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Guiyang Urban Rail Transit Line 3),是中国
贵州省贵阳市第三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于2018年12月30日正式动工,于2023年12月16日开通运营一期工程【桐木岭(省委党校)站至洛湾站】,标志色为中国红(红色)。
历史沿革
2016年7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6~2022年)》(发改基础〔2016〕1494号),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获批。
2017年4月24日,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黔发改交通〔2017〕626号),同意建设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
2018年1月22日,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贵阳市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黔发改建设〔2018〕90号);12月3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
2019年1月1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首桩成孔;7月6日,浣纱路站(现延安西路站)、高新路口站(现高新路站)、温泉路站(现新添站)进行施工;9月19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黔进号”盾构机始发,成为贵州省首台始发的盾构机。
2020年5月17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洛湾站主体结构封顶,成为全线首个封顶的车站;5月29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师范学院站至东风镇站区间盾构段右线贯通,成为贵州省首个贯通的盾构区间;11月9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黔进7号”盾构机始发;12月22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黔进19号”盾构机在温泉路站左线开始盾构掘进;12月5日,花果园东站(现花果园站)基坑开挖;12月23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贵医站至大营坡站区间隧道盾构掘进。
2021年4月2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明珠大道站至农学院站盾构区间右线贯通;4月22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高新路口站至师范学院站盾构区间左线贯通,同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桃花寨站至花溪南站区间右线盾构机完成下穿杨柳塘铁路隧道施工;5月5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甘荫塘站至四方河路站区间右线贯通,同日,茶店站主体结构封顶;9月3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第一组轨排铺设完成,工程进入铺轨施工阶段;10月25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高新路口站至温泉路站盾构区间左线贯通;10月26日,花果园东站首段主体结构封顶;11月22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董家堰站至中曹司站区间右线贯通;11月2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新添寨主变电所开工建设;12月6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桐木岭站至桃花寨站区间右线贯通;12月24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贵州大学站至民族大学站盾构区间双线贯通;12月31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中曹司控制中心封顶。
2022年1月18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花溪公园站至贵州大学站盾构区间右线贯通;1月2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黔灵山公园站至北京路站区间右线贯通;2月22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顺海站至温泉路站盾构区间右线贯通;3月31日,大营坡站主体结构封顶;4月13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黔灵山公园站至北京路站区间左线贯通;4月17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贵医站至大营坡站区间左线贯通;4月2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茶店站至顺海站区间右线贯通;4月21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花果园西站至花果园东站区间左线贯通;5月5日,浣纱路站(现延安西路站)主体结构封顶;5月19日,花果园东站封顶;5月26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贵医站至大营坡站区间双线贯通;6月6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新添寨主变电所110千伏电缆隧道贯通;7月8日,桐木岭站左线首对钢轨完成焊接,标志着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进入焊轨施工阶段;8月26日,贵医站地下一层衬砌首模混凝土完成浇注;10月12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桐木岭站至太慈桥站区间(不含车站)实现双线“短轨通”;10月19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北京路站至贵医站区间左线贯通;10月31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北京路站至贵医站区间右线贯通,标志着该区间双线贯通;11月8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桐木岭站至太慈桥站区间双向正线“长轨通”;11月21日,贵医站仰拱合拢;11月22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首列电客车抵达东风镇车辆段。
