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岗塔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境内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赤岗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艺苑路99号,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其与琶洲塔莲花塔并为广州三塔。
历史沿革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赤岗塔开工,建到一半,因经费短缺停工。
明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尚书李待问出面筹集经费主持工程,才把塔彻底建成。
清代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富商伍崇曜潘仕成捐资重修赤岗塔。
20世纪初,赤岗塔首层东北面的大量青砖被人偷偷拆走,政府只好用红砖补齐。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至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间,因屡遭炮轰,赤岗塔部分崩塌。
1999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赤岗塔。
2010年,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前夕,赤岗塔增加灯饰。
建筑布局
赤岗塔采用明代的传统建筑手法,结合岭南简洁明快的地方特色建筑而成。保留了明代晚期楼阁式砖塔的特色。赤岗塔为平面八角形,每边长5.5米、高1米,红砂岩石砌筑,基面原为灰色砂岩铺砌,东面部分用花岗岩石补铺。楼阁式青砖塔,外观9级,内分17层,高50余米,各层楼板均已毁坏,首层塔门处石阶级至基面,窗门都排列在同一直线上,塔基角均有西方人形象的托塔力士,神态生动,它们大多穿戴明代服饰,但长相比较像外国人。
赤岗塔首层直径12.5米,壁厚3.8米,辟3门,南北门进首层塔心室,内有刻“神前拜台”花岗岩石板一块。西门有梯级上二层暗层,为穿心壁绕平座,每级设置神龛,塔身涂刷白色灰浆,转角涂刷朱红色倚柱,柱头涂刷朱红色额枋,额枋上出跳六层菱角牙砖叠涩出檐,二层以上各出腰檐,各腰檐上出跳四层菱形牙砖叠涩出平台。塔顶为八角攒尖顶,塔刹不存。
文物遗存
赤岗塔上盖两铁铸复盆,一复盆上铸有:“钦加布政使衔在籍即选道番禺潘仕成即选内部正郎南海伍崇曜重修大清道光廿四年岁次甲辰季春吉日济和炉造”等字。其上重铸有九霄盘、宝珠耸立塔顶。塔身北面嵌一块0.36米×0.27米花岗岩石碑,上刻民国年间番禺县政府禁盗塔砖告示。
历史文化
因建于红色砂岩构成的“赤岗”之上,故名赤岗塔。
文物价值
赤岗塔是明清时期中外船舶沿着内河航道,从古黄埔港进入广州城之前看到的最后一座塔,几百年如一日地引导着过往船舶。塔基八角镶有中世纪晚期西方人像的托塔力士,神态生动,是广州明代石雕佳作,这也是赤岗塔作为明清广州海外贸易和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赤岗塔见证着广州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屈辱与辉煌。经历了明清两代的繁荣与没落,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广州城的沧桑变化。
文物保护
1989年12月8日,赤岗塔被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广州市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从赤岗塔基边线向外延伸30米,建议控制地带为赤岗公园范围内。
2023年1月,赤岗塔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
2022年7月,赤岗塔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赤岗塔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艺苑路99号。
交通线路
公交车:游客可乘坐广州公交旅游观光1线广州公交旅游2线、广州公交旅游3线、广州公交121路广州公交121A路广州公交204路广州公交468路公交至赤岗塔站。
地铁:游客可乘坐广州地铁3号线广州塔站B出口步行抵达。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4 20:41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布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