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迪·安纳比(Hédi Annabi,1944年9月4日一2010年1月12日),
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联海团)团长、
联合国秘书长特别代表。他1944年9月4日出生于
突尼斯,大学毕业后曾先后在
突尼斯总理办公室和外交部任职,1979年出任
突尼斯通讯社社长。他于1981年2月进入
联合国工作,先后担任
联合国秘书长
东南亚人道事务特别代表办公室主任、
联合国维和行动局
非洲处处长。1997年至2007年任
联合国负责
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2007年9月1日起任
联合国驻
海地稳定特派团团长。2010年1月12日,
海地发生7.3级地震,他被埋于坍塌的联海团总部大楼废墟中,不幸遇难。
突尼斯人,自2007年起担任海稳特派团团长。他曾先后在
突尼斯大学攻读文学和英语,在
法国巴黎政治学院和瑞士
日内瓦国际问题研究学院深造。他曾担任过总理外事咨询顾问,1981年起任职于
联合国。
他曾参与
联合国在
东南亚的调停工作,并促成了1991年
联合国驻柬埔寨特派团的成立;1992年
联合国维和部成立,他被调入负责
非洲维和事务。由于担负的使命过于艰难(包括调查
卢旺达大屠杀真相),
维和部的工作曾饱受指责,但阿纳比的声誉并未受到影响。1997年,前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任命他为
维和部副部长,负责监督所有
维和特派团。2007年,原本计划退休的他被潘基文任命为海稳特派团团长,并欣然上任。
绰号校长的他从外表看似乎缺乏威慑力,但敏锐的头脑、丰富的经验,帮助他在一个又一个艰难维和使命中获得成功。在维和部工作期间,他每天工作12-24小时,保持和所有特派团的不间断电话联系,他偏爱在家办公,以照顾重病的妻子,同时不耽误工作。在业余时间他是幽默风趣的,开玩笑尺度之大让人几乎忘记他的
宗教信仰。
当2003年,赛尔吉奥·维埃拉·
德梅洛在
巴格达殉职,成为第一位殉职的
联合国特派团团长时,
阿纳比曾感慨,为了
联合国的蓝色,他做好了随时奉献一切的准备。如今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的名字将与
德梅洛一起永垂不朽。
2010年1月12日,海地发生里氏7.3级强烈
地震,造成首都
太子港大量房屋受损或坍塌,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
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总部大楼坍塌,100多人失踪。
海地总统
勒内·普雷瓦尔宣布
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负责人赫迪·安纳比在地震中遇难,但
日内瓦联合国办事处新闻负责人科琳娜·莫马尔-瓦尼安在
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地震发生时,安纳比应该在特派团大楼内,目前还无法确认他已经遇难。
1月16日14时22分(当地时间),
中国国际救援队将安纳比的遗体从废墟中挖出。
中国国际救援队与
巴西国际救援队通力合作,在废墟中挖出安纳比的遗体。救援人员将遗体放上担架后,4名中国驻海地
维和警察防暴队员将担架抬至
联合国官员面前,将遗体移交。
中国国际救援队总领队
黄建发告诉
新华社记者,在废墟中找到的安纳比的私人财物将全部被密封,移交给
联合国官员。
潘基文用英语对
中国国际救援队副队长徐志忠说:“我代表
联合国和
国际社会感谢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地震后第一时间赶到这里开展救援,并找到我们的特别代表赫迪·安纳比及其他官员的遗体。非常感谢
中国国际救援队。谢谢你们。”之后他又用中文一连说了三遍“谢谢”。
当安纳比的遗体在
勒鲁瓦和
突尼斯驻
联合国大使等人的护送下被抬下飞机时,
突尼斯新任外交部长
卡迈勒·米尔詹和其他政府高官、
联合国和各国际机构驻
突尼斯代表、安纳比家属和亲朋好友等向安纳比遗体默哀。
突尼斯三军仪仗队持枪行
注目礼。安纳比的灵柩覆盖着
突尼斯国旗,原先覆盖在
灵柩上的
联合国旗留给他的家属存念。米尔詹在仪式结束后发表简短声明,对安纳比的不幸遇难表示沉痛哀悼。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发表声明,对安纳比等人在
海地地震中遇难深感悲痛。潘基文在声明中称赞安纳比为“
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标志,没有任何人能够比他更好地成为
国际公务员的代表”。潘基文说,安纳比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公民”,
联合国是他生命的全部,而他则是“最富
奉献精神、最为恪尽职守的
联合国之子”。
突尼斯外交部长米尔詹说,安纳比对
联合国维和事业的忠诚是
突尼斯的骄傲,祖国和祖国人民对他表示感谢并将以他为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