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贺年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古时又称“刺”“谒”或“帖”。最早主要流行于士绅阶层,官场中位低者会向位高者赠送贺年卡以表祝贺,后逐渐向百姓人家普及开来。贺年卡已经成为全球华人在春节期间互致问候的重要传统习俗。
词语简介
贺年卡年年如约,年年葱茏。每每收到这些从天南海北飞来的贺卡,总是怦然心动:这些不同图案、不同情调、不同色彩的贺卡上面,有热情的问候,有深切的赠言,有真诚的
祝福,有幽默的调侃。面对这一张张印制精美、色彩斑斓的贺卡,读着一句句感情真挚的留言,喜悦、感动、欣慰之情油然而生。轻轻地放下贺年卡片,想起
世事沧桑,人海茫茫,相聚别离间,转眼又是一年。岁末年初,通过
贺年卡,给亲朋好友遥寄一份相思,送上一份祝福;直接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礼貌,也连接、融合了相互的友情和关爱。
简介
第一轮中国邮政
贺年邮资明信片从1981年12月20日开始,至1990年11月15日止仅发行10套31枚。由于这一轮
贺年明信片并没有与第一轮
生肖邮票同步发行,发行部门缺乏科学的统筹安排,仅有10套,未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生肖贺年片系列,故从严格意义上讲,这lO套并不能形成一轮,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这轮贺年明信片的规格均为148×100毫米,均由
北京邮票厂彩色胶印,设计精美,丰富多彩,品位较高,具有比较鲜明的民族特色。片图有的是中国画,如HP3分别选用了著名
国画家俞致贞和
刘力上的《海棠》、
萧淑芳的《扶桑》和《鸢尾》,金鸿钧的《牡丹》。HP5选用了著名画家李大玮、
刘继卣、刘奎龄、何香凝、
胡爽庵等人的作品;有的为古代名画,有的采用装饰画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手法,简洁明快。邮资图形有菱形、三角形、正方形和长方形等,邮资图案除HP1、HP2外均选用新年的生肖图,生肖图案大都采用写意的形式出现,极具民族风格。
来历
国贺年卡的来历,也是有渊源的。早年,官场中人或社会仕绅,在新年伊始,职位或辈分低的,会向年长或位高的登门拜年。如果主人不在,或家有贵宾不便会客,拜年的人,便留下红色名片(或印红字者),上有「登府拜年恭贺新禧」的字样,以表亲自上门拜年之意。(是否有寄送贺年卡的事,没有考据。)
但1981年,中国邮电部专为祝福新年而发行了
贺年邮资明信片(HP)。1991年12月1日,又根据市场需求,开始发行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已形成了一个集艺术、参展和收藏于一体的系列邮品,成为新中国邮政用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广大
集邮爱好者的喜爱。
中国古代贺年卡
古人交往,起初用竹木削成条刺,然后写上自己的姓名、籍贯、身份,用于拜会他人时互通名姓。刺,即古代的名片,又称“谒”,此后虽然改用了纸张,但习惯上的叫法却沿袭了下来。过年时,在红纸上书写贺词,便成了古代的贺年片。
贺年片不是近年才有,它肇始于先秦时期,因为纸尚未发明,就用竹木削成条刺写上贺词,称为“刺”。纸发明后制作的贺年片,习惯上也叫“刺”了。
古代的贺年片大都用于官场和文人墨客间的拜年,而以官场应酬最为普遍。封建社会里,当官的关系众多,过年时,对上司以及有特殊利害者,必须亲往拜年的外,其余的就致送贺年片了,叫做“
投刺”。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贴之用。王弘力 绘
投刺也不是官吏自己去送,而是差遣下人代劳。送“刺”的出发分送,到对方门外喊一声,主人出来接固然好,下人接也可以,交了就走去下一家,所以称作“望门投刺”。
对此,明代
陆容的《菽园杂记》中记载明白:“拜年,如东
西长安街,朝官居住最多,望门投刺,或不至其门,令人投刺。”
不少当官的因来投刺的实在太多,多所干扰,干脆在门外挂个箱子,广受各方投刺,好口彩称为“接福”。?
