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是由
硬件系统(hardware system)和软件系统(software system)两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组件一般是指组合计算机所需的硬件。计算机组件一般可以分为
主板、
电源供应器、存储控制器、可携存储设备、内置存储器等。这些组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简介
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计算机组件一般是指组合计算机所需的硬件。计算机组件就是实现计算机五大基本部件的的具体化。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的组件是有所差别的,这和很多因素有关,如技术、工艺、
价格等。
主板
也称主机板,是电脑系统中最大的一块电路板。主板的类型和档次决定着整个
微机系统的类型和档次,主板的性能影响着整个微机系统的性能。主板上安装有控制芯片组、BIOS芯片和各种输入输出接口、键盘和面板控制开关接口、指示灯插接件、扩充插槽及直流电源供电接插件等元件。它们各司其责,将各种周边设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把CPU比作人的心脏,那么主板就可比作血管神经等循环系统等。有了主板,CPU才可以控制诸如硬盘、软驱、键盘、鼠标、内存等周边设备。目前的主板结构主要有AT和
ATX结构,不同结构的CPU所用的主板不一定相同。一些高价主板也集成
红外通讯技术、
蓝牙和
802.11(Wi-Fi)等功能。
电源供应器
计算机电源供应单元(PC Power supply unit,常直接以电源供应器称之,简称PSU或电源),是电脑的一种电能转换类的电源(有别于电池供电类的电源),负责将标准交流电转成低压稳定的直流电,给电脑内其它的组件所使用。目前一般的电脑
电源供应器都是交换式电源供应器,输入电压自动适应用家所在地点市电参数(而某些产品可能需要用家调整电压切换开关)。不少计算机电源还配备有短路保护,过载保护、过压保护、欠压保护、过流保护、温度保护等功能,保证电源供应器及其供电的设备的正常稳定工作,其中不少保护功能被列为行业标准。另外,一些功率较大的电源供应器,也会配备被动(无源)式或主动(有源)式的功率因数修正(PFC)技术,而这个也成为行业标准。无源功率因数修正通常是采用电感电容补偿电路或是
填谷式电路实现,功率因数通常能达到0.7至0.9;而有源功率因数修正则更为复杂但可获得最高达0.99的高功率因数。为了控制电源供应器的发热,也有
电源转换效率的下限限制,像是非正式行业认证的80 PLUS规范认证。
现时常用的ATX规格PC
电源供应器输入电压一般为100V至250V之间自动适应,输入交流电频率频率50Hz或60Hz,输出12V、5V及3.3V三种稳定的直流电压。最新的ATX规格是2008年中发表的ATX 2.31版。
存储控制器
常见的存储控制器有适配器,如声卡、显卡。
适配器(Interface Card,Adapter)是计算机和周边硬件的沟通桥梁,举例:屏幕、键盘、
光盘驱动器、打印机、硬盘……等,每一样都是通过适配器传输数据才可运作。现在计算机多有内置适配器,如有需要才会再加外接适配器。
声卡是
多媒体电脑中用来处理
声音的接口卡。声卡可以把来自
话筒、
收音机、
录音机、激光唱机(
镭射影碟)等设备的语音、
音乐等
声音变成
数字信号交给
电脑处理,并以文件形式存盘,还可以把
数字信号还原成为真实的
声音输出。声卡尾部的接口从
机箱后侧伸出,上面有连接
麦克风、
音箱、
游戏杆和
MIDI设备的
接口。
显卡(Video card、Display card、Graphics card、Video adapter),是个人电脑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用途是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显示器,并向显示器提供逐行或隔行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组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
可携存储设备
CD
