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石砚
宁夏工艺品
贺兰石砚雕刻在宁夏产生和存在了至少300年,这期间出现了很多造诣颇深的雕刻艺人,而家住银川市德胜四村的闫森林就是其中一位,他是贺兰砚雕刻技艺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贺兰砚雕刻技艺正在积极申报银川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传统名砚。是宁夏著名工艺品,相传已有二百多年历史,俗称“贺兰端砚”。贺兰石质地细密,古雅莹润,呈绿、紫二色,交错辉映,具有呵气出水,发墨快而细、存墨不干、不臭,不损笔毫等优点。1963年董必武副主席到宁夏视察,特为贺兰石砚
题诗:“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入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贺兰石雕艺人根据石料质地、色彩、纹理走向、大小、厚薄、形状等特点,设计不同题材的内容。著名艺人阎子江祖传三代技艺,他创作了“百鸟图长方砚”,充分发挥贺兰石紫中嵌绿,绿中夹紫的特点,着重强调俏色。施克俭创作的“福寿套砚”,曾在1983年北京国际旅游会议上获奖。
宁夏贺兰石砚,因其石料产于贺兰山而得名。贺兰山在银川西三十公里处,群峰迭翠,南北绵延数百里。贺兰石产在贺兰山小口子,又名小滚钟口,分前山石、后山石两种。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撰写的《宁夏府志》卷三,有这样的记载:“笔架山,在贺兰山小滚钟口,三峰矗立,宛如笔架,下出紫石可为砚,俗呼贺兰端”,此处是记载前山石。后来,清末湖南人谢威风当宁夏府台时,他擅长书画,喜贺兰石砚,便令人开采后山石。后山石产于大寺沟转角楼的山峰背面,石质比前山石细润,彩色石也较多,所以人们一般用后山石制砚。
主要特点
据地质部门测定,贺兰石在距今约十三亿年前就形成,属水成岩。它质地均匀细密,清雅莹润,绿紫两色,天然交错,刚柔相宜,叩之有声,是一种很好的工艺品原料。用它制作的砚台,图案清新,色彩对比强烈,呵之可出水,具有发墨快,发墨细,不干不臭,不拔笔毫等特点。一九六三年,董必武同志视察宁夏时题诗赞誉曰:“色如端石微深紫,纹似金星细如肌。配在文房成四宝,磨而不磷性相宜”,给贺兰石砚以高度评价。
贺兰石砚在艺术风格上主要讲究“相石”,“俏彩”。“相石”就是看石料的质地是否细润,彩石的走向和纹理,以及石料的大小、厚薄和自然形状等。先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再根据石料的不同色彩和形状,决定砚台的尺寸和形状。一般形状有方、圆、椭圆、长方,也有荷叶、葫芦、金瓜、钟、琴和其他一些自然形状。“俏彩”就是根据绿紫两色石料的不同特点不同层次,可以制出几层彩色不同的东西,使整个画面绿紫分明,互相衬托,突出主题。如在紫底上可利用上面的绿色作出人物,又用绿色上的紫色作出人物的头发、眉眼,以及衣着首饰等,这样就一层衬托一层,美观大方。“俏彩”一定要俏得恰到好处,多一点不要,少一点不行。根据这个要求,可制作出色彩清雅的山水,华美的花鸟,形象逼真的动物等图案。
贺兰石除制作砚台外,还可用来雕刻各种图章、制作笔架、笔筒、印泥盒、墨水盒等文房用具和鼻烟壶、挂屏、立体圆雕等。北京人民大会堂宁夏厅悬挂的《清平乐·六盘山》词的大挂屏和《红军长征过六盘山》的大插屏,就是用贺兰石雕成的。另外,还可以制作大型碑记,如银川市的海宝塔碑记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5-16 22:5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