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崇本,满族。教授。奉天凤凰(今辽宁凤城)人。九三学社社员。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毕业于
清华大学物理系。曾在清华大学、
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8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建国后,历任山东大学(今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海洋学系主任,山东海洋学院教授、教务长、副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一至四届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是中共十二大代表、第三届中国人大代表。是中国
物理海洋学奠基人之一。
早年经历
赫崇本,又名赫培之,
满族,辽宁
凤城人,本姓赫舍里。
海洋学家。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考入
清华大学物理系,1932年7月毕业后曾在天津
河北工学院、山东烟台益文中学、天津南开中学、清华大学和昆明
西南联大等校任教讲授
物理。
1943年11月,赫崇本赴美国留学
加州理工学院气象系攻读博士学位,1947年7月获加州理工学院哲学
博士学位,后转入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
物理海洋学,从事海洋与波浪研究。其时中国政局急剧变化,赫崇本深恐美国政府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阻挠中国留学生回国,便于1949年初毅然放弃学业回国,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回国后,赫崇本被
山东大学聘为教授、系主任。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全身心投入发展祖国海洋事业的教学中,他开设了《海洋学通论》。为尽快地培养中国自己的海洋科学工作者,他动员9名同学在临毕业前一年攻读其他海洋专业课,他为此专门增开了《
潮汐学》、《
动力气象学》等。一位教授在一年中同时开四门“硬课”,他的忘我工作精神,令人们敬佩不已。
1950年1月,与
童第周、朱树屏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并一直担任学会领导工作。他还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
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兼任研究员, 并任物理研究分组的负责人。
1952年院系调整,山东大学成立海洋系,赫崇本担任系主任。
后参加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发展长远规划的制定工作和1958年—1960年全国首次海洋综合调查的领导工作,曾任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并同曾呈奎等科学家联名建议国务院成立国家海洋局。对中国海洋观测台站的设置、标准观测断面的选择、海洋仪器的研制和开发等都曾提出过不少富有远见的建议和意见。
1959年,山大西迁济南,留下海洋系等组建海洋学院,赫崇本参加
山东海洋学院的筹建工作,先后任教务长、副院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物理海洋研究所所长等职务,为建设全面培养海洋人才的教育基地,赫崇本付出极大的精力。
是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学评议组成员。曾任《
中国科学》编委、《
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学卷》副主编、《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论丛书》第一副主编,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一、二、三届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顾问。1959年,作为中国代表参加中、苏、朝、越四国渔业会议。主持了《海洋学基础理论丛书》《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辞海》海洋条目、《海洋学辞典》《海洋与湖沼学报》的编审工作。赫崇本在物理海洋学特别是在中国近海水文特征的变化、水团分析和浅海海洋调查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主持编写过《海洋学》《潮汐学》《动力气象》等多种教材,发表过《黄海冷水团的形成及其性质的初步探讨》《关于浅海海洋调查与分析的儿点意见》《关于海洋水文气象调查精度问题》《海洋调查的一些基本问题》《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综合调查(1949—1959)“海洋调查”》《浅海水文调查的一些问题》《全国海洋调查综合报告——水团分册》《对发展中国海洋科学的几点意见》等文章。1985年7月14日病逝于青岛。
赫崇本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他一方面设法在全国范围内罗致人才,一方面注意培养本校毕业的中青年教师。崇本重科研道德在海洋学界有口皆碑,他时常花大量气力帮他人定计划论文,但从不挂自己的名字。赫崇本重视理论基础,也重视实践能力。他力主建造一艘用于教学实习的远洋综合调查船,经多方努力,终于1964年使学校填补了这方面空白。
作为国家高层次专家,赫崇本把学术思考没有仅限于校内,而是经常思考新中国的海洋科学的前途,对制定我国海洋科学发展规划煞费苦心。1956年,他担任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气象海洋组副组长。1958年他又担任
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他积极为发展我国海洋科学献计献策,许多重要建议被国家决策机构采纳,如1994年国务院增设国家海洋局,便是根据他与20多位专家向中央上书的精神,由中央采纳决定的。他还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编委会副主任等职。他主编的《中国近海水系》为重要海洋科学文献。
赫崇本逝世后,学校师生自动集资为他在海洋大学院内树立半身石雕像,誉之为我国海洋科学主要奠基人之一,他是无愧于心此殊荣的。
简历
1908年9月30日 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西杨木村。
1932年 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32-1935年 分别任河北工学院、烟台益文中学、天津南开中学物理教师。
1936-1937年 在清华大学物理系任教,鉴于抗日战争,随校迁移。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3校联合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物理系任教。
