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徐干
汉末刘桢诗作
《赠徐干》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刘桢创作的一首五言诗。该诗前八句写对好友的思念之情,中间八句写西苑园的景物,后六句写自己愤激不平的感情。作者在这首诗歌中倾诉了自己被囚禁的痛苦和不满,还抒发了对好友徐干的思念之情。
作品原文
赠徐干⑴
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⑵。
拘限清切禁⑶,中情无由宣⑷。
思子沉心曲⑸,长叹不能言。
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⑹。
步出北寺门⑺,遥望西苑园⑻。
细柳夹道生,方塘含清源⑼。
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⑽。
乖人易感动⑾,涕下与衿连⑿。
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⒀。
兼烛八纮内⒁,物类无颇偏⒂。
我独抱深感,不得与比焉⒃。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徐干(170-217),字伟长,汉末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作者好友之一。
⑵西掖垣(yuán):指西掖门的宫墙。西掖,是中书的别称,徐干当时在此供职,与刘桢被关押之地北寺狱仅一墙之隔。李善注引《洛阳故宫铭》曰:“洛阳宫有东掖门、西掖门。”邺城建筑仿洛阳,亦有“掖门”。《水经注·清漳水》记铜雀台,说是曹操望见王修处:“昔严才与其属攻掖门,修闻变,车马未至,便将宫属步至宫门。太祖在铜雀台望见之曰:‘彼来者必王叔治也。’”
⑶拘限:拘束,限阻。清切:关切。禁:天子居住的地方,非侍御之臣不得入。
⑷宣:发泄。
⑸子:指徐干。沉心曲:中心深处感到非常沉重。
⑹迁:移动。以此两句写因为想念对方而坐立不安。
⑺北寺门:官府的北门。《后汉书·元帝纪李贤注:“凡府庭所在皆谓之寺。”
⑻西苑园:指邺城的西园,即曹植《公宴诗》“清夜游西园”的西园。
⑼方塘:犹谓大塘。《广雅·释诂》:“方,大也。”清源:清流。
⑽翻翻:鸟飞翔的样子。
⑾乖人:离群之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⑿衿(jīn):衣襟。
⒀白日:喻曹操。皦(jiǎo)皦:洁白。
⒁烛:照。八纮(hóng):天地之间,这里指天下。《淮南子·地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殡”,“八殡之外而有八纮”,“八纮之外乃有八极”。
⒂物类:万物诸类。无颇偏:没有遗漏之处。本句喻含着对曹操功业的赞扬。
⒃比:紧靠,亲近。此处有两层意思,既指不能与太阳(实指曹操)亲近,又指不能与徐干相亲近。
白话译文
谁说我们相隔很远,彼此之间就横着一道高高的宫墙。
拘束限制在这皇家的禁区,心中的感情得不到宣泄。
想念你的心情埋藏在心底,长吁短叹无法明言。
饮食起居因想你失去常规,一天有三四次因想念你而坐立不安。
经常走出居住的官舍,向西遥望你所在的西苑。
柳枝婀娜夹道而栽,一方池塘清波荡漾。
树叶随风飘下,孤鸟在天空盘旋。
离别人易为景物所感,不禁泪下沾湿了衣衫。
抬头仰望万里晴空,太阳高悬光芒洁白。
万物都感受到太阳的温暖,没有一点遗漏的地方。
只有我独自一人感到被遗弃,不能与阳光下的万物相比。
创作背景
据《三国志·魏志·王粲传》记载:刘桢曾因为有不恭敬的举动而服刑,刑满后为小吏。裴松之注对这件事有更详细的记载:“太子尝请诸文学,酒酣坐欢,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咸伏,而桢独平视。太祖闻之,乃收桢,减死输作。”说明刘桢性格耿介戆直,是因为平视太子之妻而被拘禁的。这首诗就是他在服刑中写给徐干的。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该诗前八句写对好友的思念之情。“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这开头二句突兀而来,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实际的距离与意念上的距离形成强烈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诗人身心的不自由感。