贺年卡始于
汉代,当时是木制的,时称“名刺”。到了宋代,开始有人把贺年之辞写到名刺上,自此,名刺开始有贺年性质。据南宋人
张世南《游宦纪闻》里记载,其家藏有北宋元祐年间“敬贺正旦”的墨迹。“正旦”就是正月初一,“敬贺正旦”就是贺年卡上印的“恭贺新年”的意思。
在古代,上层士大夫有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宋人
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宋
元祐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用佣仆持名刺代往。”当时
士大夫交游广,若四处登门拜年,既耗费时间,又耗费精力,因此有些关系不大密切的朋友就不亲自前往,而是派仆人拿一种用
梅花笺纸裁成的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有受贺人姓名、住址和恭贺话语的卡片前往代为拜年。明代人们以投谒代替拜年。明朝杰出画家、诗人
文征明在《贺年》诗中描述:“不求见面唯通谒,名纸朝来满蔽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憎嫌简不嫌虚。”这里所言的“名刺”和“名谒”即是贺年卡的起源。贺年卡用于联络感情和互致问候,既方便又实用,及仍盛行不衰。
卡详细介绍
新春贺词在
贺年邮资明信片上的表达形式也各不相同,如HP1(2-1)、HP2、HP3(5-1)、HP6等背面都是采用篆刻印章“
恭贺新禧”,而HP1(2-2)却在图案背面左侧竖写了篆体“恭贺新禧”,HP3只用篆体“贺年”印章,HP4、HP7、HP8、HP9、HPl0则又将“恭贺新禧”放在了贺年卡正面的邮政编码框下面,而且
字体各不相同。这lO套明信片没有印编号。从发行时间上看,HP1为12月20日,HP2为12月15日,HP3为11月5日,其余均为11月15日发行。另外每套枚数也不统一,有的为两枚,有的为4枚,有的为5枚。应该说首轮
贺年邮资明信片在很多方面缺乏长远规划,有很大的随意性。HP贺年邮资明信片均为中国邮资,没有安排国际航空邮资,使得它难以以通信的形式走出国门。
1991年12月1日,原邮电部在贺年邮资片基础上首次发行“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贺年与生肖都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时
第二轮生肖邮票即将发行,而贺年有奖明信片则是将贺年与生肖结合起来。于是有关部门决定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也以
十二生肖为邮资图案,且与第二轮生肖邮票同步进行。同时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普通型)的枚数定为与
十二生肖相符的12枚一大套,从整体构思上也按照十二生肖贺年片设计成12年为一轮。到2003年首轮贺年有奖明信片(即第二轮
贺年邮资明信片)完成了其历史使命。它的发行,增强了人们的用邮意识,丰富了新中国邮政用品的种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如剪纸、年画、泥塑、刺绣等民间工艺在此轮贺年有奖邮资明信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内涵更加丰富。
1991年发行的“猴”片规格为150×102毫米,兑奖号码印在明信片正面的左下方,兑奖后加盖“中奖已兑”章,然而从1992年起规格却变成185×102毫米,比原来的增加了35毫米的兑奖副片,兑奖号码印在副片上,如兑奖就要剪下副片,这样就收集不到完整的中奖明信片,实在可惜。邮政总局从1993年起开始增加发行贺卡明信片,它采用邮资封套贺卡的形式,贺卡为折叠式。但这种贺卡型有奖片又不能像其它明信片一样实寄,必须套入相应的
信封内,却又在明信片上面印上邮资图,显得
不伦不类。实际也有单独实寄此片的情况。因为它毕竟印有邮资图。因而在1994年发行1995年贺卡型明信片时,上面的邮资则全部用印刷图章盖销了,既然明信片的邮资要盖销,那又何必设计邮资图案?到后来贺卡型仅在封上有邮资图,而片上则没了。1999年、2002年、2003年贺卡型明信片外套的邮资封是我国最大的7号邮资封,规格为230x160毫米,收藏、交换、实寄和参展均不方便,其实贺卡型明信片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看,都不能称为
贺年邮资明信片,只能归为一种礼仪贺卡。1997年到2000年又增加了
极限明信片,它采用类似极限明信片的形式,即明信片的邮资面左下角图案与邮资图基本相同,4枚5,规格与普通型相同,从梅、兰、竹、菊到笔、墨、纸、砚都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2000年的极限型则表现了
长江、
长城、
黄山、
黄河;但2001年的极限型又变成了特种型,规格与普通型相同,明信片图案分别是牛、马、鸡和熊猫,缺少贺年气氛。从1994年贺卡型到1996年起又推出的极限型贺年有奖明信片,2001年起又用特种型取代了极限型贺年卡,品种越来越多,商业气息较浓,邮味甚少,由于集邮爱好者对前几年发行的所谓“极限型”和“特种型”贺年片的反响很大,2002、2003年邮政部门顺应民意,取消了这一类型,仅保留普通型和贺卡型两种。
有奖贺年卡
邮资票品
每年的中奖号码都公布在
《人民日报》、
《工人日报》、
《经济日报》、
《光明 日报》等报刊上,2001年至2002年发行的有奖贺年片的兑奖副片上将中国邮政
电子商务网站的网址列为公布中奖号码的媒体之一,使之成为中国第一套体现
网络时代特征的邮资票品。
发行有奖贺年卡
邮政部门供
中国集邮总公司的海外销售或对外交换的贺年有奖明信片,在形式和内容上和与中国普通贺年有奖明信片并无两样,但作为出口的贺年片却一直被规定“不得兑奖”;1998年发行、供1999年使用的极限型首次推出了国际邮资的贺年片,在形式上,加上了英文,去掉了邮政编码框,使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小小的明信片传向世界,但同样不能参加兑奖。由此可见这些有奖明信片是无奖可得的“有奖片”了。实际上让外国邮友来参加此项活动,不但更能扩大贺年有奖明信片的国际影响,而且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如考虑到国外兑奖不方便,可以指定中国通信兑奖热线或由国外代销商负责兑奖。
奖品设置
自贺年有奖明信片发行以来,其奖品设置一直是广大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实贺年片除了设计、售价等原因外,奖品的设置是否合理一直是能否吸引群众积极购买的因素之一。
从1993年起,在贺年有奖明信片的基础上又开发了供企事业单位树立形象、宣传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拜年卡”,由于其具有广告明信片的性质,融
邮政、广告、经济、文化于一身,所以一些外资企业和中国知名企业纷纷看好,“企业拜年卡”也以其浓厚的商品意识、独特的创意风格和更多的专题素材成为
集邮爱好者收集的新内容。
环保
贺年有奖明信片自1992年发行以来,其每年高达几亿的发行量引起环保人士的关注,因为贺年卡的制作均以木浆为原料,环保专家通过媒体呼吁从环保角度来改边传统的祝福方式。为此,
国家邮政局从2001年起,贺年片的用纸改为再生纸,体现了中国邮政的环保意识和珍惜资源的社会责任感。不过由于2001年的贺年片是以废纸为原料生产的,纸质欠佳,裁切后易毛边,图案色泽也受影响。于是2002年的贺年片决定采用质量好的
美国进口再生纸取代原来的
再生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