1938-1940年 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讲师。
1940-1943年 在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任讲师。
1944-1947年 在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攻读气象学。
1947年 获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1947-1949年 在美国
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海洋学。
1949-1951年 在山东大学物理系和植物系任海洋学与气象学教授。
1950年 任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前身)研究员兼物理组组长。
1951年 任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副所长。
1952-1959年 任山东大学海洋水文与海洋气象系教授兼系主任。
1953年 参加九三学社,任
青岛市委副主任委员。后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顾问。
1956年 任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中、朝、苏、越太平洋西部渔业委员会中方海洋学专家。
1960年 任山东海洋学院教务长、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64年 当选为第3届中国人大代表。任国家海洋局顾问。
1979年 任山东海洋学院副院长、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
1979年 任首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理科评议组成员。
1980年 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术委员会顾问。
1982年 任山东海洋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
1982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二大代表。
1984年 任山东海洋学院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名誉所长。
教育事业
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受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赏识与推荐,1943年赴美留学,攻读气象学。1947年以《利用统计方法分析北美大气形成》论文获加州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
当时,世界上最权威的物理海洋学家是挪威的海洋学家、
气象学家H.U.斯韦尔德鲁普(H.U.Sverdrup),他是现代海洋科学的奠基人。他对赫崇本有很深的影响。赫崇本认为,作为气象学家,要深刻地揭示气象规律,应从全球系统考虑,占地表71%的海洋是极为重要的部分,研究气象学必须扩展到海洋领域。赫崇本的这一想法得到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气象学家
赵九章和著名海洋生物学家
曾呈奎的支持,于是他又回美国加里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师从斯韦尔德鲁普,并与美国年轻的海洋学家蒙克(W.H.Munk)一起从事海洋与波浪研究。
赫崇本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位爱国者。鉴于1948年中国解放战争已接近全面胜利,美国已加紧对留美中国学者归国的控制。赫崇本没有忘记师友的重托,为了尽早实现报效祖国的愿望,毅然放弃了在美国工作的机会,接受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和曾呈奎的邀请,于1949年春回国。
促使赫崇本后半生决心投身于海洋研究的另一个动机,则是他长久的一个想法:他是在祖国处于国难深重的时候出国的,民族正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殊死的拼搏,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是由海路出国的,亲眼目睹日本侵略者在海上的横行霸道,深知若中国不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就没有海防可言,我们的民族就要受欺侮。
创办海洋系
回国初期,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开展海洋研究十分困难。赫崇本没有任何抱怨,坚信中国必须开展海洋研究。他意识到,中国要开展海洋研究,必须要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只有这样,中国的海洋事业才有希望。于是,赫崇本将从事海洋研究的巨大激情转化为坚定地为祖国培养、储备海洋科技人才。
在
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内,赫崇本一面埋头海洋研究,一面积极筹建
物理海洋专业和海洋系。1952年中国院系调整,于是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与厦门大学海洋系合并,成立了山东大学海洋系,赫崇本担任系主任,从此开始成批培养高级海洋科技人才。
赫崇本筹办海洋系的主张是,一要办出特色,二要配备较强的师资。所谓办出特色,就是首先要筹办物理海洋专业,因为在海洋研究中,人们十分关心的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和生活的物理环境。其次,赫崇本坚持再办一个海洋气象专业,他指出要真正学懂海洋,还必须要有海洋之外的许多学科来配合,气象学是极为重要的姐妹学科,这两门学科应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两门专业分别于1952年与1957年创办。为了使这两门专业都能办出特色,赫崇本以自己多专业融于一身的渊博知识兼任了跨专业的物理海洋学与动力气象学教授。在师资阵容上,他聘请了原
厦门大学海洋系系主任唐世凤教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毛汉礼研究员(兼)、商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青年教授文圣常、青岛观象台台长王彬华教授和
四川大学牛振义教授等,从而使教学质量大大提高。迄今,中国海洋大学的物理海洋学科已被确定为中国重点学科,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应该说,这是赫崇本在海洋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功绩。