2023年2月20日至2月24日,
贵阳市交通委员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车站站点名称意见;4月3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花溪公园站(不含)至四方河路站(含)区间接触网工程1500伏直流送电一次性成功;4月28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轨通;5月18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通信通”;5月24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全线电通;6月1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取得第三方授权认证,实现全线“联锁通”;6月14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接触网全线“电通”;6月30日,花溪南站站台及站厅5G网络信号开通;7月4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站名确定;7月14日,大营坡站1号出入口主体结构建设完成;8月15日,贵医站、大营坡站子单位通过验收;9月19日,大营坡站2号出入口主体结构建设完成;9月30日,贵医站附属4号出入口主体结构完成施工;11月21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通过竣工验收;11月3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空载试运行结束;12月16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初期运营。
线路站点
车站列表
截至2023年12月,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共设置29座车站,全部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为1522米,最大站间距为2965米,最小站间距为486米。
线路走向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起于花溪区环城高速公路北侧桐木岭站,沿
清溪路和
花溪大道向北敷设,经桃花寨、花溪公园、
贵州大学,出皂角井站后沿太金线转向西,途经
太慈桥、
花果园、浣纱路、黔灵山公园后转入
北京路向东,从大营坡沿新添大道向东敷设,途经温泉路、
贵州师范学院,于
东风镇折向北,行驶至马百路,终于洛湾站,大致呈西南至东北走向。
运营情况
运营时刻
截至2023年12月,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每日运营时间17.6小时,单程运行时间约为65分钟,各站点首末班车时刻如表所示:
客流运量
2023年12月16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首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客流量为17.7万人次;12月22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客流量为19.8万人次。
2023年12月16日至2024年1月16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营首月),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客流量为557.35万人次。
2024年7月26日,记者从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获悉,7月份以来贵阳地铁3号线客流量节节高升,日均客流量已突破25万人次。
截至2024年12月10日,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以来已经累计运送乘客7682万人次,日均客运量达21.28万人次,单日最高客流为32.81万人次,列车运行图兑现率99.98%,正点率99.9%。
运营模式
截至2023年12月,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行车间隔如表所示:
设备设施
车辆设施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采用4动2拖6编组B2型电客车,每列电客车设置252个座位,最大载客量为2062人,最高运行速度100千米/小时。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电客车车体为整体承载的铝合金焊接结构,长度为119.88米,最大宽度为2.88米,高度为3.84米,总重量为198吨;每列电客车配置受电弓和蓄电池各2套,每节车厢有6个大尺寸车窗和8对电动塞拉门。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电客车采用薄型门立柱结构设计,有效增加乘客站立面积;客室车门上方设置有43寸LCD动态地图,显示各站点出站口、目的站到达时间、扶梯位置等信息;客室座椅两侧设置透明玻璃屏风,有效减少乘客之间的相互干扰;车厢多功能区域设置残疾人轮椅固定绑带,方便有需要的乘客出行;客室空调系统内部配置低温等离子空气净化装置,保证客室空气清新。
