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以庄教授(1890年12月~1966年2月),名肃,男,汉族,四川
巴县(今重庆市)人,
民革党员。1911年
川东师范学堂文科毕业。1906年加入
中国同盟会,1911年11月参加
辛亥革命重庆起义(
重庆辛亥起义)、讨袁战役(亦称
护国战争)及孙中山号召的救国出兵(1920年)。曾任蜀军政府、镇抚府、川东
宣慰使署秘书、参事,四川讨袁军民政总厅秘书,四川
省长公署秘书(辛亥革命元勋
杨庶堪的四大秘书之一),国民党财政部干事,
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教务主任兼文史教员,川东师范学校、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重庆中学文史教员,
重庆大学中文系教授,
巴县修志总局编纂,四川省国立教育学院教授、系主任,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教授、系主任。1950年8月起任
西南师范学院(
西南师范大学)
汉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兼校务委员,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物管理委员会委员、重庆文协古代文艺研究会会员。博览
经史百家、诸子佛道,长于古文诗词。
赖先生名肃,字以庄,别号树严。1890年出生于四川省
巴县长生乡(今重庆市),十五岁丧父,刻苦自励,苦学成才。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
川东师范学堂,受业于四川大儒
赵熙、
龚秉枢、
向楚、
陶闿士诸先生,深受诸先生所器重,曾以成绩最好获菊花奖章。先生素不满于清政府之丧权辱国,暗中倾向于民主革命,1906年参加
中国同盟会。1911年4月,革命党人筹谋策划在广州发动起义(
黄花岗起义)攻打
两广总督署,由
同盟会各支部选派盟员向广州运送武器弹药,先生曾担负运输任务,亦极负责。
四川保路运动兴起,先生为校中积极分子,常身佩大刀,四处宣传,结队巡夜,表现勤谨。1911年11月中旬,参加了由
同盟会领导的推翻清政府在重庆及
川东地区统治的
重庆辛亥起义。重庆光复后,
张培爵任蜀军政府
都督,先生于
川东师范学堂毕业后即任蜀军政府秘书。讨袁军兴,先生又任讨袁军秘书,曾极力敦劝
熊克武、
杨沧白(
杨庶堪)诸先生出兵讨袁,并草拟讨袁檄文。及至讨袁失败,重庆党人多被列名通缉,先生曾随
陶闿士先生暂避上海法租界,由
谢持、宋辑先两同志介绍参加
中华革命党,为党本部干事。1914~1916年避匿
万县师范任教。1916~1918年乃正式回重庆任川东师范教师。1919~1920年
杨庶堪先生任四川省省长,邀先生任
省长公署秘书,主办重要文电。杨先生钦其才干,曾推荐至
孙中山大元帅府任秘书,因故未就。1921年返渝任川东师范教师,从此献身教育事业。自1923年起兼任
巴县文献委员会委员及
巴县图书馆馆长约十五年,因得博涉群书,极有助于向学术深广处发展。1911年,著名文学家
赵熙先生避袁世凯爪牙之祸,匿居重庆礼园,先生以再传弟子,亲往
执经问难,于古典文学由是精进。1936年,赵老在渝门人邀请赵先生来重庆度七十大寿,先生有较多机会参加诗酒侍从之便。在这一时期,座谈清代学术较多,先生应对如流,
赵熙先生尝谓:“以庄潜心经史,
博学强记,于清代文人学术、身世,尤熟悉,蔼然学者,诗亦深密,时有佳句,所少者,情韵耳。”对先生评价甚高,相期甚远。先生于当时教育界,声誉甚著,虽巳任教川师,又因桑梓之地,凡有约请兼课者,不计报酬极力承担。因此先后在
巴县中学、
广益中学讲授高年级国文,思诚国学专修学校讲授
中国文学史。先生自1931~1935年任
重庆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1935~1950年任四川省立教育学院(原
西南师范大学前身)及
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西南解放后,重庆教育系统大专院校合并成立西南师范学院,先生任西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兼校务委员,主讲唐宋文学。经院部同意推荐,申请参加了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先生曾任
北碚区人民代表、重庆市政协委员。1964年起,开始带研究生,指导研究
韩昌黎诗文,直到1965年患病严重,遄返南岸疗养,次年春,卒于南岸老家,享年七十六岁。
