆,2003年建成28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建成占地300平方米的健身广场,安装配置20多套健身器材……使赭山公园内园中有园,景点星罗棋布,处处引人入胜。赭山公园还有两塑像十分引人注目。一尊是毛泽东全身像,1965年由芜湖造船厂铸造,现放置于小赭山南麓,座像高5米,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毛泽东塑像,2003年10月又对塑像全新装饰,并在周围修建花坛、石路,以便人们参观瞻仰,成为公园内人文景观之一。另一尊是屈原身挂佩剑的全身塑像,安置在公园樱花山上,相传屈原生前曾到过芜湖,被芜湖美景吸引驻足,留连几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在赭山立像,纪念屈原。
赭山之巅建有眺望亭,为1954年建造,亭高三层六角,飞檐围廊,内设螺旋式木梯可达顶层,原为芜湖市消防大队使用,1976年移交公园,辟为游览点,是游人登高望远的重要景点。
2004年5月1日,赭山公园免费向游人开放。在2004年和2005年又将登山道路全部修建成水泥与石阶相间的道路,更换并增添了路灯照明设施,开辟了叠泉、石舫、古藤绕双龟等景点,新建多处亭阁,增添了神秘座椅、飞跨彩虹、遨游太空等大型游乐设施,使公园面貌焕然一新。2000年,赭山公园风景区被评为国家AA旅游景区,2006年又被评为国家AAAA旅游景区。
扩建规划
赭山公园从市园林管理处获悉,紧邻赭山公园西侧的原芜湖光华玻璃厂80多亩地块已划归赭山公园,整体规划方案已获市规划部门审批通过,规划后的地块将“还绿于民”。
赭山公园大部分用地为山体,平地少,可供游人驻足休息、休闲和娱乐的空间少,特别是节假日人满为患,远远不能满足游人的需要。此外,公园内商业性游乐设施较多,但游人喜爱的休闲绿地、阳光草坪以及文化和健身设施略显不足。
市园林管理处的工作人员说:“原芜湖光华玻璃厂80亩地块为平地,正好可以用作园林绿地建设。从去年年底开始,我们就对此地块进行了规划。”根据规划,该地块的80%用于绿地建设,并新建4个网球场、1个儿童活动场所、1个园林艺术展览馆以及多个小型健身广场。赭山公园内水景少,仅有公园西侧的一处狭窄水面,因此,此次规划用地中有10亩地块用于水面扩建,并打通与原有水面的连接,形成20多亩地的水体景观带。同时,将小赭山西面高10米、长70米左右的挡土墙改建成一条人工瀑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市民驾车游园,东大门的停车场已满足不了游人停车需求。为此,规划用地上还将新建一个1200平方米的停车场,可同时停泊60辆汽车。
公园简介
赭山公园历来是人们登高远眺的理想之处。
芜湖市区内五十多座景色各异的小山中,最负盛名的,当首推赭山。
古人称赞赭山是江城的“雄山”,历来享有“玉峰”、“百尺浮图”之美誉,被视为芜湖的象征。
赭山兀立于市中心的西北角,周长4.5公里,方圆552.3亩,有大小两座山峰,其中大赭山海拔84.8米,小赭山海拔67.9米。
满山树木葱茏,芳菲萋萋,因山石呈赭色而得名。
相传战国时代,楚国铸剑名匠干将曾在离赭山一里许的赤铸山锻制宝剑,那锻剑的熊熊炉火,竟把赭山的山石都烤红了,成了赭色,还可见到山上遍地殷红色的石头和泥土,有的石头竟红得如同玛瑙一般,光彩夺目。
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曾《登赭山》一诗中描绘其景色和气势:“涌出沧溟外,孤高色更佳。
气通丹穴雾,光映赤城霞。”
赭山不高,却是俯视江城芜湖的最佳境地。
相传,干将在邻近铸剑,炉火将此山熏映成赭色而得名,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曾在此处居住,景区现为国家4A景区。
景区特色
赭山上古迹颇丰,史载:晋明帝于赭山之明窥察属将王敦营垒;明朝弘光帝于赭山被清兵生俘,遂明亡;清乾隆帝登山游鉴留景于山顶一览亭。
历代诸多文人名士为之驻足留连,黄庭坚、张孝祥、林逋、黄钺、萧云从等在此登山行仙吟,留下了大量诗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赭山拥有“四时不谢之花,终年常青之树。”,自古以来,就以它独特的风姿吸引游人,历代诸多文人名士都登临赭山,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
有的还长期寓居在此,赭山西南麓的“滴翠轩”,就曾经宋代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寓居读书的地方。
旧中国,赭山却饱尝烽火,山峦荒凉,满目疮痍。
1937年秋,赭山被日军占领,禁止通行,直至1945年秋,日军投降。
新中国成立的1958年,人民政府在赭山植树绿化,筑路护林,将赭山开辟为公园。