运行系统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东风镇车辆段位于洛湾站旁,承载线路运输及配属车辆的停放、列检、月检及维修保养等工作;车辆段内有停车区,用于停放任务执行完毕的地铁列车。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设有1座控制中心,为中曹司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行车组织、施工组织、故障抢修、信息收发的中心,同时也是处理突发运营事故事件的应急指挥中心。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供电系统采用110/35千伏两级电压集中供电方式,牵引供电系统和动力照明配电系统共用35千伏中压供电网络,设置花溪南、中曹司、新添寨3座主变电所,牵引供电制式采用直流1500伏架空接触网供电、走行轨回流方式、且地下区段为刚性架空接触网,设置电力监控系统、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及接地系统、低压动力照明配电系统。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通信系统由专用通信、民用通信、公安通信等系统组成。其中,专用通信包括传输、无线、公务电话、专用电话、乘客信息、视频监视、广播、时钟、集中网络管理以及通信电源与接地防雷等11个子系统。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ATC列车自动控制系统采用基于无线通信的移动闭塞制式(
CBTC),系统由列车自动监控(
ATS)子系统、列车自动防护(
ATP)子系统、列车自动运行(ATO)子系统和正线计算机联锁构成;车地无线通信采用LTE技术传输方案,专网承载CBTC业务;信号系统降级方式具备点式ATP和联锁控制两种后备模式。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通风空调系统采用设置全封闭式站台门通风制式、车站两端设置双活塞风井、车站设置专用排热风机的隧道通风形式,公共区采用全空气通风空调系统,冷源采用分站供冷。
服务设施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全线地铁车站站厅、站台均设置有卫生间,最大程度满足市民乘客如厕需求;无障碍卫生间设置为滑动门,方便残疾乘客进出,提高出行体验。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全线29座车站共设有31个母婴室,母婴室内部配备婴儿床、尿布台、隔尿垫、洗手液、桌椅等物品,方便带孩子出行的市民乘客照顾孩子。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全线车站设有便民充电宝,市民乘客可以自由借还充电宝。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设置有AFC智能客服中心,实现“自助服务”,市民乘客可通过语音问询、屏幕点选等方式获取服务和帮助。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配备有智慧车站平台,能够实时进行站内客流拥挤度检测、扶梯检测、可疑物品遗检测等操作,直观、快速显示系统的工作状态,实现车站视频智能联动功能;基于智慧车站平台,结合智能场景业务应用,整合综合监控及各子系统功能,全线车站在远控操作模式下均可实现一键开关站功能,提升车站智能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建设成果
技术创新
贵阳市作为典型的喀斯特山地城市,在贵阳建设地铁面临着岩石强度高、地下溶洞多、防水工艺难等特点。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首次在喀斯特地貌采用土压平衡盾构法施工,投入22台盾构机械设备,并新建1座管片厂,填补了在喀斯特地区大规模盾构法施工的空白;施工前,参建单位调查研究论证,明确了盾构选型、配置及相关参数,进行了针对性设计,提高了对复杂地层的应对能力,在施工期间采用大深度高密度地质雷达、跨孔CT等手段对穿越地质进行扫描,结合洞内HSP超期地质预报,提前对隧道前方的溶洞、破碎带、溶蚀发育区进行识别,发现风险、及时处理,保障盾构掘进和地面道路、建筑物安全。
针对贵阳市特殊地质问题,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创新采用球状碳化钨超级刀具、新型同步注浆AB料、智能冷风系统、安全质量保障集成系统、移动泡沫自制站、同步注浆干拌料等10余项工艺、工装、材料,提高刀具破岩效率、降低开仓频率和同步注浆施工质量,增加盾构的施工工效,提升了盾构施工安全质量进度管控水平。
建设难题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同时应对地质结构复杂、老城区道路通行能力饱和、地下管线密集等难题,并且要克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工程工期延误的影响。
主要工程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花果园东站为地下三层岛式车站,位于花果园中心腹地,车站总建筑面积达76000平方米,总长度为717.6米,开挖深度为20米至30米。为防止施工过程中产生基坑变形、地表沉降、结构扭曲等质量问题,施工方设置“安全眼”,坚持每日定时、定人监控量测,不间断测量压力数值;同时,在车站主体基坑四周采用钢筋混凝土围护桩作为支撑,且混凝土桩硬咬合为30厘米,垂直度控制在3‰以内,形成了相互卯合的全荤式咬合桩,全站结构咬合桩数量约为1300根,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防水性。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皂角井站至太慈桥站区间长度为1400.945米,平面最小曲线半径为340米,区间隧道最大纵坡为34.000‰,线路间距为14至22.3米,设置1个联络通道及泵房;受地质条件、河流及周围建筑环境影响,区间盾构施工存在叩(栽)头风险高、沉降风险高、既有线施工风险高、地表沉降控制风险高、涌水风险高等多个高风险源。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黔灵山公园站至北京路站区间起点位于北京路与枣山路路口,终点位于北京路山水大酒店门口,总长度为1.1千米,采用台阶法与全断面法施工;沿线下穿北京西路高架桥、黔灵山小区、银海元隆、黔灵山路下拉槽等16处重要建构筑物,周边环境复杂,施工过程中不仅长距离穿越断层破碎带,同时共处置大小岩溶1138处,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丰富,施工风险高、难度大;施工单位采用地表浅层扫描、瑞雷波探测、地质雷达、弹性波探测等6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进行预探测,并有针对性地对不良地质进行预处理、预加固,同时采用掘进机非爆开挖工艺保证施工安全。
文化特色
线路标识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线路标识设计以磁铁为创意概念,融合
