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门乡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下辖乡
豆门乡,隶属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地处淮阳区南部,东邻沈丘县汲冢镇,西接项城市城郊乡,北部与朱集乡接壤,东北部与鲁台镇相邻,距淮阳区城35千米,区域总面积50.76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民国十六年(1927年),置窦门乡。
1976年6月,析鲁台、朱集的南部,建窦门公社。
1984年,窦门公社改为豆门乡。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下辖豆东、武湾、贾营、王庄、胡营、张集、万庄、马楼、豆西、红山、八营、楚庄、三合庄、夏刘营、刘西、刘东、马营、肖庄、张庄、孙营20个行政村;下设186个村民小组,57个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豆门乡下辖20个行政村:豆东村、贾营村、张集村、马楼村、万庄村、豆西村、武湾村、三合庄村、夏刘营村、红山庙村、八十五营村、楚庄村、刘寨西村、刘寨东村、马营村、肖庄村、张庄村、孙营村、胡营村、王庄村,人民政府驻地豆东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豆门乡地处淮阳区南部,东邻沈丘县汲冢镇,西接项城市城郊乡,北部与朱集乡接壤,东北部与鲁台镇相邻,距淮阳区城35千米,区域总面积50.76平方千米。
水文
豆门乡境内河道均属淮河流域,沙颍河从西、南、东边流过,境内长17.9千米,另有朱集沟、豆门沟、马家沟与沙颖河相通,福利沟与西蔡河相通。
自然资源
2011年,豆门乡有耕地4.6万亩,人均0.89亩,有效灌溉面积4万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总人口有5.36万人,其中男性28900人,占53.9%;女性24700人,占46.1%;14岁以下7800人,占14.6%;15—64岁34900人,占65.1%;65岁以上10900人,占20.3%。2011年,豆门乡人口出生率10.4‰,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4.9‰,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1069人。
截至2017年末,豆门乡常住人口为37446人。
截至2018年末,豆门乡户籍人口为60454人。
经济
综述
豆门乡个体私营企业以建材加工、机械加工、粉条加工、板条加工、棉织品加工和运输业为主。2011年,豆门乡财政总收入191万元,比2010年增长8%。
截至2018年末,豆门乡有工业企业59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10个。
农业
豆门乡经济以农业为主,初步形成“西部菜果,中部烟,东部良种繁育田”的种植格局,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大豆为主。2011年,豆门乡夏粮单产556千克,总产2390.8万千克,玉米单产突破500千克,较2010年增长5.5%,全年豆门乡生产粮食4060万千克。豆门乡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蔬菜等。2011年,豆门乡蔬菜种植面积4000余亩。豆门乡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牛、家禽为主。2011年,豆门乡有200头以上养猪场60个,母猪2700头,百头以上的养牛场2个,千羽以上养鸡厂28个。
工业
2011年,豆门乡新引进资金300万元,建成了年产值600万元的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引进资金600万元重新组建了纺织公司,建成一条6000纱锭的生产线;贾营村有22家水泥户制厂,主要生产水泥预制构件。
商贸
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有商业网点104个,专业集贸市场3个。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有幼儿园9个,在园幼儿2200人,专任教师102人;小学22所,在校生6023人,专任教师2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864人,专任教师25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有文化站1个;文化活动室20个;图书阅览室6个;文化大院1个。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施楼社区安装了健身器材。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有线电视用户数为5600户。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有卫生院1家,乡卫生院有医务大楼1栋,住院病房30间,病床60张,大中型医疗设备12台,年诊疗病人1万人次;农村诊所80处,医务人员27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出参合率达到95%以上。
社会保障
2011年,豆门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625户,2064人,支出220.98万元;农村五保供养人员427人,发放金额56.3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35.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3.26万人,参保率90%。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豆门乡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20千米,投递点6个,乡村通邮率100%;有固定电话用户3200户,移动电话用户7000户。
交通
豆门乡有102省道过境;漯阜公路和宁洛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历史文化
豆门乡因明宣德二年(1427年),豆(窦)姓人家来展家口(又称展口)临沙河而居。沙河船多,每天晚上船只至展口附近时,总在窦姓人家夜宿,久之将展口改为窦家门,后称豆门。
考古队在豆门乡张集段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时,发掘了一处古遗址。该遗址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层较厚,约1.2米,出土了汉至唐宋元明清等各时期遗迹遗物;发掘古钱窖1座、古墓葬7座、陪葬坑2座、灰坑19座、灶15座等,出土陶盆、瓷碗、瓷罐等各类文物达上千件。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5 13:35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