赭山上下古迹甚多。史载,晋明帝曾过赭山窥察叛将王敦营垒;明弘光帝朱由崧于赭山之麓被明总兵田雄挟持降清,遂明亡;民间还有西太后梦游赭山的传说。
大赭山上现还有民主爱国主义者、著名教育家刘希平先生墓,小赭山半山腰有抗日名将戴安澜将军墓。
在大赭山南麓建有赭山动物园,由长林、山林、和平待三个私营动物园合并而成,占地面积80传余亩,园内配有景点小品,瀑布、假山、雕塑、浮桥,错落有致,有各种珍稀动物共50余种,1000余只。
赭山公园的景区有:凝芳园,海棠园,杜鹃园,桂花山,梅花山,樱花山。共有植物种类220种,较名贵的有:银杏,香樟,檀树,枫树等近10万棵。
草坪41000平方米。
风景林10400平方米,各具特色争芳斗艳。
园林美景有:翠明园,舒天阁,中山纪念堂,燎望塔(可眺望长江),聚心亭,“江城入画”坊,千禧亭,凝芳园,月季园。
人文景点:中山堂,刘希平先生墓(位于大赭山),戴安澜烈士墓、毛泽东纪念像(小赭山)。游乐景点:动物园,儿童乐园,少儿欢乐城,卡丁车赛车场等。
2002年动物园扩建改造,2003年公园东西主干道重新修造,更换路灯照明设施,新建园内5个大型休闲和健身广场,修缮杜鹃园及戴安澜烈士陵园,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更新铺设东大门至动物园道路及景观。改造西大门。新增摩天巨轮、海盗船等游乐设施。
并增加雕塑盘龙亭和万里长城。
主要景点
赭塔晴岚
“赭塔晴岚”系古“芜湖十景”之首,久负盛名。赭塔坐落在赭山公园的“九华行宫”后院,始建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年)。
塔为砖石结构,五层六角,每层外墙均嵌有砖雕佛像,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传说大风曾将塔顶吹落,雨漏不止,一日突然飞来一口大锅扣在塔顶,从此不再漏雨。
清代诗人黄铖的《于湖竹枝词》中“飞来覆塔尖穿,风铎无声不计年”写的就是这个传说。
赭塔依山拥寺,气势雄伟:四周茂林修竹,芳草萋萋,“每当雨后,岚光飘缈”,景致分外绮丽。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为之倾倒,留下甚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雨后斜阳,登临远眺,领略古人“大江烟外动,春鸟渚边鸣”的诗情画意;尽览江城广厦栉比,大道纵横,山水环绕,花树繁茂的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都市风光,令人如入画中。
赭塔与广济寺(著名的小九华)、舒天阁、翠明园,平民教育家刘希平墓、抗日名将戴安澜墓等胜迹连成一片,相互辉映,形成市中心一处优美的风景区。
广济寺
广济寺广济寺位于赭山南麓,是芜湖市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重点寺庙和游览胜地。唐玄宗开元年间(公元719年)韩国王子金乔觉渡海来大唐沿着长江而上,在芜湖弃船登岸,在赭山南麓搭茅卓锡,在此修持数年,后去九华山,开辟了九华山丛林道场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敕颁九龙背纽金印一枚给广济寺,印重八斤八两,印文“地藏利成金印”因金乔曾在此修持,故赭山也称“小九华”广济寺为九华行宫,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地藏圣诞日,八方香客,如期而至,烧香拜佛,祈求还愿,人流如潮,昼夜不绝,寺内各殿,香烟燎绕,灯火通明。
千百年来已成为芜湖及周边地区民间传统习俗,历史上凡江浙及韩国香客朝九华者,必先来此朝“九华行宫”,盖金印、敬头香后上九华山。二ООО年扩建重修,现面积23000平方米。
寺院坐北朝南,依山而建,殿典相接,层层高叠,建筑呈中、东、西三路分布格局,中路由南至北依次为照壁、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宋塔。
东路有僧房、斋堂、藏经楼、药师殿、后山门。西路为绿化区和无障碍通道至滴翠轩,出大雄宝殿登八十八级高耸陡峭的石级,步履艰难,给人以登天的感觉。
广济寺的景观有:八斤八两的金印、八吨八百公斤铜钟、八十八级古台阶、宋塔、滴翠轩、古银杏树。
1983年,中国国务院确定广济寺为汉族地区佛教中国重点寺院,并把它交给佛教界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开放。
近年来,重修殿堂,再塑佛像,使这座千年古刹重展雄姿,成为芜湖著名的风景名胜。
其它景点
翠明园
翠明园坐落在大赭山的西麓,位于铁山和凤凰山之间,全园面积10.8亩,延山引水,风景别致。它是一座具有典型江南特色的访古园林。
池南边建有千姿百态的假山,有多条小径可以攀登至山顶,假山下有两三处石涧,可供游人穿越,荷花池上建有曲桥,铺有木板桥,穿梭其间,不觉情趣盎然。
