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嘎山
大雪山的主峰
贡嘎山(岷雅贡嘎,英语:Minya Konka),为横断山系大雪山主峰,被当地人称为木雅贡嘎。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泸定县、九龙县和雅安市石棉县之间。藏语的“贡”是冰雪之意,“嘎”为白色,意为白色冰山。贡嘎山主峰海拔7508.9米(2023年公布),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为世界上高差最大的山之一。周围有海拔6000米上的高峰45座
形成演变
贡嘎山地质活动频繁,产生许多褶皱和断裂。在长期冰川作用下,贡嘎山发育为金字塔状大角峰。
截至2022年9月,中科院研究表明,1990年至2020年贡嘎山地区冰川持续退缩,冰川总面积面积由237.8平方千米减少到206.9平方千米,面积减少了12.9%。贡嘎山东坡的代表性冰川海螺沟冰川近期呈加速亏损趋势,2016年至2020年间冰川末端退缩速率超过50米/年,消融区厚度减薄速率高达2-3米/年,2018年至2021年间冰舌段平均减薄了14米,其加速退化趋势较中国西部地区大陆性冰川更显著。
位置境域
贡嘎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泸定县、石棉县和九龙县之间;处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山体呈南北走向。
地理环境
地质
贡嘎山地质活动频繁,产生许多褶皱和断裂,山体为浅绿色花岗闪长岩。
地貌
贡嘎山系冰川发育,雪崩频繁,贡嘎山雪线高度5000~5200米,计有冰川110多条,面积达360平方千米,占四川省冰川面积的60%,主峰周围有小贡嘎山、嘉子峰、日乌且峰、勒多曼因峰等雪山。贡嘎山还是世界上相对高差最大的山,达6200米(从山脚到山顶最高的山)。冰雪崩极其频繁,其周围绕以峭壁,狭窄的山脊犹如倾斜的刀刃,坡壁陡峭,岩石裸露,坡度多大于70度,而且其高度落差极大,方圆20千米就有6000多米的海拔差距,故其难度体现在天气的多变和路线的陡峭。
气候
贡嘎山气候受海拔高度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东坡年平均气温直减率0.67℃/100米,平均年降水梯度67.5毫米/100米。海拔3000米处的年平均气温3.7摄氏度,平均年降水量1871.6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梯度有所波动,仍呈现增大趋势。贡嘎山地区的气候深受海拔高度的影响,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降水量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据多年观测资料分析,东坡年平均气温直减率为0.67℃/100米,年降水梯度值为67.5毫米/100米,即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7摄氏度,降水量增加67.5毫米。海拔3000米以上的降水梯度可能有所波动,但雪线带的年降水量可能达3000毫米,仍呈现增大的趋势。
山地气候的这一特点,使海螺沟从沟口起,出现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极地带气候的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特征,如:在位于其东侧山麓的磨西镇的年平均气温是13摄氏度,位于海螺沟内海拔3400米的四号营地的年平均气温仅1℃,而在海拔4900米的雪线附近,其年平均气温则低至-9摄氏度,每年6~10月为雨季,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山下年降水量800-900毫米,山上最大可达3000毫米以上,多集中在7、8、9三月。夏季云量大,日温差也大,在海拔4900米的雪线附近,夏季白天在阳光的照射下气温最高可达10摄氏度,而一到晚上气温则常可下降至零下10摄氏度。旱季里天气晴朗,比同纬度其他地区还要温和,一年里气温最高的是7月份。登山活动多选择在旱季和雨季交替期。
植被
主要植被类型有:冷杉、云杉组成的亚高山针叶林;松、铁杉组成的中山针叶林;松、杉、柏、油杉组成的低山针叶林;铁杉、桦木、槭树组成的针叶,阔叶混交林;樟、楠、阔楠、石栎,青冈等组成的常绿阔叶林;栎、桦、槭、杨、桤等组成的落叶阔叶林;高山栎类组成的硬叶常绿阔叶林;杜鹃、柳、圆柏等组成的高山灌丛;仙人掌、金合欢、羊蹄甲等组成的河谷灌丛;嵩草、羊茅, 韭和风毛菊、绢毛菊、绵参等组成的高山草甸与高山流石滩稀疏植被。贡嘎山东坡从山麓至山顶分布有亚热带至寒带的各种气候带,相对应的植被垂直分布带为:
1000 ~1600米属旱生河谷灌丛带。
1600 ~ 2000米为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2000 ~ 2400米为山地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2400~ 2800米为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
2800 ~ 35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
3500 ~ 4600米为高山灌丛草甸带。
