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故居纪念馆位于山东省临沂市
沂南县砖埠镇孙家
黄疃村,占地2700平方米。这里是诸葛亮出生和少年居住的地方, 秦、汉、三国以至两晋时期称
阳都县,也是大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和后裔居住地。
1992年,
沂南县人民政府投资40万元人民币在沂南县砖埠乡孙家黄疃修建了“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为仿古式建筑。纪念馆左侧竖立的穿孔汉画像石碑,是汉代遗物。院内有千年银杏树一株,高23米,树围3.6米,树冠覆盖达360多平方米。纪念馆三块汉画像石均是
诸葛亮故里出土的。大殿高7米,宽9米,长12.4米,建筑面积111.6平方米。大殿正中安放着
诸葛亮塑像,四周是14幅壁画,全面反映了诸葛亮一生壮丽辉煌的业绩。
纪念馆占地面积2,700平方米。大殿坐北朝南,青砖灰瓦、古朴壮观。正门上悬挂李子超题写的“
诸葛亮故里纪念馆”匾额。东侧立有
临沂地区诸葛亮研究会理事长、临沂师专王汝涛教授撰题、姜东舒书写的“望海潮”石碑。西侧立有四面画像碑以及“出征图”、“耕战图”等数块画像石。左侧竖立着三块汉代遗物——穿孔汉画像石碑,均是
诸葛亮故里诸葛亮塑像,上悬有“一代贤相”、“名垂宇宙”两块金字匾额。四周是全面反映了
诸葛亮一生壮丽辉煌的业绩的14幅壁画。
在沂南县城西山坡修建了“卧龙公园”(亦称西山
诸葛亮公园),此公园总投资600万元人民币,1992年分两期建设。已建成姊妹亭一处,有全国体量最大的
诸葛亮铜像一尊,用铜3.5吨,身高7米,总重7,000公斤;并建有浮雕,总长50米,共计14幅,每幅5.25平方米。石雕均根据《三国演义》故事雕刻而成,记载着
诸葛亮的辉煌战绩。另外,有仿古建筑5间,花岗岩石雕战马四匹,龟驼碑二尊,碑文刻有
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九龙壁面向人民街,总长15.2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建有公园大门两处,均为仿古式建筑。沂南县政府已聘请旅游专家制定了孔明
旅游区规划,拟充分利用
诸葛亮家乡的环境进行深层次的旅游开发,集中展现诸葛亮一生的业绩和其成长的文化氛围。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
琅邪阳都人。蜀地汉朝丞相。中国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 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动孙权、刘备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
六出祁山,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也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约公元193年,诸葛亮13岁时随叔夫诸葛玄去豫章,15岁时随叔夫依附刘表,开始了在荆州“躬耕陇亩”的生活,历时12年。后被刘备请出山,辅佐刘备创建蜀汉政权,成为一代名相,为后人所缅怀。
人们说
诸葛亮是天下第一奇人,他一生的几个倍数令人无不称奇:据
兰溪诸葛族谱中记载,他的生日是4月14日,卒日是8月28日,恰好为二倍;他13岁多一点离开
阳都,到27岁,刘备三顾茅庐,荐为丞相,又是一个倍数;他27岁辅佐刘备,54岁卒于
五丈原,又是一个倍数。
诸葛亮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他的身后仍有传奇的故事发生。
东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4月
诸葛亮就诞生在这样一个小村子里这里。据说其出生时,窗外即将放亮发明,其父便为之改名为“亮”,字孔明。
诸葛亮的祖上诸葛丰曾官至汉代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在汉末的乱世也曾做到太山郡丞,只可惜在诸葛亮12岁时就去世了。加之三年前母亲章氏的辞世。13岁的
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豫章。后来诸葛玄带着
诸葛亮兄弟投奔老朋友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玄病逝。
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移居隆中隐居,耕种维持生计。建安四年(199年),19岁的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
诸葛亮不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喜吟《梁父吟》。
阳都城就处于沂、蒙、汶三河交汇的砖埠镇一带。具体位置在孙家黄疃村以北、任家庄、汪家庄村以南,古城面积大约7万平方米。阳都县废于东晋永和年间,故城毁于南北朝时期。现存遗迹有:故城东门,城墙废垣,并有齐产古瑟、齐刀币等文物一宗。在古城遗址附近,还发现了汉墓、石器、铜器等,在
沂河岸边的田地里,具有典型特色的汉代断砖、碎瓦、陶片等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明朝大家
公鼐为《沂水县志》所作序言中写到:“
阳都,临沂之上游,烟雨之胜轶于江南……”据史料记载,西汉、三国、两晋时期,封爵在阳都的就有十二人。穿越时空的隧道,不难想象,古
阳都曾经是个风光秀丽的好地方,这里物产丰富,百姓生活殷实富足。降生在这块广褒伟丽土地上的
诸葛亮,山峦和溪流赐予他的灵秀、书香门第的熏陶和丰富的文化典籍启迪了他的智慧,东汉末年的国破家难更冶炼了他义无反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日后能成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使得后人奉为楷模,称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