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自楚(1937年1月30日—2020年1月25日),出生于湖南衡南,冰川学和极地学家,
地理学家,中国雪崩学初创者,第一个到
北极的中国科学家,中国
南极科考的倡导者,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生前是
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教授。
人物生平
1937年1月30日,谢自楚出生于湖南衡南县。
1956年,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极地学专业学习,师从极地学家马尔科夫院士。
1958年和1959年的夏天,两次奉派赴北极实习,并成为中国北极科考第一人。
196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是中国第一个“极地冰川”专业的毕业生。
1960年—1962年,在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任教。
1962年,调至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冰川冻土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前身),历任冰川组组长、冰川室副主任、主任、所长,被聘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期间:1984年—199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
1978年,向全国科学大会提出了“考察南极刻不容缓”的书面建议。从此,国家科学规划中首次出现了南极这个字眼。
1979年,利用出国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机会向澳大利亚同行提出与澳方进行冰川合作研究的意向。
1981年11月,以冰川学家的身份参加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
1982年1月24日,踏上南极大陆。
1984年7月,赴北京参加竺可桢野外科学奖的颁奖大会,向党中央和国务院上书,呼吁早日进行中国自己独立的南极考察。由他亲自起草的这份倡议书,得到刘东生、孙鸿烈等32位科学家的联名签名,许多领导作了批示;8月12日,中央正式批示同意中国建站考察,拉开了中国独立考察南极的序幕。
1996年,调至湖南师范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
1966年,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此后,他又两次登上珠穆朗玛峰,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三次登上珠峰的科学家。
2020年1月25日3点18分,因病逝世,享年83岁。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谢自楚首先提出夏季补给型冰川物质平衡的概念,被国际冰川学界承认和应用。他组织了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建立了第一个南极考察基地。他引进中国之外技术设备,组队对各大山峰的冰川进行了大规模考察,弥补了之前研究的空白,使中国冰川学迅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他与
施雅风院士等先后出版了22册中国冰川目录,为国家水利部等决策部门提供了有关冰川水资源应用的基本资料。
谢自楚足迹踏遍中国西部主要冰川区、东南极冰盖、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极地乌拉尔山等。他系统开展了中国冰川地理学、冰川物质平衡和成冰作用及极地冰川学的研究,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首次开展物质平衡和成冰作用研究,奠定了依托该冰川建成国家观测站并建成国际本底冰川观测站的基础。他发现了融水和温度共同控制冰川表面积雪演化过程,后期在珠穆朗玛峰和希夏邦马峰地区观测到雪层温度梯度的重要作用,并建立了中国冰川成冰带由高海拔到低海拔可划分为重结晶带、再冻结—重结晶带、冷渗浸—重结晶带、暖渗浸—重结晶带、渗浸带、渗浸—附加冰带和消融带的成冰带划分标准,否定了中低纬度地区冰川无重结晶带的观点。他在东南极冰盖的研究揭示出冰晶的形状、大小和c轴方位受成冰方式、冰温和冰体蠕变控制,因而冰晶组构能够指示所在地区过去的气候变化。
谢自楚较早提出并参与了中国雪崩研究,在参加天山积雪站研究的基础上,共同撰写《雪崩灾害及其防治》并主编《天山的积雪与雪崩》,成为雪崩灾害防治的重要参考。
截至2020年6月,谢自楚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截至2020年6月,谢自楚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课题10多项。
谢自楚一生获得过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特等奖、湖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人才培养
谢自楚主编的《
冰川学导论》是其毕生献身冰川学研究的结晶,已成为年轻学者、研究生从事冰川学研究的启蒙教材。
谢自楚一生在中国科学院系统和湖南师范大学指导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数十人,经推荐在中国之外深造的学生多人,这些人已成为冰川学、冰雪水文、冰雪遥感和冰雪灾害等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和中坚力量,如南极探险家兼科学家
秦大河。
在湖南师范大学工作期间,谢自楚选送优秀科技骨干到上海筹建中国极地研究所,连续多年推荐优秀人才到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以及中国自己的长城站工作,为他们的顺利成长提供了难得平台。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谢自楚的父亲
谢宣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参事,爷爷
谢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之一,谢自楚的妻子是冯清华,是一个“川妹子”,在寒旱所工作的女性中,她是少数坚持跑野外的人之一。
人物评价
谢自楚先生是中国第一个“极地冰川学”留学生,第一个到北极考察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前往南极考察和越冬的中国冰川学家,足迹踏遍南北两极和“第三极”青藏高原。先生一生热爱冰川事业,是中国现代冰川学的开拓者和中国冰川事业融入国际潮流的推动者。先生一生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宽容诚恳、乐于帮助所有人,对中国冰川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冰川变化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组委会评)
从敢为人先开创极地研究,到培育新一代领军人才,再到实地考察与写下研究经历启迪后人,谢自楚用他的一言一行践行着教师的使命和担当,书写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忠诚。在队员眼里,他是有勇有谋的领头人;在学生眼里,他是可靠信任的老师;在妻子眼里,他是为国奉献的丈夫;在儿女眼里,他是顶天立地的父亲。跨过山河,越过冰川;用双手劈开冰山,用脚步丈量世界;白日苍茫时的高歌畅谈,夜深人静时的低声思念,他用不凉的热血抚去冰川的寒意,留下蓬勃的希望。在那一片冻结的土地上,被誉为“冰川之子”的他,用无限深情仰望高山,俯视大地,在历史的冰冻处呼吸。(湖南师范大学离退休工作处评)
谢自楚学习勤奋,善于思考,为中国冰川研究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地理学教育和科研做出重要贡献,具有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和优良的学风与高贵的品德。他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关心国家命运,为冰川学和地理学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他宽容大度,待人诚恳,乐于助人,深得老同学和周围同事的好评和尊重。(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评)
人物纪念
2021年5月22日至5月24日,冰川变化及其影响学术研讨会暨谢自楚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活动在湖南湘潭举行。会议分谢自楚先生纪念活动、特邀专家报告、学术报告与交流三个阶段进行,与会专家学者就谢自楚先生波澜壮阔的冰雪生涯和对中国冰川学发展的杰出贡献进行了追思,并围绕冰川物质平衡与变化、冰雪过程与水文、冰冻圈灾害、冻土变化与工程等主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2022年,《
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曾组织谢自楚英文纪念专刊,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和欢迎。为了表达对谢先生的深切缅怀,《
冰川冻土》组织了一期中文专刊(第44卷第3期),专刊以综述、研究论文和技术论文的方式,涵盖了现代冰川变化、冰川水文、冰冻圈生态学、冰冻圈工程与技术等领域论文共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