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事亭前地
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境内广场
议事亭前地(葡萄牙语:Largo do Senado),俗称“喷水池”,位于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占地面积3700平方米,是澳门四大广场之一。
历史沿革
1869年,该地被命名为议事亭前地。
1938年,议事亭前地又改植红绿小草,砌成梯形图案,嵌有巨大的十字,呈葡国国徽状,中立灯柱。
1940年,议事亭前地转立一座铜像。
文革期间,议事亭前地铜像被华人群众拉倒。
20世纪70年代,议事亭前地改建喷水池。
1993年,议事亭前地又改换新喷水池,地面改铺以黑白碎石镶嵌波浪形图案的路面,美观趣致。
建筑特色
议事亭前地位于澳门心脏地带,当年众多官署、各大酒店和商业字号云集于此。南端宽60米,由新马路起;北端宽仅10余米,与板樟堂前地相连,纵向进深约120米。
议事亭前地呈封闭式,环绕此广场的建筑物多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成的;周围一带的楼宇富有欧洲特色,不少已被评为纪念物及具建筑艺术价值的建筑物,包括民政总署大楼、邮政局大楼及仁慈堂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建筑物正面大量运用新古典主义的表现手法,使这一带的建筑物外貌美观且统一。
主要景点
市政署大楼
市政署大楼旧称市政厅,建于1784年,经多次重修,至1874年始成今日规模,并于南欧建筑艺术总体特色中呈现出多样风格。建筑立面显示文艺复兴古朴作风,为两层楼宇。整个立面线脚简约,门窗露台比例允当,色彩自然,具有强烈的水平感。内墙自下及腰遍贴蓝白两色青花磁砖,为典型葡式装饰,墙上嵌有与澳门历史有重大关系的石碑;门厅後有一天井,以阶梯连通小巧别致的后花园、二楼的会议厅及图书馆。图书馆于1929年启用,为葡国玛弗拉修道院图书馆之“摹本”,装潢和家俬陈设富有浓郁古典气息。馆中专门收藏17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的外文古籍,特别是葡萄牙在非洲及远东的历史文献,不乏瑰宝遗珍。
仁慈堂大楼
仁慈堂大楼始建于18世纪中叶,后经改动, 1905年加建券廊,始成今日面貌。券廊具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坚实的花岗石柱基,承托起白色粉刷的墙体,柱式柱形富于变化,引人注目。
邮政局总部大楼
邮政局总部大楼楼高三层,带有强烈古典主义色彩,其建筑形式在葡国波尔图大街上随处可见。大厦钟楼每逢正点会播放报时音乐。于1925年动工兴建,1929年落成,由华人建筑师陈焜培负责设计,带有强烈的古典主义色彩。
文物价值
议事亭前地是澳门保存最完好的、最富有特色的前地,是澳门城市的灵魂。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议事亭前地因地处议事亭前(澳门市政厅前身)而命名。
文化产物
2005年7月6日,澳门大西洋银行被许可发行新版澳门元,其中澳门币壹佰圆纸币正面取材自议事亭前地。
2007年11月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许可铸造及发行2008年至2019年农历年纪念硬币,2012年纪念币背面铸有议事亭前地。
2008年7月31日,《世界遗产(通用邮票)》在澳门发行,其中包含一张主图案为议事亭前地。
社会活动
澳门民署每年六月都要举办“澳门荷花节”,活动开幕时会有3000盆共有60多个品种的荷花,在议事亭前地及等地绽放。
文物保护
1976年8月7日,议事亭前地被评定为组成代表澳门历史文物的都市综合区。
2005年7月15日,澳门历史城区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议事亭前地包含在内。
2019年1月1日,议事亭前地入选《澳门不动产名录》,评定为建筑群,代码CM001。3月29日,议事亭前地被评为“澳门新八景”。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议事亭前地北连板樟堂前地,南临新马路,南阔北窄,呈狭长的三角形,为热闹的商业及文化活动区。
交通信息
游客可乘坐澳门公共巴士2、3、3A、3X、4、5、6A、8A、10、10A、11、18、18A、19、21A、26A、33、101X、N1A、N1B、N3路到达议事亭前地。
参考资料
议事亭前地.海外网.
议事亭前地.澳门世界遗产.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06 08:0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特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