豹属
食肉目猫科下的一属动物
豹属(学名:Panthera Genus)是食肉目猫科下的一属,均为大型猫科动物。有5种:狮、美洲豹(美洲虎)、豹、虎、雪豹,34个亚种。狮分布于非洲热带草原,雄性体长达260厘米,体重200-300千克,颈部有鬃毛,是唯一雌雄两态和群居的猫科动物。美洲豹分布于北美西南部和南美洲,体长150-230厘米,尾长60-90厘米,肩高75-90厘米,体重39-160千克,为西半球最大的猫科动物,独居,夜行性,区别于花豹的特点是是毛皮的环纹圈中有黑斑点。花豹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及阿拉伯半岛,有9个亚种,中国有3亚种。虎分布于东北亚、南亚和东南亚,有8-9个亚种,其中3亚种已灭绝,体长140-350厘米,为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因毛皮捕杀,数量稀少。雪豹体长86-125厘米,体重21-53千克,常在雪线附近和雪地间活动,故名“雪豹”。雪豹分布于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中亚东部的高山地区。其皮毛为灰白色,有黑色点斑和黑环,尾巴长而粗大,在岩石堆中是极好的保护色,有“雪山之王”之称。
动物学史
命名
panthēra
豹属是猫科动物的一个属,有五种著名的现存物种:老虎、狮子、美洲虎、花豹和雪豹。只有前四种可以咆哮。雪豹属于豹属,但它不会咆哮。豹属是由洛伦兹·奥肯(Lorenz Oken)于1816年定义的,属于豹亚科(Pantherinae),这个亚科也被称为“大猫”或“大型猫科动物”。雷金纳德·英尼斯·波考克(Reginald Innes Pocock)于1916年根据共同的颅骨特征将该属的分类修订为包括老虎(P. tigris)、狮子(P. leo)、美洲虎(P. onca)和花豹(P. pardus)。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雪豹(以前称为Uncia uncia)也属于豹属(P. uncia),这一分类已于2008年被IUCN红色名录评估接受。
分化
最早发现豹属的踪迹可以追溯到350万年前。出土的化石被认为是欧美洲豹(Panthera gombaszoegensis)。然而,在非洲,在莱托利发现的另一块化石也距今350万年前,似乎属于原始狮子。然而,欧美洲豹将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豹属物种。这种动物具有狮子和老虎的生物学特征,其化石已在欧洲大陆被正式鉴定,其年代为上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中下期。
最早的豹子,称为厚齿豹(Panthera crassidens),出现在非洲的更新世早期。该物种进化成为已知的物种花豹 (Panthera pardus),并迁徙到整个非洲大陆、欧洲(现已灭绝)和整个亚洲。
最古老的原始狮子来自坦桑尼亚,在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了下更新世的化石遗骸,科学家将其归因于豹属狮子化石。这只狮子似乎在70万年前迁移到了欧洲,到达了它定居的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和德国也发现了一些化石。狮子化石比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还要大。
大约35万年前,狮子化石被另一个体型稍小的亚种所取代: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该亚种的化石遗骸在整个欧洲(法国、德国、英国)和西伯利亚东部被发现。这种狮子为科学家所熟知,因为人们通过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雕刻和绘画,甚至是象牙(猛犸象牙)雕刻,在欧洲洞穴的墙壁上发现了它的一些痕迹。根据肖韦洞穴中发现的壁画,洞狮肯定专门捕猎长角野牛(Bison priscus)。
亚洲狮(Panthera leo persica)似乎是洞狮的遗物。冰河时代末期,其领地从意大利半岛延伸到印度。白令洞狮(Panthera leo vereshchagini)是亚洲狮的一个亚种,头骨较短,大约35万年前,在普遍变冷之后,定居在西伯利亚白令海峡附近和加拿大育空地区。25000年前全球变暖期间,白令海峡再次消失在海水之下。沿着落基山脉建立了一条陆地走廊,连接育空地区和美国。狮子再次进化,然后迁徙到美洲。
这个最后的亚种被称为美洲狮(Panthera leo atrox),是所有狮子亚种中体型最大、力量最强大的亚种,甚至比东北虎及其祖先狮子(Panthera leo)的化石还要大。发现的这个美丽的化石来自拉布雷亚焦油坑(La Brea Tar Pits),这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洛杉矶焦油矿床中,出土了近80个标本,这种狮子甚至到墨西哥定居,越过巴拿马地峡,迁徙到美国南部,被安第斯山脉阻挡,沿太平洋定居,远至秘鲁。
