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阶树(1778-1825)字欣植,又字子玉,号向亭(芗亭)。江西省
宜黄县城北门人。清代官吏、
学者、思想家。
宣南诗社最早成员之一。
科举成名
乾隆戊戌年(1778)七月初十日丑时生,
道光乙酉年(1825)九月十八日申时终。嘉庆三年(1798)乡试中举。他博学强识,为文快捷,意境深远,其诗清妍,工各体书法,楷书尤为壮丽。中举后,被在贵州黎平为官的同乡程卓梁延聘为其子侄授课,黔南峭峻的山川,湍急的江河,磅礴峥嵘之气,使得谢阶树的诗文益发增添不少灵气,为人所重。
嘉庆十三年(1808),殿试取得一甲二名(榜眼)
进士,被授为
翰林院编修。
官场经历
十五年,担任顺天乡试;十九年,担任会试同考官;二十一年(1816),被派往湖南督学。他整顿学风,严肃考纪,革除冒名顶替、重名应试等积弊。时
湘潭人与江西估价客商发生争斗诉讼,并有朝廷显宦左右袒护,湖南督抚裁决不下,
皇上大怒。谢阶树监考完毕回京,皇帝向他询问讼案原委,谢阶树奏明案情,并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深得嘉庆帝称赞,被晋升为
侍读学士。后因上书万余言,陈述兴利革弊之事,被降为侍讲。
谢阶树为官清廉,秉性刚直,不畏权贵。嘉庆初期,
和珅操纵朝中大权,植党营私,
卖官鬻爵,骄横肆虐,其亲属与家奴,亦横行霸道,有人劾其家奴,竟遭惩治。“时有御史谢阶树敢与之斗争”。一次,谢阶树巡视京城南门,遇到和珅妾兄,驱车横冲直撞。谢阶树命随身兵丁擒拿,将其重打数十棍,并焚毁其乘车,于是京城人心大快,争相传颂。附和权势的王给事,提出奏议,罢谢阶树的官,而另一满族大臣昭莲却以诗赞曰:“獬冠巡京兆,端严拒请托;何来冯于都,驱车曰轻薄。我公立捕治,双轮付融烩,权门王给事,剡牍助威虐。”
宣南诗社
清嘉、道之际,一些有识之士“以风雅之才,求匡世之学”,相结为“
宣南诗社”,谢阶树、昭莲、
鲍桂星、吴嵩粱等为其早期成员,龚自珍、
林则徐、
黄爵滋等后起之秀亦相继为其重要成员。他们切磋时弊,随时向朝廷上疏,提出改革主张,对革除腐败政治,防御外来侵略,严禁鸦片,都有过许多建树。
经济学观点
谢阶树还是一个经济学家、理财专家,他主张“节财”,还认为“节财”不是一味地减少支出,而是要与发展生产结合起来。
他曾说:“省冗官则廪禄不靡于幸位,而财之节也十一十矣。汰冗兵则粮饷不耗于游民,而财之节也十四五矣。兴水利则秸,可纳于畿甸,而财之节也十七八矣。居今日而论节财之大道,三者其大焉者也。今天下之所以耗财者三:兵饷、河防、漕运是也。辟边缴之荒地以屯田,则兵费可节。开西北之水利以浚田川,募江南之客佃以种稻,则河患可息……府不充而常有余财,民不惰而常有余力,地不荒而常有余利。”
清代的财政理念基本上集中在“反奢节用”方面,也反映在顾炎武“节减支出”主张上。谢阶树的“节财”主张,便更值得称道。他说“府不充而常有余财”,“不充”是指先要有一定的支出,“余财”是指节省下的大批财富。不充是手段,是暂时的,余财是目的,是长久的。
天下之患莫大于贫,贫的原因是国家费用过高,不重视财政支出的效率。政府办事效率提高了,则财政支出就会减少,通过提高效率可达到减少支出的目的。谢阶树还说:“世有十世之农,而无三世之贾(见《约书》·《保富》卷八),又说农家地产“能传十数代,不使子孙有饥寒”,而“商贾之家百年间无不破产者”(见《梦园丛说》·《内篇》卷八)。谢阶树为真才实学之人,其“节财”的财政思想涵含着辨证法。
作品
谢阶树
学识渊博,沈酣载籍,工古文辞,诗亦清妍。尝拟《文赋》一篇,论者谓出
陆机之上。有《大臣论》、《县令论》和哲学著作《约书》12卷。另有《守约堂诗文集》、《合璧联珠》、《记事珠》等数十卷,均未刻;已刻者为《沅槎唱和集》和《澧州唱和集》。工书法,楷法尤为壮丽,他曾为连城《东山草堂》撰写楹联:仰见天心一线,旁通帝座三元。
谢阶树为著名诗人,诗作甚丰,是北京诗人组织《南宣诗社》“九老会”成员之一。
史料记载
《珍溪东山谢氏族谱》载:“谢阶树,嘉庆戊午举人,戊辰科进士,一甲二名榜眼及第,历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文渊阁校理、教习庶吉士、翰林院侍读侍讲、左右春坊庶子、司经局洗马、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编修、庚午顺天乡试同考官、甲戌会试同考官、提督湖南学政。诰授朝议大夫加二级记录十二次,著有《京约堂制艺》传世,尚有约书、古文、古今体诗赋数种待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