综计先生一生,从1911年毕业于川师(
川东师范学堂),曾先后参加
民主革命活动约四年,均担任撰拟文稿的秘书工作,从未直接作官。自1914年任教
万县师范以来,先后在中专及大专院校任教五十余年,精研
古典文学,撰写各类文章,忠于教育事业。特别是先生一贯亲近革命,支持进步事业。国民党放弃南京迁都重庆后,曾想借文化教育界知名人士之笔,为蒋介石作宣传,有人曾约先生为蒋介石写文章,竟被拒绝。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挑起内战,逼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先生对国立女师学院学生运动暗中支持。一次,驻军
杨森派兵抓捕师院进步学生,先生仗义执言,公开抵制。1946年国民党特种刑事法庭,传讯参加合法斗争的地下党支部书记杨蜀翘同志(是
江竹筠烈士的表妹),军警巳包围学校,形势危急紧迫,但在外围组织掩护下,杨才逃出女生宿舍,转藏至先生教师宿舍,得免于难。又有省教院地下党支书戴凤禧的回忆,“1940年省教院老师赖以庄在重庆女师教过我,有一次,他叫我到教授休息室问我在教院搞些什么活动,并告诉我伪教育部还有你的黑名单。第二年初组织决定我撤出教育学院”(原载沙坪坝党史资料1985年一期)。掩护进步学生转移,掩护地下党员的进步书刊度过敌特搜查,更是不胜列举。其长女启彤在女师读书时就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工作,先生不断给予支持和掩护,所以为党作了工作,外人竟少知道。重庆解放初期,先生动员快要在大学毕业的长女启彤送去参军,参军不久就赴朝参战。1950年,先生又将刚十六岁的次女启和送去参军。1965年,先生年届古稀,响应党的号召,再将在重庆读研究生巳毕业的次子启缘送往部队支援国家建设。这种一切以党和国家需要为重,不专为一人一家着想的高尚品德,确是难能可贵的。
1935年
向楚先生主编《巴县志(重庆志)》,先生参与撰写人物列传。当时名流传志多请其撰作,如
张培爵烈士碑铭及
杨沧白先生行状,后均转载于重庆市政协文史资料,所以流传尤广。其在西师主讲唐宋文学,既深于学术源流,又擅论述作家精蕴,所编文学史尤称精深渊博。晚年曾手编《重庆文苑纪事》,记载重庆自先秦至明清有关文化及文坛遗事,巳基本完稿。十年动乱,惜与其他重要手稿一并散失。
民革重庆市委1954年由
何鲁(原重庆大学校长)等老同志创办
民革诗社,先生曾参与唱和,同为风雅所钦。
先生为人平易,从不奔竞于达官贵人之门,交游又不限于知识界。城市的剧团演员,商店商人,茶馆伙计,农村的农民,走街串巷的理发员均有他熟悉的朋友,相见都尊称赖老师,随便谈心。对学生则器重人才,诲人不倦。在学校经常有学生和教师来访,他都放下工作,谈至满意而去。每次回到黄葛垭度假节日,登山来访者络绎不绝。对成绩优异的学生,从生活到学习都极关怀。由于先生教人治身均极严谨,被他教育成才的学生,在教师队伍及其他战线为社会服务者甚众。
先生持身清介,对于取予之间均极慎重,除因教学和研究需要,家有藏书约万余册外,仅在黄葛垭有少数山田和平房十数间。1937年
七七事变后,由城内冉家巷迁往定居。因当时渝郊尚未兴建公路,山高路陡,人力搬运,困难极大。幼女启螎即系在迁徙期间,患病失治,疏于照料早殇的。
主讲过:中国历代
文学史、历代
散文、历代
韵文、唐宋
文学、元明清文学、
左传导读、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等课程。撰有辛亥革命先烈
张培爵等碑铭传记多篇,著有《
巴县志》的《官师列传》、《人物列传》、《军警志》、《金石志》、《两汉三国纪事》(1939年,
巴县出版)、 《
重校赵本川剧焚香记》(1954年出版)等,晚年曾手编《重庆文苑纪事》,记载重庆自
先秦至明清有关文化及文坛遗事,巳基本完稿。十年动乱,惜与其他重要手稿一并散失。
早孤,自励苦学成才,早年以优异成绩考入
川东师范学堂,受业于四川大儒
赵熙、
龚秉枢、
陶闿士诸先生。先后执教于
川东师范学堂、
重庆大学、
中国公学大学部、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四川省国立教育学院、
西南师范大学等校五十余年。学识渊博,长于
古文和
诗词,曾参与编纂《巴县志》。
喜收集图书,自
经史百家,乃至
鼓词、
唱本,无不收览。其“树严精舍”有所藏达数千种以上,约20余万卷,对明清人集部过目者千种,藏书之富,四川之东南无人可以与之匹敌。与目录学家
吴则虞是好友,1949年,
吴则虞入蜀,相逢无所不谈。藏书后来卖与“效贤阁”。藏书印有“赖有此耳”、“肃读”、“庄诵”等。著《巴县志稿》、《树严精舍焚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