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谶
汉语词语
诗谶:谓所作诗无意中预示了后来发生的事。
定义
谶 chèn<名> 。形声字,含义: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迷信的人所称将来能应验的预言、预兆。
谶是秦汉间巫师、方士流传的预示吉凶的隐语。
诗谶的出处甚为奇特,它为当事人所自作,却预兆着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可是在当时却非当事人所知。这些谣谶,即所谓“诗谶”、“语谶”。最著名的诗谶,出自隋炀帝之手。他开凿运河,乘凤肪下扬州,一日忽得一诗曰:“三月三日到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意欲持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此诗其劣,然而炀帝却交付乐工,令随行的宫女合唱,炀帝闻歌甚为得意,然而识者却已暗讶为不祥。盖当时李渊已渐成势,鲤李二字同音,是故诗意有李渊化龙之意。此外,炀帝又曾作索酒歌曰:“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焰奕红辉。”这首诗简直不能称之为诗,因为全诗不但缺乏理路,而且毫无意象,甚至跟“索酒”的主题都了无关系。可是炀帝每在迷楼饮酒作乐,必令宫人唱此歌,他自己似乎很欣赏自己的歪诗。及至后来,李渊大兵攻入京师,炀帝躲入迷楼自杀,唐兵将迷楼付诸一炬,那就应了诗的后两句。诗谶之类,可以说是气机感应所致,是故不能说为迷信
又如:崔曙的诗谶。崔曙是唐朝宋州人,开元二十六年进士。以试《明堂火珠》诗有云:“夜来双月合,曙后一星孤”,从此得名。只可惜第二年就死了,唯遗一女儿星星。按中华谶讳学的说法,就是死于诗谶
举例
崔曙的诗谶
汉文皇帝有高台,
此日登临曙色开。
三晋云山皆北向,
二陵风雨自东来。
关门令尹谁能识,
河上仙翁去不回。
且欲近寻彭泽宰,
陶然共醉菊花怀。
文章内容
崔曙是唐朝宋州人,开元二十六年进士。以试《奉试明堂火珠》诗有云:“夜来双月合,曙后一星孤”,从此得名。只可惜第二年就死了,唯遗一女儿星星。按中华谶讳学的说法,就是死于诗谶。
死于诗谶的诗人历来都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徐志摩生前写过一篇《想飞》,不久中谶,死于飞机失事。
唐代诗人刘希夷尝作《代悲白头翁》诗,有“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句,作后感觉有谶,于是又作一联:“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过了一会,刘叹道:“此句似乎还像是诗谶。人之生死由命,难道会因此而改变吗?”遂把两联都写入诗中,谁知此诗写后不足一年,他就被奸人所杀。有论者认为刘中了“明年花开复谁在”和“岁岁年年人不同”之谶。
北宋诗人秦观死于藤州。死之前,他在梦中作了一诗《好事近》,诗中有“醉卧古藤阴下”,仅此一句中谶。当时诗人贺铸、黄庭坚都在他们的悼亡诗中表明了这样的意思。明代诗人刘泰的诗“无人唤醒藤州梦”一句也指明此点。
以上所说,未谈崔曙之诗,而是说他死亡经过,并附带一笔志摩之死,及其他诗人死于诗谶之事,这些并非闲话,而是十分神秘有趣的事,应该为读者指点出来。
崔曙这首诗写得颇为壮阔而又有仙气。起首二句就说,他在一个黎明登临汉文帝早年为远望河上公而筑的望仙台。接下二句写望仙台周遭地势的雄奇与伟岸。“三晋”典出《孟子》:“魏氏、韩氏、赵氏,共分晋地,号为三晋”。“二陵”出自《左传》:“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避风雨也。”此二句诗写得气象万端、视野远大。
五、六句,用了二个典故。“关门令尹”出自《列仙传》:“关令尹喜者,周大夫也。善内学,隐德修行,时人莫知。”老子出关时,尹喜辞官随老子仙去。“河上仙翁”,出自葛洪《神仙传》:“河上公,汉文帝时结草庵河上。帝读《老子》有不解,遣问之。曰:‘道尊德贵,非可遥问。’帝幸其庵问曰:‘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不能自屈,无乃高乎!’公即冉冉在空曰:‘余上不至天,中不至人,下不至地,何臣之有?’帝乃下车稽首,公授素书一卷。”诗人的意思在此是明确的,即无人知道的尹喜已出关随老子仙去了,河上公也沓无踪迹,我辈唯有登临此台而望仙,也可以说在此追今思古。
最后二句,崔曙感慨系之,既然望仙不见,我只有约刘明府把酒临风、共醉菊花了。此处又用一典,《南史·隐逸传》中说:陶潜九月九日这天无酒喝,只有在门前菊花丛中闲坐,不久,王宏送酒来了,渊明当即大饮,醉卧菊花。
既然不能见仙人显身,那就做酒中仙吧。崔曙的仙气从中也可见完足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23 16:23
目录
概述
定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