白令洞狮和美洲狮,如洞狮,可能与虎具有相同的起源。来自中国中更新世的古中华豹(Panthera palaeosinensis)无疑是这两个物种之间缺失的一环。过去,虎可以在小亚细亚发现,但由于成为狩猎的牺牲品,它们很快就灭绝了。
Panthera onca augusta
黑豹的谱系(Pantherinae)在1080万年前与猫科动物的共同祖先分道扬镳,然后在640万年前与云豹和豹属的谱系分道扬镳。有化石记录的豹类最古老的共同祖先是古中华豹,生活在上新世末至更新世初期。雪豹比美洲虎早出现。豹子和雪豹与老虎关系密切:据说老虎和雪豹在200万年前就已经分化。
图注:根据全基因组数据估计的豹属物种树。所有五个现存物种的代表如下:狮子、花豹、美洲狮、雪豹和老虎。分支上方的数字表示相邻节点的估计年龄[以百万年前(Ma)为单位],在符合物种树(95%最高后验密度)的所有基因组窗口(100-kb窗口大小,100-kb步长)上取平均值相应分支下方的间隔。末端分支上的彩色矩形表示受物种特异性正选择事件影响的表型类别。
进化
豹的地理起源很可能是中亚北部。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是已知最古老的豹属物种,其头骨特征与雪豹相似。虎、雪豹和云豹的遗传谱系在中新世期间分散在东南亚。遗传学研究表明,豹属的大猫在六到一千万年前从猫科中分化出来。云豹属(Neofelis)是豹属(Panthera)的姐妹属。云豹似乎在大约866万年前就已经分化。豹属动物在大约1130万年前从其他猫科动物中分化出来,然后在大约655万年前进化成老虎,在大约463万年前进化成雪豹,在大约435万年前进化成花豹。化石中的线粒体序列数据表明,美洲拟狮(P. atrox)是洞狮(P. spelaea)的姐妹谱系,大约在34万年前分化。雪豹归类于豹属动物内,是老虎的姐妹物种。
2016年基于双亲核基因组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现存豹属物种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已灭绝的物种欧美洲豹(Panthera gombaszoegensis)可能与现代美洲虎关系密切。第一个化石遗迹是在意大利奥利沃拉出土的,可追溯到160万年前。在南非发现的化石遗骸似乎属于豹属谱系,其年代可追溯到大约2至380万年前。
下面的分支图遵循Mazák、Christiansen和Kitchener(2011年)。
2018年,发表了对现存猫科和化石猫科的系统发育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基于剑齿虎下颌骨的形态多样性、物种形成和灭绝率。生成的分支图表明了豹属物种的不同关系,如下所示:
与大部分猫科动物一样,豹属动物也经历过很多争论和分类学修订。该属的基础可能是已灭绝的猫科动物维氏山狮(Viretailurus schaubi),有时也被视为美洲狮群的早期成员。豹属可能起源于亚洲,但该属的确切根源仍不清楚。
猫科豹属(包括现存的豹属、雪豹属和云豹属)与猫亚科(包括所有其他现存猫科物种)的分歧已在六到一千万年前进行了排序(Johnson等人,2006年)。化石记录表明豹类的出现时间仅为2至380万年前(Turner 1987年)。
形态学和遗传学研究表明,老虎是最近出现的豹属物种中第一个从该谱系中出现的物种(Yu和Zhang 2005年),但这仍然悬而未决。雪豹最初被认为是豹亚科的基础,但最新的分子研究表明,它位于豹亚科的内部,甚至可能是豹的姐妹物种。因此,许多人将雪豹归入豹属,但目前对于雪豹是否应该保留自己的雪豹属或转移到豹属(Panthera uncia)尚未达成共识。
Panthera gombaszogensis
云豹(Neofelis nebulosa)今天通常被置于豹类群的底部,但不包括在豹属本身中。
分类
在19世纪和20世纪,各种探险家和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为所有豹属物种提出了许多亚种,有时称为“种族”。分类学家雷金纳德·英尼斯·波考克(Reginald Innes Pocock)审查了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动物学收藏中的皮毛和头骨,并对所描述的亚种进行了分组,从而大大缩短了列表。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几种豹属物种成为基因研究的对象,主要使用圈养个体的血液样本。研究结果表明,狮子和豹子的许多亚种都值得怀疑,因为它们之间的遗传差异不足。随后,有人提议将所有非洲豹种群归为非洲豹(Panthera pardus pardus),并保留亚洲豹种群的八个亚种名称。
