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门乡
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辖乡
赤门乡,隶属于福建南平延平区,地处延平区东南部,东与巨口乡毗邻,南与太平镇相连,西与南山镇接壤,北与洋后镇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06.89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赤门乡常住人口为3782人。
历史沿革
宋代时期,属积善乡保福里。
明代时期,属南架保福里。
清袭明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属第四区(大凤区)保福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属第三区(樟湖坂区)保福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属遵福乡。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属太平乡。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属第三区(樟湖区)太平乡。
1950年10月,成立赤门乡,属第二区(凤池区)。
1956年8月,属第九区(太平区)。
1958年2月,属太平红星公社。
1961年9月,成立赤门公社,属太平工委。
1963年6月,属南平市。
1984年9月,改为赤门乡,驻赤门村,属南平市。
1995年1月,撤市设区,属南平市延平区。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赤门乡辖9个行政村:赤门、东墙、仁岩、三墩、前坪、西马、尤山、双桥、苦竹洋,下设88个村民小组。有64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赤门乡辖9个行政村:赤门村、东墙村、仁岩村、三墩村、前坪村、苦竹洋村、西马村、尤山村、双桥村,乡人民政府驻赤门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赤门乡地处延平区东南部,东与巨口乡毗邻,南与太平镇相连,西与南山镇接壤,北与洋后镇交界,行政区域面积106.8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赤门乡境内属山区丘陵地带,地形起伏,层峦叠嶂。最高点太宝山海拔1168米;最低点赤门集镇所在地,海拔280米。
气候
赤门乡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8℃,1月平均气温9.7℃,极端最低气温-3龙;7月平均气温28.5℃,极端最高气温39℃。无霜期年平均270天。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3.5天。降雨集中在每年3—6月,5月最多。
水文
赤门乡境内河道属闽江水系。岳溪境内长22千米,流域面积77平方千米。
自然灾害
赤门乡主要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山体滑坡灾害平均5年1遇,主要发生在5—7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6月18日,毁坏耕地800公顷,补种、改种农作物66.7多公顷;毁坏道路143处,总经济损失780万元。
自然资源
赤门乡境内矿藏主要有透灰石以及碧玉石、白云石、方解石、绿泥石、红沙石、黑云母岩、尤山玉等石材,主要集中在尤山村、西马村、前坪村等。其中尤山村的尤山玉储量达到10000立方米,年开采量1000立方米。此外,西马村还探明磁铁矿储量60万吨,铜矿、硅矿储量各30万吨;苦竹洋村石英沙矿储量30万吨。境内水力资源丰富。
2011年,赤门乡有耕地面积12218亩。
人口
2011年末,赤门乡总人口1136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310人,城镇化率20.3%。另有流动人口2121人。总人口中,男性6144人,占54.1%;女性5219人,占45.9%;18岁以下2092人,占18.4%;18—60岁7756人,占68.3%;60岁以上1515人,占13.3%。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1340人,占99.6%;有壮族1个少数民族,共23人,占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5.1‰,人口自然增长率5.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06人。
2017年末,赤门乡常住人口为7378人。
截至2019年末,赤门乡户籍人口为11009人。
根据延平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赤门乡常住人口为3782人;常住人口中,男性2037人,女性1745人;常住人口中0-14岁531人,15-59岁1908人,60岁及以上1343人(其中65岁及以上1025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赤门乡完成财政总收入437万元,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6万元,比上年增长11%;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102.6万元,增值税142.9万元,企业所得税64.2万元。
2019年,赤门乡有工业企业14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个。
农业
2011年,赤门乡农业总产值达到0.9亿元。粮食作物水稻为主。2011年,水稻种植面积655.7公顷,粮食产量3600吨,人均316.8千克,其中水稻3300吨。主要经济作物有烟叶等。2011年,烟叶种植面积98.2公顷。畜牧业以蛋鸭为主。2011年,蛋鸭饲养量1.9万只,年产蛋量达412吨。有林地面积572.3公顷°截至2011年,累计造林42.6公顷,其中用材林41.9公顷,经济林0.67公顷;商品材产量7857立方米;毛竹林面积2537公顷,产毛竹43万根。
工业
2011年,赤门乡实现工业总产值0.9亿元,有企业6家,职工450人,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家,年工业产值1900余万元,比上年增长22.4%。
商贸
2011年末,赤门乡有商业网点86个,职工258人。2011年末,社会商品销售总额453万元,比上年增长7.3%;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约300万元。
金融业
2011年末,赤门乡各类存款余额0.5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各项贷款余额3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2011年,人均纯收入4704元,比上年增长9.0%。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赤门乡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132人,专任教师7人;小学1所,在校生276人,专任教师5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93人,专任教师2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2万元,比上年增长8%。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2%。
文体事业
2011年末,赤门乡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53个;电影院1个,座位750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2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建筑面积80平方米,藏书3000册。2011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310户,入户率达50.2%。
2011年末,赤门乡有体育场地11处。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4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赤门乡有卫生院1所;病床2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2张,固定资产总值94.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人,其中执业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9100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9865人,参合率达86.6%。
社会保障
2011年,赤门乡有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6户,140人,支出24.2万元,比上年增长9%,月人均144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23户,人数278人,支出48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143.9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五保集中供养6人,支出1.5万元,比上年增长9%,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2人,支出8万元,比上年增长6%。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837人,参保率92%。
邮政电信
2011年末,赤门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92千米,乡村通邮率100%;全年投递国内函件0.4万件;征订报纸284份,期刊89册。电信服务网点5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000门,固定电话用户630户;移动电话187户;光缆线路总长50千米,宽带接入用户230户。
交通运输
2011年,赤门乡境内交通运输以林业公路为主(巨口一赤门,长19千米);801县道过境。开通赤门至福州客车,年客运量约5000人次;开通赤门到南平班车,日发客运汽车14班次,日均客运量190人次。
历史文化
赤门乡因乡人民政府驻地位于赤门村得名。
参考资料
赤门乡2021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3-01-05 07: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