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拟狮是冰河时期 (距今二百万年左右)游弋于北美大陆众多食肉动物中体形第二大的一类,最大可达400公斤以上,不仅在美洲的猫科中首屈一指,也极有可能是史上最大的猫科动物。
美洲分布
它们在美洲的分布很广,北到
阿拉斯加及现今加拿大
育空地区广袤的平原,而南部一直延伸到
秘鲁的
安第斯山脉。(故我们也将北美拟狮改称为美洲拟狮)。多年来,美加两国的古生物学家陆续发现了很多美洲拟狮极其类似动物的相关化石。尤其是在
加州洛杉矶附近著名的La Brea沥青坑中,已有超过 80个的美洲拟狮的个体被发现,这使得科学家及爱好者们对其身体结构及习性特点的研究有了很好的条件。而在加拿大,美洲拟狮的骨骼遗迹在育空地区最后的冰期堆积物中常常被发现,其中最好的化石往往来自道森地区,最北近北极圈附近。
生活状态
历史
关于这类动物的外貌及生活状态,从它们的近亲——欧洲
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可见一斑,尽管国内外也有不少人对此持异议,因为在欧洲大陆的一些山洞中发现了一些距今40000到10000年间的史前遗迹,其中有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祖先在岩画中对洞狮的生动描绘。尽管这些史前艺术品非常迷人也很有价值,但科学家们还是发现了美洲拟狮与洞狮以及现今存在的非洲狮之间的不同特征。
特征
美洲拟狮的特征首先是巨大的体形,其头骨可超过42厘米长,身高通常1.1米多,而它们拥有的相对较长的四肢和身长,使得美洲拟狮显得较为苗条,和一匹马差不多高大,这一点与体形同样巨大,但显得过于魁梧、雄壮的洞狮迥异。与现今的非洲狮相比,成年的雄性美洲拟狮要比其非洲“兄弟”体形长度上要大出40%。科学家们根据骨骼,尤其是基于大腿骨的尺寸推算出美洲拟狮活着时的身体重量,雄性美洲拟狮平均重约近340 公斤,最大则有400公斤以上,全长接近4米,雌性大约重230公斤。不过仍然小于在北美草原上四处游荡的
巨型短面熊 (Arctodus simus) 。(那确实是当时北美最可怕的
顶级食肉动物,详见新生代——北美巨型
短面熊简介专贴)。但是在牙齿和骨骼的结构特征中,美洲拟狮强烈地显示出了一些进步的迹象。
祖先化石
已知最早的狮类祖先的化石在非洲东部的 Olduvai 峡谷中北发现,是在距今大约15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那是一种类似Panthera gombaszoegensis 的食肉动物,它的骨骼结构兼有现今
狮子和虎的共同特征,被称为
原始狮(Panthera leo fossilis)。到了距今50万年前,这些原始狮开始从东非草原向四处扩散,由于对不同环境的很好适应,其中一些成员开始“走出非洲”并独立演化。
岩画雕刻
有关
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 的岩画、雕刻已经在
欧亚大陆陆续被发现。最好的之一是一个来自德国南部的 Vogelherd 山洞的雕刻品,其清楚地描述出雄性洞狮明显的环状颈部
鬃毛。来自法国La Vache 洞的另一幅作品中,甚至连雌性洞狮尾部缨球状毛发都一览无遗。另外,这二个艺术品都清楚地显示,这些洞狮可能拥有微弱地有斑纹的毛皮。
不同进化
进入亚洲东北部的成员演化成了
杨氏虎(Panthera youngi),那是一类略小于
洞狮及美洲拟狮的
猫科食肉动物。译名中虽然有“虎”字,但杨氏虎与起源于中国的现代虎类以及
剑齿虎类却不是同源,并且与二者共存了相当长的时间,藉着对环境的高度适应, 杨氏虎在距今约35万年前曾在包括
周口店在内的中国东北部广泛分布。
进入欧洲的
原始狮(Panthera leo fossilis)适应了山地和寒冷的气候,进化成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一些学者推断美洲拟狮(Panthera leo atrox)可能就是洞狮中的某些成员通过亚洲北部的
白令大陆桥,进入美洲大陆单独演化而成。同样,留在非洲的原始狮通过相应演化(也出现过一些已绝灭的特化分支),进化出现代非洲狮和
亚洲狮(它们是非洲狮在距今更近的时候再次进入亚洲而成)。
在距今30万到10万年期间,
洞狮(Panthera leo spelaea) 的足迹遍布欧洲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区。不过很明显,它们不太适应密集的森林或较深的雪原。洞狮化石在欧洲最西分布达
英伦三岛,最东到
西伯利亚的 Alazeya 河流域,它们的主要猎物可能是马、骆驼、猛犸幼崽和各类
野牛,也许就是追踪这些猎物,它们中的一支通过了冰河时期的白令大陆桥,进入了陌生的
北美草原,更广阔的环境迫使它们演化出长长的四肢,以利更快的奔驰,美洲拟狮出现了。
当时北美草原的环境及食物状况可能大大优于欧亚大陆,美洲拟狮的扩张显得非常迅速和顺利,它们从阿拉斯加向东进入
育空地区,向南穿过
威斯康星平原直达
佛罗里达、墨西哥甚至是秘鲁南方的山地。与
洞狮的习性一样,相当密集的森林使得它们始终没有进入加拿大东部和美国东北部地区。
进入育空的美洲拟狮们在狩猎中难免要与别的食肉猛兽发生冲突,诸如巨型
短面熊和体形类熊的似剑虎(Homotherium),成群
恐狼的骚扰也不可不防。不过,凭着强大的力量和速度,美洲拟狮往往占得上风。不少学者推测,与现代非洲狮一样,美洲拟狮也是营群居生活、群居狩猎的
社会化动物。然而, 也有学者宁愿相信它们是单独或成对狩猎。他们的依据恰恰来自La Brea 沥青坑,那里发现的美洲拟狮的个体中,雌雄的数量相当,这一点与现代非洲狮(Panthera leo leo)大不相同。
也许与洞狮和现代
东北虎一样,美洲拟狮较好地适应了育空地区寒冷的气候,它们住在洞穴或峡谷中,并以干燥的草来铺垫它们的窝。依照美洲拟狮的解剖构造,在追击猎物时能达到每小时 70km 的速度,并且耐力更佳。与
美洲剑齿虎一样,它们最主要的猎物仍是
野牛,1979年,在阿拉斯加Fairbanks发现的冰冻的野牛尸体,据专家考证,该野牛就是于36000年前被美洲拟狮所捕杀。
美洲野牛、
马类、
叉角羚甚至稍小的猛犸也在它们的食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