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粤边游击区是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重要的游击区之一。它位于江西省南端与广东省北部交界处,包括以油山为中心的江西省
信丰县、
南康县(今
南康区)、
赣县(今
赣县区)、
大余县、
上犹县、
崇义县、
龙南县、
虔南县(今
全南县)、
定南县和广东省
南雄县(今
南雄市)、
仁化县等11个县(市、区)的部分地区。
【赣粤边游击区】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主力开始
长征时,红二十四师及十几个独立团、各县独立营、保卫队等,加上伤病员共约3万人,留在
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根据中共中央决定,10月13日(或14日)在
瑞金梅坑的马道口,成立了以
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
陈毅为主任的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其任务是领导留在
中央苏区及赣东北、湘赣苏区的红军部队和苏区群众,开展
游击战争,保卫苏区,同时牵制敌人兵力,掩护红军主力突围转移。10月22日,中革军委宣布成立中央军区,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龚楚任参谋长,
贺昌任政治部主任。其任务是领导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的游击战争。
12月上旬,中共信康赣雄特委和军分区(后改赣粤边特委和军分区)在
于都小溪成立,隶属赣南省委。
李乐天任特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月底,李乐天、
杨尚奎率特委工作人员和独立营从小溪出发,于1935年初到达粤赣边油山地区。
1935年3月9日,红二十四师七十团和中央军区直属队在于都上坪整编向
闽西突围。贺昌、
周建屏等先率一部出发,在
会昌晓龙天门幛遭到敌人阻击,贺昌于次日晨在归庄负伤壮烈殉职。红二十四师政委
杨英被俘后被敌人杀害。周建屏等少数人突围至
寻乌南部,与
张凯、
李天柱等会合。项英、陈毅等因向中央拍发电报,延迟了突围时间,当晚在
安远河边受阻,10日晨退回上坪,12日与前来寻找组织的原信丰县委书记曾纪财相遇。在曾的带领下,他们化装后向信丰油山地区突围。
接着,赣南军区司令员
蔡会文、少共赣南省委书记
陈丕显等也率200余人突围到达油山。至此,汇合在油山坚持粤赣边游击战争的队伍达1400余人。
1935年4月中旬,项英、陈毅在油山北山长岭召开党政军全体会议,蔡会文、李乐天、杨尚奎、陈丕显、刘新潮(即
刘建华)以及连以上干部100余人出席了会议,项英、陈毅在会上总结了红军主力突围转移后中央苏区游击斗争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当前斗争的困难,指出了光明的前途。会议根据项英、陈毅的讲话,制定了“依靠群众,坚持斗争,积蓄力量,创造条件,迎接新的革命高潮”的方针,决定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会议还决定红军游击队分散活动,其部署是:(1)原在油山的队伍迅速脱离油山敌人的“清剿”区,向崇贤、“三南”、安远发展,设法与留在中央根据地的部队取得联系;(2)由
张日清、黄成则率38人的队伍去崇贤然后向“三南”发展;(3)由蔡会文率两个大队300余人,到崇(义)、(大)余边境开展游击战争,向
汝城、
桂东发展,设法与龚楚和湘赣省委取得联系;(4)李国兴带一个大队(100余人)到崇义的文英、古亭一带建立游击区,和蔡会文连成一片;派一个大队到大余的洪水寨、娘娘庙一带游击;(5)派一个队到南雄仁化边界活动;(6)后方主任何长林带刘矮古游击队在帽子峰保护后方工作。项英、陈毅和李乐天、杨尚奎等随同军分区司令部在北山一带,指挥各地战斗,并建立交通线,保持各方联系。
5月上旬,蔡会文在崇义赤水仙召开干部会议,成立中共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游击支队。蔡会文任特委书记兼司令员、政委。游击队以诸广山为中心,深入崇义上堡、思顺等地开展游击战争。
1937年5月下旬,国民党第六师向赣粤边游击区发动为期40天的第五次大规模进攻。七·七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敌人被迫于7月11日停止向游击区进攻。
9月11日,陈毅在国民党大余县长兼“江西抗抚委员会”副主任彭育英陪同下,前往赣州与江西省政府代表、江西全省抗日义勇军编练处副主任熊滨,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副司令马葆珩举行谈判,最终达成了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抗日武装等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