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贰(拼音:èr)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本义是增加;也是“二”的大写形式,用来计数和记账; 还指变节,背叛。引申义是指副的。
字形演变
形声字。从贝,弍声。“弍”,古文“二”字,西周金文从戌,春秋金文从戈(戌、戈均像兵器形,作意符时可以通用。字形2脱落“=”形);秦汉文字承袭西周金文的写法,亦从戌(字形3、5、6“戌”中的短横与“=”的首画共用一笔);《说文小篆改从弋旁,为后世文字所本。“贰”的本义是增加。《说文》:“贰,副益也。”《周礼·天官·酒正》:“大祭三贰,中祭再贰,小祭壹贰。”郑玄注引郑司农曰:“三贰,三益副之也。”引申指副的。《玉篇·贝部》:“贰,副也。”《国语·鲁语下》:“大夫有贰车,备承事也。”郘大叔斧铭:“郘大叔时(持)贰车之斧。”又引申指辅佐。《字汇·贝部》:“贰,佐也。”《后汉书·仲长统传》:“秦兼天下,则置丞相,而贰之以御史大夫。”又引申指重复。《字汇·贝部》:“贰,重也。”《论语·雍也》:“不迁怒,不贰过。”《汉书·谷永传》:“毋贰旧愆。” (愆:过失)又引申指不专一,背离。《诗·卫风·氓》:“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荀子·天论》:“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特指从属二主。《左传·僖公三年》:“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又用为数词“二”。吐鲁番哈拉和卓91号北魏墓出土文书《奴婢月廪麦帐》:“(前缺)合给肆斛贰斗。奴文德、婢芳容二人,二日禀麦五升,合给麦叁斛。奴子虎子一人,日给禀麦二升,合陆斗。都合柒斛拔(捌)斗,请记识。”此件文书中,总计的数字均用大写,意在防止他人篡改。后世沿用,遂以“贰”为数词“二”之大写。新中国成立后,“貝”简化为“贝”,“貳”类推简化为“贰”。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六】【贝部】贰
副益也。从贝弍声。弍,古文二。而至切。
说文解字注
贰,副益也。从贝弍声。弍,古文二。而至切。注曰:当云副也,益也。周礼注曰:副、贰也。说详刀部
康熙字典
【酉集中】【贝字部】贰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並而至切。音樲。《说文》:副益也。《书·周官》:贰公弘化。传:副贰三公。《周礼·天官·小宰》:掌邦之六典八灋八则之贰。注:贰,副也。《礼·少仪》:乘贰车则式。注:贰车,副车。
又与二同。《易·坎卦》:樽酒簋贰。注:一樽之酒,二簋之食。《礼·曲礼》:虽贰不辞。注:贰,谓重肴膳也。
又《坊记》:惟卜之日称二君。注:二当为贰。
又《尔雅·释诂》:贰,疑也。疏:贰者,心疑不一也。《书·大禹谟》:任贤勿贰。《诗·大雅》:无贰尔心。《左传·闵元年》:闲携贰。注:离而相疑者,则当因而闲之。
又《左传·隐元年》: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注:鄙,郑边邑。贰,两属也。
又《左传·隐二年》:王贰于虢。注:王欲分政于虢。
又《玉篇》:代也,敌也,並也。
又姓。《广韵》:《后秦录》有后魏平阳太守贰尘。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笔顺:①横②横③横④竖⑤横折⑥撇⑦点⑧斜钩⑨点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汉典网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网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网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8 00:22
目录
概述
字形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