现存的豹属动物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们的解剖结构发生了变化,使它们能够咆哮。洞狮是该属已灭绝成员的一个例子。根据基因研究,有人建议将所有现存的撒哈拉以南狮子种群分为巴巴里狮(狮子指名亚种 Panthera leo leo)。系统发育地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西非和中非的狮子种群与印度的狮子种群关系更密切,并且与南部和东非的狮子种群形成不同的分支;埃塞俄比亚东南部是北非和东非狮子种群的混合地区。
黑豹并不形成一个独特的物种,而是该属的黑化标本的通用名称,最常见于美洲虎和豹子物种。
已提出所有四种豹属物种的许多亚种;然而,豹子和狮子的许多亚种都是值得怀疑的。有人提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所有豹子种群都属于相同的豹子亚种,而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所有狮子种群也属于相同的狮子亚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足够的遗传差异。历史证据和化石描述了一些史前狮子亚种。它们可能是不同的物种。
形态特征
在豹属物种中,头骨的背部轮廓是平坦的或均匀突出的。额叶眶间区域没有明显升高,并且升高后面的区域倾斜度较小。基本颅骨轴几乎是水平的。听大泡内室大,外室小。它们之间的隔板靠近外耳道。凸圆的下颏是倾斜的。所有豹属物种都有不完全骨化的舌骨。一个经过特殊改造的喉部,其声带比例较大,覆盖在一个大的纤维弹性垫上。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咆哮。只有雪豹不能咆哮,因为它的声带较短,为9毫米,对气流的阻力较小。豹属物种可以发出短促、柔和的鼻息声;它用于友好的人之间的接触。咆哮声是一种特别响亮的叫声,具有独特的模式,具体取决于物种。
只有豹属现存的这四种猫科动物具有使它们能够咆哮的解剖结构变化。其主要原因被认为是舌骨骨化不完全。然而,新的研究表明,咆哮的能力是由于其他形态特征,尤其是喉部的。雪豹(也属于豹属)不会咆哮。虽然其舌骨骨化不完全,但缺乏喉部的特殊形态。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沙漠、草原、丛林、潮湿的森林或山地。在无树的苔原和极地冰区以外的所有陆地生境中都有发现。
生活习性
捕猎
第一种是狮子、譬如豹属动物非洲狮,它们接近猎物之后,第一种办法是咬断猎物的喉咙,将猎物致死。第二种它是跳到猎物的背上,将猎物的脊椎咬断,这样使动物死掉。
第二种就是美洲豹的捕食办法,它比较干脆,不去咬脖子,从来不咬猎物的脖子,是直接咬猎物的头骨,它能把猎物的头骨洞穿,也就是说给咬透了,所以说它的上下颚力量是非常大的。
行为
豹属动物具攻击性,生性残忍,在野外活动能力强,多数善攀缘及跳跃,奔跑速度快,常以伏击方式捕杀其他动物。大多豹属动物喜欢独居,无固定巢穴,有一定活动范围的巢域。多在晨昏和夜晚活动,白天隐匿林中。
美洲豹的长尾巴和强健的四肢,能使它在雨林环境中跳跃飞奔时保持平衡;不论是在地面上还是在树杈间,它身上的斑点都能和阳光的光点混而为一,好让它在神不知鬼不觉中靠近猎物。
花豹是非洲的另一种优秀狩猎者,这种豹属动物已进化出一种本领,能够在捕获猎物以后将其拖到树上。一只豹可以把相当于自身质量的羚羊拖到树枝间,以免被其他的掠食者或食腐动物发现。
长腿的印度豹是唯一一种不能伸缩爪子的豹属动物,它的爪子和狗的趾甲比较相似,因此它在扑向猎物的时候有惊人的爆发力。印度豹将猎物扑倒在地以后,便以其强有力的下颌和锋利的牙齿紧咬住猎物的喉咙。
辽阔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许多动物种群和神秘的猎食者,非洲狮便是其中之一。它们拥有强壮的肌肉、极具弹性的脊椎、锐利的爪子和牙齿,以便捕捉猎物。非洲狮还可以与它生活的黄褐色的环境融为一体,因此即使离猎物很近,也不容易被察觉。
雪豹身上厚厚的白色皮毛和灰色斑点,不但可以保护它隐身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而且具有保暖的作用。这种豹属动物的肺已发展得比较大,这使它能在空气稀薄的喜马拉雅山上获取更多的氧气,而其宽大的足部使其在跳跃时更加强壮有力,也帮它更容易穿越厚厚的雪地。
东北虎生活在中国北方茂密的森林地区,它身上的条纹能够在猎食时帮助它进行伪装。当这个掠食者在丛林中穿梭时,它身上的条纹会打断树林阴影映在它身上的轮廓,同时它的毛色也可以协助它在夜间进行伪装。
叫声
豹属中的四个物种老虎、狮子、美洲狮、豹子都可以咆哮。雪豹也属于豹属,但它不会咆哮。声音也是豹属物种交流的重要手段。它们能发出的声音很多,能够传递各种信息。花豹和老虎、狮子都属于“喉叫大猫”,它们具备不完全骨化的舌骨,舌骨中部具有弹性软骨腱,可以发出大型猫科特有的吼叫声。
老虎的咆哮声非常强烈,以至于听到它的动物会瘫痪。老虎通常会向其他老虎咆哮,测得峰值功率在300赫兹左右。然而,老虎也可以发出低于20赫兹频率的声音,属于次声波的范畴。虎吼声可传播约3千米的距离。老虎希望通过咆哮来吸引注意的原因是为了向该地区的其他老虎表明自己的身份。成年雄性老虎根据猎物的情况为自己划定领地。在这种情况下,咆哮不仅可以识别出一只老虎,还可以告诉它们的确切位置。
