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梁赤(生卒年不详,正确写法是“穀梁赤”),谷梁氏,名赤(或作喜、寘、俶),字子始,战国时期著名经学家,今
山东省
菏泽市经济开发区
陈集镇人。相传为
子夏弟子。治《
春秋》,初仅口说流传,至谷梁赤,为《
春秋》残亡,多所遗失,乃为经作传,称《春秋穀梁传》。
穀梁赤,是
子夏的学生,子夏晚年居家著书授业,离谷庄颇近。后谷梁学成,封鲁为吏,著书立说。其直系后人在今
菏泽一带。到汉初
刘邦祭孔时,申请回原
曹国故里棠林坡一带,子孙以衍数万。其说最初只有口说流传,至西汉时才写成《
春秋谷梁传》。《春秋谷梁传》亦称《谷梁春秋》或《谷梁传》,为
今文经学派著作,起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体裁与《
公羊传》相近,以问答形式解经,侧重传《春秋》之“义理”,持论比
《公羊传》平正,是研究古代
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穀梁传》与《左传》、《
公羊传》同为解说《春秋》的三传之一,亦称《春秋谷梁传》。旧说鲁人谷梁赤“受经于
子夏,为经作传”。实际应是孔门讲习《春秋》的若干代学者集体的论议,整理编著成书的年代不晚于汉初。宣帝时,为之立博士。
《谷梁传》一般认为属于“
今文经”(见经今古文学)。全书正文两万三千多字,采用问答体解说《春秋》,重点在阐述经义即《春秋》的政治意义,与《
公羊传》大抵同调,但在个别具体问题上也有歧异。如
鲁僖公四年《春秋》记:
齐桓公伐楚,“楚屈完来盟于师”。《
公羊传》称: “桓公救中国而攘
夷狄,……以此为王者之事也。其言来何,与桓为主也。……与桓公为主,序绩也。”肯定了
齐桓公取得的重大成绩。《谷梁传》却说:“来者何?内桓师也。……于召陵,得志乎桓公也。得志者,不得志也,以桓公得志为仅矣。”认为
齐桓公成就有限,楚仍桀骜不驯,所论很不相同。 东晋
范宁搜辑诸家训释著《春秋谷梁传集解》,标榜兼采众说、择善而从,唐人
杨士勋又为之作疏,成
《春秋谷梁传注疏》。清人
钟文蒸有
《谷梁补注》,网罗前人遗说,可供参考。
唐
杨士勋《春秋谷梁传序?疏》云:“谷梁子名淑,字元始,鲁人。一名赤(按:尚有名喜、嘉、寘、俶之说)。受经于
子夏,为经传,故曰《谷梁传》。孙卿传鲁人申公,申公传博士江翁。其后鲁人荣广大善《谷梁》,又传
蔡千秋。汉宣帝好《谷梁》,擢千秋为郎,由是《谷梁》之传大行于世。” 一般说来,人们认为《
公羊传》、《谷梁传》用隶书写成,都是今文学派的。但
《经学概论》却云:“近人崔适《春秋复始》认为《谷梁传》是古文学,且为刘歆之伪作。我认为《谷梁传》决非
刘歆所能伪造,此书原为古文,后改成今文。 有人认为《谷梁传》成书于景帝时写定的《
公羊传》之后。谓《谷梁传》成于《
公羊传》之后,无可争辩;但《谷梁传》并非成书于
景帝之后的武帝之时。”
“有些学者认为无论
公羊高或者谷梁赤,都未必是
子夏的学生,托名子夏,只借以自重罢了。这一论断,我们认为是比较可信的。”“盖自孔子传授《春秋经》之后,其弟子凭自己所接受到的一些知识并掺和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各自口说流传,弟子再传弟子,辗转口传,至于若干年后才著于竹帛,沿传至今。至于公羊、谷梁二传中的不同甚至相互矛盾之处,我们认为这也是古书流传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历代传授《春秋》的经师,他们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二传在成书过程中必然会兼收各自在传授中的一些见解和主张。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
公羊传》与《谷梁传》,其中就有一些对《春秋经》文解释的不同之处,甚至有些还利用解释《经》文而相互攻击。”(钟文烝《春秋谷梁经传补注 点校前言》,第5-7页) 《经学概论》云:“《谷梁传》汉宣帝时立与学官,但东汉以来《谷梁》学不及《左传》与《公羊》二传盛行。汉魏以来治《谷梁》学的有尹更始、
唐固、廉信、
徐邈等十余家。东晋时,范宁辑汉、魏、晋十余家旧说,撰《谷梁集解》,诸家旧说皆废。唐代
杨士勋以范宁《集解》为主,撰《谷梁义疏》。清代以钟文烝《
谷梁补注》(全名《春秋谷梁经传补注》)较为详明。”
《穀梁传》的书写方式是问答式,用这个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
儒家从战国时期到汉朝的演变的重要文献。《谷梁传》亦称《春秋谷梁传》、《谷梁春秋》,为
儒家经典之一。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体裁与《
公羊传》相似。其作者相传是
子夏的弟子,战国时鲁人谷梁赤(赤或作喜、嘉、俶、寘)。起初也为口头传授,至西汉时才成书。晋人
范宁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唐朝
杨士勋作《春秋谷梁传疏》,清朝钟文烝所撰《
谷梁补注》。
《谷梁传》则着重宣扬
儒家思想的另一方面:重礼义教化和宗法情谊,为缓和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稳定封建统治的长远利益服务,因而也受到统治阶级的极大重视。它是我们研究秦汉间及西汉初年
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谷梁传》在战国时一直是口耳相传的。据
唐朝人的说法,最初传授《谷梁传》的,是一个名叫谷梁俶的人,他一名赤,字元始,说是曾受经于
孔子的弟子
子夏。但据后人考证,《谷梁传》中曾引“谷梁子曰”,竟然自己称引自己,书中还有引用公羊子的话并加以辩驳的情况,因此有人认为成为要较《
公羊传》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