园内置景巧妙,造园工艺独特,园内有水、有山、有亭、有台、有桥、有池......鹅卵石铺就的小径,古色古香的廊榭,郁郁葱葱的香樟树,婀娜多姿的梅兰竹菊,远观赭山叠翠,近听泉水叮咚,山光水色,十分宜人,成为闹市中央一处优美的风景区,是人们休闲游览的理想去处。
一览亭
取名于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
远望亭六面三层,飞檐围廊,登上顶层,极目远眺,可风大江东去,弋水回环,大桥飞虹,古塔矗立,湖堤染翠,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尽收眼底。
中山纪念堂
坐落在赭山南坡半山腰处的中山堂,位于广济寺与赭塔的后山腰,始建于1933年,原为厅堂式平房,名为“皖南图书馆”。
1937年秋,日军占据赭山,老百姓被禁止通行,“皖南图书馆”因此也被日军司令部占用,直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1947年,国民党军队把赭山划为军事禁区,“皖南图书馆”又被国民党军队占用,直到1949年4月芜湖解放。
新中国成立以后,市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12年10月30日芜湖之行,将“皖南图书馆”更名为“中山堂”,多次修缮,并曾在厅堂中央悬挂孙中山先生巨幅画像,供人们瞻仰,1954年移交赭山陶塘管理处管理。
1958年,中山堂开设茶社等服务项目,向游客开放。“文革”期间(1966-1976)。
中山堂曾多次举办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展览。2000年,赭山公园投资57万元,对中山堂进行彻底改建,拆除原先的旧房,新建一座中西合璧的中山堂,面积近800平方米,堂前还建一处六七百平方米的小型广场,并由著名书法家武中奇题写“中山堂”三个大字,悬挂于门前。
舒天阁
一览亭下西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二层楼建筑,这就是舒天阁。
它建于1989年,座西朝东,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80平方米,阁高二层,建筑呈现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飞檐斗角,雕梁画栋,古朴典雅,气势宏伟,取“极目楚天舒”的词意。
步入大厅,迎面悬挂着一块匾额,上面镌刻着“江天一览”四个大字,落款是“乾隆岁在辛末仲春”,据说是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亲手御笔,字体浑厚苍劲。登上二楼,只见正面廊檐下悬挂的匾额上书写着“舒天阁”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尹瘦石所书。
站在二楼极目四望,江城美景,尽收眼底。
刘希平先生墓
刘希平,原名畹蘅,字兰香,安徽六安人,1873年出生于六安施家桥。青年时期,同情并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运动。
1906年留学日本时加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1911年回国后,创办安徽江淮大学,担任教育长兼教授。1918年,刘希平应赭山省立五中校长潘光祖之邀,来校担任修身课教师。
1920年,省立五中师生一致推举刘为校长。刘希平担任校长后,主张教育“以诚化人”,办学社会化,提出“经济公开”、“校务公议”两大口号,使学校民主空气十分活跃。他还为学生订阅《新青年》、《新生活》、《新潮》、《湘江评论》等书刊,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
1920年秋,刘希平在芜湖首先倡议“学校社会化”,提出“学生要到社会上去”、“学生要和平民交朋友”等主张,得到五中广大师生响应。他领导五中师生先后在长街原徽州会馆办起商业夜校,在赭山脚下观音松处办起芜湖工读学校,在芜湖四明公所(今市教育局)办起商人夜校,在今交通银行附近办起工人夜校,并在芜湖郊区办起农民夜校。在省立五中学生中,先后涌现出蒋光慈、祖茂林、吴葆萼、张怀璋等一批人才。
1929年春,刘希平灵柩被安葬在赭山之巅。墓地面积约120平方米。1932年,人们又在山顶为先生建筑了一座石亭,取名“爱晚亭“(取”哀挽“谐音),亭两旁柱子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 “朝霞菲微枯草泣”,下联是:“秋风摇落故人稀”,正面横梁上刻有“刘希平先生纪念亭”,书法家于右任书写墓碑。在山半腰还建一座高大的牌坊(即今“江城入画”牌坊),牌坊刻有“刘希平先生之墓”,背面书有“浩气长存”四字,牌坊与墓地之间建有百余级石阶作为墓道。
