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处置
经济学术语
资产处置,是指资产占用单位转移、变更和核销其占有、使用的资产部分或全部所有权、使用权,以及改变资产性质或用途的行为。
发展历史
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
非经营性资产
转为
经营性资产
(以下简称“非转经”)等。资产处置应逐级申报,分级审批:(一)一次性处置价值原值20万元以下的资产,由各部门审批,报国管局备案。(二)一次性处置价值原值20万元(含)以上的资产,需经资产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国管局审批。(三)
国有土地
、房屋及建筑物、汽车的处置,均报国管局审批。
资产处置范围
资产处置的范围按资产形态可划分为:股权类资产、债权类资产和实物类资产;
资产处置方式
资产处置的主要方式有:调拨、变卖、报损、报废以及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等。
资产处置方式按资产变现分为终极处置和阶段性处置。
终极处置主要包括
破产清算
、拍卖、招标、协议转让、折扣变现等方式;
阶段性处置主要包括
债转股
、
债务重组
、诉讼及
诉讼保全
、以资抵债、
资产置换
、
企业重组
、
实物资产
再投资
完善、实物资产出租、实物资产投资等方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8:42
条目作者
小编
资深百科编辑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资产处置范围
资产处置方式
参考资料
Copyright©2024
闽ICP备20240729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