4600 ~ 4900米为高山流石滩植被。
水文
贡嘎山地区有木格措、五须海、仁宗海、巴旺海等10多个高原湖泊;也有海螺沟景区,内有中国最大的冰瀑布,冰川森林中分布有沸泉及沸泉瀑布、热泉、温泉和冷泉。
山脉关系
所属山脉
贡嘎山属于横断山系大雪山。大雪山是横断山脉东列山脉之一,是大渡河和雅砻江之间的分水岭,四川省西部重要地理界线。
主要山峰
贡嘎山主峰海拔7508.9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
贡嘎山植物区系复杂,查明的植物有4880种,其中珍稀植物400余种。
贡嘎山有高山动物和森林动物400余种,有金丝猴扭角羚、豹、绿尾虹、小熊猫、麝、藏马鸡等。
水资源
贡嘎山计有冰川110多条,面积达360平方千米,占四川省冰川面积的60%。 其中海螺沟冰川长达15千米,是贡嘎山上最长的冰川,也是亚洲位置最东的低海拔现代冰川。
截至2022年9月,贡嘎山地区共有现代冰川74条,冰川总面积约200平方千米。
旅游资源
贡嘎山有贡嘎雪山海螺沟等景观景点。贡嘎山风景名胜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环境容量最大的风景区,总面积10000余平方千米。海螺沟是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化
攀登历史
根据《四川省登山管理办法》,攀登海拔3500米以上山峰,应当具备国家规定的许可条件而组成登山团队,需提前10个工作日向山峰所在地市(州)体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而市(州)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对批准的登山活动,应当于3个工作日内书面通知山峰所在地县(市、区)体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山峰管理机构。
20世纪20年代,美国探险家洛克曾误测其海拔为9210米。
1932年,美国人Terris Moore与Richard Burdsall首次登顶贡嘎山。
1957年6月13日,中华全国总工会登山队(中国登山队前身)六名队员攀登贡嘎山成功,三人在下撤途中滑坠遇难。另有一名队员在攀登时因雪崩遇难。
1980年,美国登山队遭遇雪崩,一人遇难。
1981年,日本队在沿东北山脊攀登时遭遇集体滑坠,八人遇难。
1982年,美国队D. Coffield与D. Kelley登顶该峰;同年,日本队营原信和松田宏也在距贡嘎山顶峰50米处遭遇雪崩,营原信遇难,但松田宏也在坚持19天后成功得救而奇迹生还。同年9月,日本登山队的中谷武在攀登途中因高山病死亡。
1983年,瑞士队三人登顶,但一人在下撤中滑坠遇难。
1984年,德国队Heinz Zembsch、Gerhard Schmatz、Hans Engl三人成功登顶;同年,日本队沿东北山脊攀登时遭遇雪崩。
1997年,日本队登顶成功,这是人们第一次沿东坡过北山脊翻越西北山脊攀登贡嘎山成功,同时也是第一次春季攀登贡嘎山成功。
1998年,韩国队三人沿危险的东北山脊第一次登顶贡嘎山,但有一人遇难,之前几次登顶均是通过西北山脊完成。
2002年,法国Antoine和Laurent沿西坡西北脊传统线路登顶。
2016年10月,捷克队登过贡嘎山一次,但并未成功。
2017年9月16日,捷克队再次入川,在经过努力尝试后,于2017年10月7日15时成功登顶。
2018年,中国自由之巅团队李宗利、童海军沿北壁转东北山脊成功登顶。
截至2017年10月,据不完全统计,多个国家共有32人登顶,21人在途中遇难,死亡-登顶率高达65.5%,远超珠峰和其它13座8000米山峰。贡嘎山成功登顶记录仅有10次。
品牌建设
2024年9月,贡嘎山入选四川省第一批省级地名保护名录著名山川类别。
保护研究
价值意义
贡嘎山冰川消融地的环境演替可以给生态修复提供借鉴,贡嘎山的自我修复规律,可以应用到人工干预的生态修复项目。
科研价值
四川贡嘎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于1987年建站,是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的野外观测站之一,位于贡嘎山东坡海螺沟,由1600米磨西基地站、3000米亚高山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站和成都分析测试中心组成,是一个以高山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集山地水文、气候、冰川、森林生态和土壤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研究基地,拥有较完善的山地垂直植被带谱多层次生态系统变化、气候带谱变化和海洋性冰川变化的监测研究体系。
贡嘎山是横断山系与青藏高原东南缘最大的海洋型冰川作用区,也是全球中低纬地区最活跃的山地冰川之一。近40年来,一代代科研人员在试验站交替接力,捕捉高山气候、冰川与森林生态系统的点滴变化。
科学研究
贡嘎山此前公开数据显示,贡嘎山主峰海拔7556米。2023年10月公布数据显示,主峰海拔7508.9米。最直接的原因是测绘技术的进步,使得山峰高程测量更加精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3:49
目录
概述
形成演变
位置境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