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话,
辞赋学概念。汉朝人集
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因此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赋话》指讨论赋的著作。赋话是一种近于诗话之漫谈随笔性质的赋学理论批评形式。赋话滥觞于汉魏六朝,唐宋以后则包容在诗话、四六话和笔记之中,一直到清代才最终走完了与诗话分离而独立发展的历程,成为文学批评的样式之一。在赋话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笔记文体的影响,王铚、浦铣等人的贡献,尤其值得进一步的重视和研究。
以辞赋来夹杂、间隔进去韵文的说唱文艺形式,散中见韵,韵外为赋,是章回体小说前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唐传奇,形成于宋元,流行以明清。也把明代含有章回体辞赋的小说,称作赋话。
★对于赋话,古今学者著述出版了不少关于赋话的辞赋理论著作。在这些赋话中,《赋话》、《赋话广聚》、《赋话六种》比较有权威性,在辞赋界颇具影响力。《赋话》是由清代
李调元编撰,共10卷;《赋话广聚》的作者是王冠辑,收录从南北朝至民国的二十四种赋话著述;《赋话六种》最早是1975年由香港万有图书公司印行的,由香港大学何沛雄教授编纂的《赋话六种》填补了现当代赋学界整理出版赋话文献的空白。
★《赋话》是谈赋著作。10卷。清代
李调元撰。李调元 (1734~1802),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墨庄、童山蠢翁。绵州(今四川绵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历任广东学政、直隶通永道,曾因得罪权臣和珅充军伊犁,不久以母老获释,晚年家居。涉猎群籍,好奇务博,为清代有名著述家。编撰有《童山全集》、《蜀雅》、《全五代诗》、《曲话》、《诗话》、《词话》等数十种,又曾汇刊《
函海》丛书。
★《赋话》是李调元视学广东时指导诸生习赋而作。分《新话》6卷,《旧话》4卷。《新话》于汉、魏至明代赋作中“撮其佳语”,略加评点,“以教之使知法”;《旧话》从正、野史书中摘录赋人轶事,间附按语。书中论赋以扬雄“诗人之赋丽以则”为宗旨,提倡“工丽密致而又不诡于大雅”,认为“以文为赋”、“专尚理趣”,则“文采不赡”、“则而不丽”,而“刻琢字句”、言不及物,则又坠入“纤靡”、丽而不则。故于各种赋体中偏重
律赋,于各代赋作中偏重唐赋。对赋的发展源流也有简要切实的阐述。此书虽以评赏、纪事为主,但观点鲜明通贯,仍不失为一部较重要的赋论著作。《赋话》乾隆间瀹雅斋校刻本只有《新话》,故为6卷。后编入《函海》时加入《旧话》,合成10卷。《丛书集成》本又据《函海》本排印。
★《赋话广聚》收录从
南北朝至民国的二十四种赋话著述,是从不同的收藏地、不同的版本形式(包括活字本、刻本、抄本、铅印本、排引本)、不同的文献(总集、别集、丛书、类书、专著等)中广搜博讨而来。本收所收为广义之赋话。由于古来此类著述相对较少,又有部分早已佚失无存,故本书收录范围从宽,凡论及赋体文学作品的形式、内容、作法、历史源流及评骘之作,均尽可能收录于内,以方便读者阅读。本书大体以时代先后为序,因分册的缘故,顺序有所调整。
★《赋话广聚》包括有:《文心雕龙.诠赋》、《赋谱》、《声律关键》、《文筌.楚赋谱.汉赋谱.唐赋附说》、《诗源辩体.楚诗》、《历代诗话.楚辞.赋》、《古赋辩体》、《春晖园赋苑卮言》、《赋话》、《读赋卮言》、《历代赋话》、《续历代赋话》、《增注赋学指南》、《艺概》。
★《赋话广聚》(全六册) ,由王冠辑录;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年:2006年月;装帧:32开精装;定价:人民币1260.00,价格说明:套书共6册不分售;ISBN:7-5013- 3191-X
赋话的整理也起步较晚,何沛雄编著《赋话六种》,选收清人赋话四种。有注释者也仅《雨村赋话》、《赋概》数种而已。听说赋话全编的工作已在进行之中。如果这些文献能够尽快出版,相信对明清散文、辞赋的研究会有很大促动。(曹虹)
通过对诗、赋创作之渊源流变的探讨,可以看出诗赋理论的结缘,进而弄清赋话长期粘附于诗话的历史原因和批评形式;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诗、赋创作的差异决定了诗、赋理论的分离,清代赋话的独立成书正是赋学“尊体”意识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