刘希平墓在“文革”期间(1966-1976)屡遭毁坏,1984年以后多次修葺。2001年10月,芜湖市人民政府公布刘希平墓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于2004年5月在墓旁立牌公示,各界人士时常来墓前拜谒祭扫。
戴安澜烈士墓
戴安澜将军墓安放在小赭山南坡半山腰,占地100多平方米,墓地正面对着大赭山,墓地背后依山而建,呈半圆形,四周苍松翠柏环绕,墓前有宽敞的神台,墓穴为圆形混凝土结构,直径约5米,高2米,墓前竖立着一块一人多高的墓碑,碑上镌刻着“戴安澜烈士墓”六个大字,为前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题写,字体苍劲有力。
戴安澜,字衍功,号海鸥,是我国抗日名将之一,安徽无为人,1904年出生于无为,出身贫寒,幼时读私塾,少年时在芜湖求学。1922年初,投笔从戎,由于作战勇敢,得到不断提升,后被保送黄埔军校第三期学习。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屡建战功,被晋升为团长。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戴安澜时任国民党七十三旅少将旅长,在平汉铁路的漕河、彰德等地,屡创日军,尤其是在台儿庄战役中,戴安澜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火攻陶墩,计取宋庄,为台儿庄大捷作出贡献。此后又任国民革命军第89师副师长、第200师师长等职。
1939年冬,国民党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率部队在广西大明山与日军激战于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市东北宾阳县附近),戴安澜率机械化师担任正面反攻,击毙敌酋中村正雄少将,全歼日寇6000余人,首克同兴堡,戴将军身负重伤,仍英勇作战,荣获奖章。
1956年10月3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毛泽东主席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向戴安澜将军家属颁发了“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
戴安澜烈士墓在“文革”期间(1966-1976)曾遭毁坏,1978年以后多次修葺。
1996年8月,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将戴安澜烈士墓列为“芜湖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10月,市政府又公布戴安澜烈士墓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市政府拨款对墓地进行修建,并于2004年5月在墓前立碑公示。
为牢记历史,不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2007年8月戴安澜烈士铜像又在园内塑立。
旅游信息
门票:免费;动物园8元;其他游玩器械,可在卖票处查看价格。
开放时间:4:30—21:30(东大门关闭时间为21:30,西大门、南大门以及翠明园大门关闭时间为21:00)
地址:位于芜湖市中心九华中路。
交通路线
公交:可乘4路、6路、9路、10路、30路、39路、102路、106路(夜)、111路(夜)直达赭山东大门(站名:赭山公园)。可乘8路、17路、23路、24路、37路、41路、103路、110路直达赭山西大门(站名:皖南医学院北站)。
老虎出逃事件
2011年12月26日傍晚,安徽省芜湖市赭山公园发生惊险一幕:一只东北虎逃出了赭山动物园,在公园里引发人虎对峙。当地公安民警接到报警后赶到现场,为保证游人的人身安全,在采取多种措施无效后,无奈将老虎射杀。
据了解,这只被射杀的东北虎为母虎,正值青壮年时期,由于处于发情季节,性情暴躁易抓狂。26日下午16时20分左右,由于饲养员给其喂食时没有及时将笼舍铁门关实,这只东北虎撞门而出,逃至赭山公园内。所幸在其逃出之后没有造成游人受伤。
东北虎又名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有着300万年的进化史,被国际野生动物基金会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一”。据了解,芜湖市有关部门在事件结束后召开了会议,要求公园加强管理,并对造成事故的当事人给予严肃处理。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27 18:5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