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朱自清《
诗言志辨》、
赵沛霖《
兴的源起》及20世纪赋、比、兴研究的基础上,把赋、比、兴这一组诗学概念置于中国诗学和民族艺术思维的视野中,对它们的发生源头作了初步的破解,并在将
赋比兴作为中国古代最基本的三种艺术思维方式的前提下,对不同历史阶段歧义纷呈的赋、比、兴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诗学问题作出了童新的解读,从而使赋、比、兴作为中国诗学原生体系和基本构架的事实得到较为清晰的呈现。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对于中国诗学研究的深化和21世纪中国文论、诗学话语体系的重建,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本书是关于研究“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的专著,具体包括了:赋的文化发生与诗学生成、赋的语言学分析及其诗学生成、原始舞蹈两大功能的统一与比字本义的转变、从典礼仪式到诗体的转换、赋体的诗性特征与赋的形式化等方面的内容。
刘怀荣,男,1965年4月生。山西
岚县人。1992年毕业于
陕西师范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
青岛大学教授、文学院副院长,兼
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中国诗经学会理事,山东省中国古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已出版《中国古典诗学原型研究》、《中国诗学论稿》、《20世纪以来先秦至唐代诗歌研究》等学术专著,与人合著有《忠烈人格》、《两汉大文学史》、《唐代文人心态史》、《从<诗三百>到元曲的艺术生产史研究》、《文化名人与旅游》等,主编《中国文人心态史》丛书(第二主编)、《
唐宋元诗词曲名篇解读》、《新型综合性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的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等,在《
文学遗产》、《
文史哲》、《
社会科学战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论文100余篇。曾获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北京市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三)及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首位)等科研、教学奖励。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2005年获山东省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荣誉称号及“赛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教师提名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