雄狮通过咆哮来展示自己的力量。领头的雄性也会用咆哮来保卫自己的领地,吓跑入侵者。
通常被听到的花豹的叫声是一种类似锯木头的粗哑刺耳的反复嘶吼声,这种声音能传出2-3千米远。除此之外,花豹还能发出大声咳嗽声、嗬嗬声,主要用来表示威胁和恐惧;类似于家猫的喵喵声、呼噜声通常表示友好、亲近。与狮子类似,花豹具备一种用鼻子呼气的发声方式,这通常是在不同个体在很近距离上表示友好的一种声音,它包含了欢迎、示好、追求等多种信息元素。
食性
豹属动物为肉食性。它们很聪明,绝对不去捕捉那些潜在危险,非常大的猎物。除了这种做法会给它获得巨大的收益的时候,比如说它不是很饿的时候,它永远不去招惹大象、永远不去招惹那种非洲野牛,也不去招惹长颈鹿。当这个群体确实食物非常短缺了,并且这个群很大,没有足够的食物,满足不了的时候,它会冒很大的风险。因为这一餐可能要满足一个狮群的食物的时候,它们可能冒这种风险。但是一般,只要有潜在危险的猎物,它采用的技巧,就是躲开,不去捕捉。但是在群居的时候是这样,而很多独居的猫科动物,就有一种天生避开危险的办法,就是它们能很好地捕捉到猎物,并且不被猎物伤害。这里最典型的就是美洲狮跟美洲豹,它们都具有既捕捉到猎物,而又不被伤害的这种能力。大型猫科动物的食物主要是鹿、羚羊、、水豚、鹿、野猪、牛等中大型动物,
分布范围
狮子分布于安哥拉、贝宁、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金)、埃塞俄比亚、印度、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尼日尔、尼日利亚、塞内加尔、索马里、南非、苏丹、斯威士兰、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美洲豹分布于墨西哥、伯利兹、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法属圭亚那、厄瓜多尔、秘鲁、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乌拉圭、智利、阿根廷。
花豹分布于阿富汗、安哥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孟加拉国、贝宁、不丹、博茨瓦纳、布基纳法索、布隆迪、柬埔寨、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中国、刚果(金)、刚果(布)、科特迪瓦、吉布提、埃及、赤道几内亚、厄立特里亚、埃斯瓦蒂尼、埃塞俄比亚、加蓬、加纳、几内亚、几内亚比绍、印度、印度尼西亚、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肯尼亚、利比里亚、马拉维、马来西亚、马里、莫桑比克、缅甸、纳米比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阿曼、巴基斯坦、俄罗斯联邦、卢旺达、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拉利昂、索马里、南非、南苏丹、斯里兰卡、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泰国、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干达、也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
虎分布于孟加拉、不丹、中国(黑龙江、云南、吉林和西藏)、印度、印尼(苏门答腊)、老挝、马来西亚(马来西亚半岛)、缅甸、尼泊尔、俄罗斯和泰国。
雪豹分布于阿富汗、不丹、中国(云南、青海、西藏和藏南、四川、甘肃、新疆、内蒙古)、印度(喜马偕尔邦、锡金、查谟和克什米尔、北安查尔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
下分类级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
附录Ⅰ:美洲豹、花豹、虎、雪豹和亚洲狮
附录Ⅱ:狮子
种群现状
豹属包括五种超级肉食性顶级捕食者物种,通常被称为大型猫科动物。它们是虎、花豹、狮、雪豹和美洲豹 。这些大型猫科动物也是最濒临灭绝的,因为它们大片领地的丧失和破碎,以及它们身体部位和美丽皮肤的野生动物贸易。大型猫科动物具有重大的生态、文化和历史意义,因此需要保护。这些物种面临的主要保护挑战包括栖息地丧失、猎物基础下降、狩猎和非法贸易。自1970年起,全球采取了多项措施来解决经济衰退的问题。然而,这些措施的成功有限,因为这些物种继续被列入IUCN(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
参考资料
豹属.蓝色动物学.
Panthera - Genus.The IUCN Red List.2022-02-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08 14:05
目录
概述
动物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