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文化和贵阳地域特色,象征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与
贵阳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强强联合,携手共创美好,彰显“中铁匠心,筑梦黔行”的品牌价值。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线路标识为对称式结构,融合了企业首字母“K+M”,两个“K”代表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开路先锋”的核心价值,也是
中铁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首字母,象征品牌专属性。“M”则是代表地铁的国际通用单词Metro的首字母。“M”形成标志中两个向上永动的箭头,寓意开拓和前行,象征打造“央企中最好”的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目标。同时“M”也似数字“3”既代表了贵阳轨道交通三号线,也代表三生万物的创新发展。
列车文化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电客车车身底色以浅灰色为基础色,凸显了贵阳的蓬勃发展和美好未来;电客车前端整体造型为一张“笑脸”,车体腰带以红色丝带进行装饰,形似贵阳地标建筑甲秀楼的飞檐,富含贵州省地域文化特色;电客车内饰大方明快,造型线条简洁,以红色作为座椅和吊环的装饰色,营造柔和的乘车氛围。
车站文化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设计以人文脉、经济脉、生态脉“三脉合一”的设计理念,承载着贵阳市政府对于“爽爽贵阳”未来发展的美好愿景;车站室内设计上遵循简洁大气的原则,并通过标准车站、暗挖车站、景观车站打造贵阳城市发展新气象。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标准车站提取“三角形”为基本元素,在代表“3”号线的同时,象征着文化、经济、生态三脉所形成的城市结构,也呼应着贵阳城市发展均衡和谐、欣欣向荣的态势。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顺海站、贵医站、太慈桥站等暗挖车站围绕“山体”和“暗挖”的环境及空间特点,与车站建筑空间特点紧密结合,在站厅“空山新雨,仰望星空”的氛围。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景观车站为花果园站、花溪公园站、黔灵山公园站、新添站;景观车站在设计上将地理特点及人文特色以装饰的方式融入设计之中,同时采用了动态演示及声光电等创意互动,使文化的表达更加深入人心、空间的表现更加整体统一,从而获得与乘客内心的文化情感共鸣。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北京路站为了营造庄重的空间效果,以厅堂式的空间表达了环境的端庄大气,并结合弧线条丰富空间层次,特殊灯具点缀空间氛围,体现站点环境,呼应人文线路主题。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车站出入口标识采用民族服饰的图案纹样大字,体现民族文化特色,丰富站厅空间人文氛围;根据每个站不同的人文和生态环境,提取“人文”“建筑”及“环境”三要素,组成每个站特色的主题站徽,并在两端入口处标识牌上体现,形成具有贵阳特色的人文符号;车站导向标志采用合理的版面布局与色彩配置,用白色标识指引进站、购票、乘车,黄色标识指引出站,配以清晰的文字信息,使标识更具有可读性;车站屏蔽门、母婴室内、出口标识、供冷期间标识上张贴有IP形象,提升车站温馨氛围。
价值意义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对于提升乌当区城市品质、促进区域融合、扩大人口规模、加速人才流动,促进产业发展等方面有重要意义,能使乌当区更好地融入贵阳市经济大循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时任乌当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兰波 评)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作为一条汇集自然生态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的特色线路,开通初期运营后,覆盖城区内的繁华商圈和重要生活、旅游区域,加强了六城区的联系,扩大了旅游半径,有利于促进沿线区域的文旅交流,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工人日报》 评)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的开通,与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串线成网,成为主城区贯穿南北的“主动脉”,标志着贵阳轨道交通正式进入“线网时代”,对于优化贵阳贵安产业布局、促进要素流动、加快城乡融合、完善城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时任贵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马宁宇 评)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开通初期运营后,标志着贵阳轨道交通从2条线路的“换乘时代”步入3条线路的“线网时代”,贵阳轨道交通骨架路网日趋完善,轨道交通受益人群更加扩大,沿线市民出行更加方便,极大地提高轨道交通网络的可达性,改善沿线居民的出行环境,对促进花溪区、花果园片区、乌当区与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提升城市形象,构建现代化立体化交通体系具有积极意义。(《贵阳日报》 评)
贵阳轨道交通3号线是支撑贵阳贵安融合发展、落实“强省会”五年行动要求的重大举措;通车运营后,进一步完善了贵阳的城市综合公共交通体系,与机场、高铁、市域快铁、BRT、公交等其他交通实现接驳,与贵阳轨道交通1号线、贵阳轨道交通2号线共同组成轨道交通基本骨架网,实现贵阳轨道交通成网运营,贵阳市所有城区实现轨道交通全覆盖。(时任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建设分公司总经理 吴海宝 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