科学研究
赫崇本作为物理海洋学家,首先开创并推进了中国对海洋学基本问题之一——“水团”的研究。他首次对黄海冷水团的形成、性质、范围及季节变化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严谨地论证了大气圈和水圈的相互制约关系。这种大范围考虑的分析方法,不仅适用于黄海冷水团的分析,对中国整个浅海水域的“水团”研究,同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赫崇本主编的《中国近海水系》是中国海洋界一部重要的经典文献。该书对划分复杂的浅海水团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原则,并首次全面地论述了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近海区的水团分布、形成机制和季节变化。
在赫崇本的开创和推动下,
青岛海洋大学和中国的海洋界,在水团研究上已形成了中国的特色。把多元统计与模糊数学方法引入水团的划分、分析及预报,取得显著成效;针对浅海水团的特点,在分析水团变性与消长规律方面,作了深入研究;密切结合渔业生产实际,在探索水团和渔场、渔汛关系方面,取得了明显效益,形成了独特的研究体系。
赫崇本在学术上的另一重要功绩是,为了确保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中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对浅海水文调查方法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系统地论证了逐日变化、周日变化和临时变化对浅海水文状况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原因,指出在浅海海洋调查中要充分考虑水文要素变异等的基本问题与海洋调查特点,他为中国广阔海域的海洋调查方法奠定了基础。
在大学创办海洋研究所,为国家设置一批新兴的海洋学科。赫崇本在青年时代曾在昆明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从事冶金研究;在美国期间,曾在加里福尼亚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从事海洋研究。深知大学要办出特色,要办出水平,必须要创办研究所。赫崇本回国后,在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并任副所长。1959年在山东大学以海洋系和水产系为基础扩建成以海洋为特色的山东海洋学院,下设海洋研究所,他任所长。为突出特色,将海洋研究所改名为物理海洋研究所,后担任顾问和名誉所长。鉴于社会急需,又创设河口海岸带研究所。在赫崇本的支持下,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海洋遥感与海洋光学信息处理研究室、海洋物理化学及海水防腐研究室、海洋激光研究室、海岸工程研究室、水产养殖研究所等海洋研究机构相继成立。
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学科的诞生与发展,使中国的海洋科学与国外不断地保持着交流与联系,促进了中国海洋科学快速发展。
赫崇本也十分重视大学创办学术刊物及出版系列专著,除长期担任《山东海洋学院学报》主编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科学》卷副主编,兼
《海洋物理》分卷主编;《海洋与湖沼》副主编,科学出版社的《海洋湖沼科学理论丛书》副主编,《中国科学》和
《科学通报》编委等职。在赫崇本的推动下,现今青岛海洋大学各院、系、所、中心,特别是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系,出版了一大批优秀论文和专著。既推动了科研的发展,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巨大贡献
赫崇本是国家科委海洋组副组长,他是一位著名的物理海洋学家,在海洋事业的发展中,赫崇本起着重要的决策作用,他多次参加海洋科学长远规划的制定。
领导中国海洋综合调查。通过山东大学海洋系的海上调查,掌握了中国近海海洋水文、化学、生物、地质等要素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开展中国的海洋研究和海洋开发奠定了基础,从而在中国掀起海洋调查的热潮。为了使有限的财力、人力、物力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赫崇本等24名地学界专家向中央建议,促成了国家海洋局的诞生,有效地统辖了中国的海洋调查事业。1984年出现了中国海洋研究大协作的面貌——“向阳红10”号调查船到南极洲和南大洋进行考察,使中国的海洋调查走向世界。当年,中国海洋综合调查遍布黄、渤、东、南诸海,收集了大量宝贵资料,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与组织中国海洋仪器会战。为了推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赫崇本认为中国海洋科学要赶上世界水平,一是要有科学的调查方法;二是要有适合中国海域特点的调查规范;三是要有先进的调查技术与装备。他以超前的意识,对调查方法做了大量研究,发表了《海洋调查的一些基本问题》等论文。赫崇本从长期研究中悟出:一种新型的海洋技术、装备、仪器的诞生,不仅可以促使海洋调查效率的提高和资料的更臻精确化,更重要的是,可以对现有海洋理论与学说进行一次新的鉴定和推动,甚至是一次新的挑战。为了加速中国海洋研究手段的发展,使海洋调查技术与装备尽快地系列化、自动化、标准化和现代化,在赫崇本的倡议、推动下,国家海洋局海洋仪器研究所(现为海洋技术研究所)和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相继成立;天津气象海洋仪器厂得到了扩充与发展;在部分高校中也先后建立了海洋仪器研究机构。重要的是,赫崇本通过国家海洋局在中国先后2次组织了大规模的海洋仪器会战。第一次会战解决了常规海洋调查仪器和装备的国产化。第二次会战实现了海洋调查仪器与装备的现代化。于今,中国参加国际联合调查和南大洋的考察中,调查队的专家们已自豪地使用着国产现代化的海洋仪器了。
指导中国海洋研究机构的发展。赫崇本始终关怀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和各部、委海洋研究机构的发展。他曾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兼任研究员和物理组组长,培养了一批研究人员。对在青岛市的几家海洋研究所,如水产部的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声研究所北海工作站、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山东省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等,他都无不亲切指导。
为了缅怀赫崇本在海洋界的功绩,在
青岛海洋大学校庆30 周年之际,一座令人崇敬的赫老半身石雕像,屹立在他毕生为之奉献的海洋馆旁。赫崇本在海洋教育与海洋科学事业上的丰功伟绩,将永远留在每一位海洋科技工作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