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配置效应是是指减少资源配置的约束方程,以有易无,所实现的
专业化效应。对
劳动力来说,就是分工效应。经济资源配置效应——在
通货膨胀中,由于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上涨幅度不同,可以改变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引起相对
价格体系的变动,最终使经济资源配置状况发生改变。
概念
正效应
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
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会使
经济资源配置从不合理状态转为合理状态或趋于优化状态。例如:原来某个行业无人就业,由于这一行业的
货币收入增长率超过了物价上涨率,从而使这一行业的得到了快速发展,使
人力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负效应
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不仅不会改善资源配置,反而使资源配置更加不合理,使社会生产下降。
混合效应
在一定时期和条件下,通货膨胀引起的相对价格变化,会使一些生产部门的资源配置趋于合理,而另一些生产部门的资源配置趋于不合理。
跨国并购
在世界范围内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生产经营的跨国化是
生产领域中最显著的国际现象,也是国际经济关系向紧密方向发展的更深刻的表现。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组织生产过程,民族国家的市场障碍不断被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所冲破。在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部署下,产品及其零部件的生产选址主要取决于
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国家的差别正在日益淡化。在世界大跨国公司的全球拓展中,产业分布越来越多地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结果,而越来越少地继续作为本国
产业政策的体现。在从本国经济条件上形成
比较优势的基础上,产品的交换是基本的和首要的形式。要素的国际流动是比商品的国际流动更高级的形式,它可以形成新的
比较优势和更优化的资源配置,这就是跨国并购的
经济意义。跨国并购是更多
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管理。技术、信息和市场等等。也是对商品国际流动的
否定之否定--跨国并购在
最终产品上减少了国际贸易,同时又在中间产品上通过
市场内部化而增加了国际贸易。
在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安排生产和销售活动,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在更大的范围流动,促进了
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被迫加入到竞争行列,使世界资源能更有效地利用,生产成本下降,服务得到改善,新技术更快地在全球范围内应用和传递,最终收益的是全球的消费者。跨国并购对推动全世界范围内技术进步的效应也是非常明显的。据经济学家估算,科技进步在
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20世纪初为5-10%,70年代超过50%,已高达70%;20世纪后半期,产品中科技含量每隔10年增长10倍。而科技进步的关键因素是各类优秀人才的集聚和R&D费用的保证。在跨国并购中,尤其是在大型或超大型的跨国并购中,较好地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结合点,并购性的联合,既有效地利用了被并购企业的技术人才,又由于规模的扩大,使高昂的R&D费用被分解分散,降低了因竞争激烈和
产品生命周期缩短而导致的投资风险。跨国并购所产生的这一效应,是创建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跨国公司所有权优势溢出
按照所有权优势理论,
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一般都拥有垄断性的专利和技术
,这类无形资产的特点是使它的生产成本很高,而通过跨国并购进行再利用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这种在某一领域垄断性技术优势是促使大型跨国公司对外并购以扩大
市场规模的原因。但由于跨国公司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垄断性技术优势,加上激烈的市场竞争,在松散的寡头市场各竞争者之间的战略性行为会产生激烈的反应,从而导致并购性联合的增多。此外,通过并购性联合,可以克服外部市场的不完全性和
交易成本大带来的风险和损失,避免技术优势的丧失,确保生产的稳定性,更好地发挥规模优势。这种通过跨国并购方式向缺乏这些要素的市场溢出
所有权优势,有利于跨国公司通过所有权优势的扩张利用获得收益,同时有利于提高东道国该产业的生产力,因而对
世界经济是有利的。
东道国弥补要素缺口
如果通过跨国并购,东道国从跨国公司那里获得了资本、技术和管理诀窍,那么这种并购可能是产出急剧增加。在资本供应方面,跨国公司由于其巨大的平均规模和其他特殊方面的优势,可为其对外并购取得巨大的资金来源。通过不同途径所获得的并购资金,跨国企业可以有助于填补东道国的期望投资和国内储蓄之间的缺口。除了直接提供资本之外,跨国企业在提供资本方面,还可能有间接的积极影响。首先,跨国企业可能通过为当地资本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而动员当地的储蓄。没有跨国企业的活动,这些储蓄可能闲置着,或者用于非生产性活动。其次,
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刺激来自跨国企业母国和国际机构的官方援助。
人们已广泛接受这样一个观点,即技术在经济增长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代增长理论强调指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要素正是劳动和资本的技术应用,而不只是这些
生产要素的存在。例如,已有的一个模型表明,长期的均衡
增长率是技术先进率和劳动供给增长率的函数。由于跨国企业是技术生产和传播的重要机构,所以,跨国企业作为东道国进步的关键因素的潜在重要性就变得明显了。
技术代表着体现于新的加工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反过来它必定能够按竞争成本把各种投入转变为可消费的产品。就东道国特别是发展中东道国而言,国内进行技术生产往往是不经济的,因为通过研究与开发来创造新技术的过程,不论成功与否,耗费巨大。而对已经拥有技术优势的跨国公司来说,通过跨国并购来使用或销售已有技术的边际成本近乎于零。与此相反,从被并购者的角度来看,开发一种替代技术的边际成本可能是巨大的(如果它们不具备这种能力,则其成本甚至是无限的)。
通过跨国并购,提供外国管理人员和管理技能会给东道国带来重要的利益。首先,这些都是东道国缺少的要素。企业家经营能力和熟练管理人员的进入,将改善当地经济的平衡。这种作用在母公司撤走子公司后,甚至更为重要。受过训练并在跨国企业担任管理财务和技术职位的当地人,以后会继续留在该企业,这有助于促进当地企业家经营能力的提高,同样,跨国企业对当地的供应者和竞争对手,还可能起有利的示范作用。
效应方式
在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①
计划配置方式。计划部门根据社会需要和可能,以计划配额、行政命令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式有可能从整体利益上协调经济发展,集中力量完成重点工程项目。但是,配额排斥选择,统管取代竞争,市场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从而易于出现资源闲置或浪费的现象。
②
市场配置方式。依靠
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
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
竞争中实现
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但这种方式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例如,由于
市场机制作用的盲目性和滞后性,有可能产生
社会总供给和
社会总需求的失衡,
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秩序混乱等现象。
意义作用
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上加以比较作出的选择。资源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
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在社会
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相对于人们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表现出相对的
稀缺性,从而要求人们对有限的、相对稀缺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便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
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
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
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