因为自己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所以心中的感情无从表达。徐干生性澹泊寡欲,与刘桢最为亲近。在刘桢的心目中,徐干是最可以和他说心里话的人。然而在他最渴望倾吐衷情、以获得安慰时,却不能与好友见面,这在他内心所造成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思子沉心曲,长叹不能言。起坐失次第,一日三四迁。”诗人很巧妙地通过一系列典型的外部动作的描绘,将诗人坐立不安、举止失次的情态生动地表现出来。“长叹不能言”本于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思公子兮不敢言”。“惟其不言,所以为思之至”(都穆南濠诗话》),在这长长的叹息声中,包含着多少难言的苦衷。“起坐失次第”,就是王粲所说的“我思弗及,载坐载起”(《赠士孙文始》),非常准确而传神地刻画出诗人焦虑不安的神态和内心的痛苦。徐干接到这首赠诗后,曾写了一首《答刘桢》诗,中云:“与子别无几,所经未一旬。我思一何笃,其愁如三春。虽路在咫尺,难涉如九关”,词虽异,而意实同,可互相参读。
中间八句写西苑园的景物。诗人被苦闷的情绪所驱使,慢慢走出北寺门,遥望徐干所在的地方——西苑园。虽近在咫尺,但却可望而不可及。于是诗人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清新秀美、生机勃勃的画面:道路两边的柳树自在地生长,池塘的水流微微地荡漾,树叶轻轻地随风飘转,鸟儿在空中自由地翱翔。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富于生气,这与被拘限的诗人形成鲜明的对照。“乖人易感动,涕下与衿连。”离群之人本来容易感受外物而激动,如今看到自然界的万物都能自由自在,自己却因违忤曹氏而受辱,生性高傲、脾气倔强的诗人想到这里,当然更要悄然动容,泪下满衿。
后六句写作者自己愤激不平的感情。“仰视白日光,皦皦高且悬。兼烛八纮内,物类无颇偏。”高悬在天空的太阳,它的光辉普照天下八极,无偏无颇地赐予万物以光和热,拥有宽广的胸怀。而自己只不过犯了点微小的过失,却被定为死罪,只是后来作为特别开思,才“减死”而改为“输作”。与太阳相比,曹氏的胸怀是多么狭窄。诗人不由得深深地感叹:自己竟不能与万物一样。诗人虽然并没有明确诉说心中的委屈,也没有直接指责曹氏的偏狭,但通过两组对比,即曹氏与太阳相比,自己与宇宙万物相比,已将郁积在心间的不平倾泻无遗。语言委婉含蓄,而又富于艺术感染力。
钟嵘对刘桢的诗评价很高,曾说:“陈思以下,桢称独步。”(《诗品》)刚正气盛是刘桢诗的鲜明特色,这首诗就很有代表性。虽然被刑受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是诗人既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也不阿谀逢承,取悦权贵,而是将愤慨不平的感情渗透到作品的字里行间,从而使作品充盈着一股清正之气,具有一种阳刚之美。刘熙载说:“公干气胜。”(《艺概·诗概》)说得的确很有见地。
名家点评
明末清初文学家、思想家王夫之船山遗书》:“(《赠徐干》)直而不迫。难乎其不迫也。‘细柳夹道生’以下二十字,谢客疑神授者,此乃白日得之,讵不欣幸?”
作者简介
刘桢(170?—217),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少以才学知名,八九岁即能诵《论语》,诗赋数万言。其父刘梁,以文学见贵。
刘桢是一位富有个性的诗人。曹操任丞相时,爱其才气,辟为丞相掾属。建安二十二年(217)死于疫中。他的诗注重气势,不讲究辞藻。钟嵘诗品》说他的诗“仗气爱奇,动多振绝,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然自陈思以下,桢称独步。”评价是很高的。现存散文十多篇、诗十五首,有辑本《刘公干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20:53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