激光唱片,又称镭射唱片(Compact Disc,CD),是一种用以存储数字数据的光学盘片,原被开发用作存储数字音乐。CD在1982年面世,至今仍然是商业录音的标准存储媒体。
在CD尚未发明之前,音响系统都是属于模拟信号,音乐的来源大多是30公分直径的密纹唱片、收音机以及录音机等,CD发明之前就没有数字音响。
快闪存储器
快闪存储器(英语:flash memory),是一种电子式可清除程序化只读存储器的形式,允许在操作中被多次擦或写的存储器。这种科技主要用于一般性数据存储,以及在电脑与其他数字产品间交换传输数据,如
储存卡与
U盘。闪存是一种特殊的、以宏块抹写的EEPROM。早期的闪存进行一次抹除,就会清除掉整颗芯片上的数据。
闪存的成本远较可以字节为单位写入的
EEPROM来的低,也因此成为非易失性固态存储最重要也最广为采纳的技术。像是PDA、笔记本电脑、数字随身听、数码相机与手机上均可见到闪存。此外,闪存在游戏主机上的采用也日渐增加,藉以取代存储游戏数据用的EEPROM或带有电池的
SRAM。
闪存是非易失性的内存。这表示单就保存数据而言,它是不需要消耗电力的。与硬盘相比,闪存也有更佳的动态抗震性。这些特性正是闪存被移动设备广泛采用的原因。闪存还有一项特性:当它被制成储存卡时非常可靠──即使浸在水中也足以抵抗高压与极端的温度。闪存的写入速度往往明显慢于读取速度。
虽然闪存在技术上属于
EEPROM,但是“EEPROM”这个字眼通常特指非快闪式、以小区块为清除单位的
EEPROM。它们典型的清除单位是字节。因为老式的
EEPROM抹除循环相当缓慢,相形之下快闪记体较大的抹除区块在写入大量数据时带给其显著的速度优势。闪存最常见的封装方式是TSOP48和BGA,在逻辑接口上的标准则由于厂商阵营而区分为两种:ONFI和Toggle。手机上的闪存常常以eMMC的方式存在。
移动硬盘
移动硬盘,原是用于
笔记本电脑的专用小型
硬盘,由于其轻便、易携的特色,也用于不同
电脑之间发送文件。另外普通的
电脑硬盘通过硬盘盒或其他转换接口设备,也能做到移动硬盘的效果。通常采用
USB接口与计算机连接,现也有以
eSATA、
USB 3.0(A/B以及最新的C型)、ThunderBolt(MiniDP、USB-C连接端口)接口与计算机接入的。
内置存储器
硬盘
硬盘是固定在计算机中 的外部存储器,是外存储器中最重要的磁存 储装置,在大、中、小型计算机中都要配置 硬盘,以提高计算机的功能。硬盘技术涉及 到精密机械加工、微电子学、
计算机技术、磁 学、力学、化工工艺和新材料等学科,是现 代科学技术高度密集的产品。
早期的硬盘是卧式固定头多片盘,小型 出现后开发出单片可换式硬盘。后来开发的 浮动可移动磁头的单片和多片硬盘成为了硬 磁盘的典型结构,进入80年代后,微机不断 发展,硬盘的尺寸逐步减小,而其容量不断 增加,其经历了从2.03dm (8in)、1.33dm (5.25in)、8.26cm (3.25in) 到 6.4cm (2.5in) 发展,现在主要使用的是8.26cm (3.25in) 和6.4cm (2.5in)。
硬盘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盘片、磁头、
主轴电机、磁头定位机构、盘腔、空气净化 器、接口电路和电源。盘片一般用铝合金或 玻璃作为盘基,盘面涂有一层很薄的磁性材 料。盘片安装在一个以恒定高速旋转的主轴 上,转速通常为3600r/min,在每个盘面的 上、下两面均配有一个读写磁头,这些磁头 装在一个磁头定位机构上,载着磁头内向主 轴或外向盘片的边缘移动。
硬盘的主要优点:(1)非常大的存储量, 其容量已可达千万兆以上; (2) 采用随机存 取方式,平均存取时间极短,实现了快速存 取; (3) 由于记录密度高和磁盘转速快,硬 盘的传输率很高; (4) 硬盘的结构设计保证 了它有高的可靠性和工作稳定性,一般无故 障时间可达8000~12000h,误码率低于磁带 和软磁盘一个数量级。
磁盘阵列
由多台
磁盘存储器和
阵列控制器构成的一种大容量、快速的联机存储系统。在阵列控制器的统一控制和组织下,各个磁盘存储器可并行运行,因此可对磁盘阵列进行并行存取或交叉存取。与单台大容量磁盘存储器相比,磁盘阵列有存储容量大、传输率高、吞吐量大、可靠性高、
存取速度快等优点。磁盘阵列可由几台磁盘到几百台磁盘组成。它的性能价格比优于单台大容量磁盘存储器,因此近期发展很快。为满足存储容量与速度的要求,不但巨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乃至小型计算机、工作站都广泛采用磁盘阵列。为了提高
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的容错能力及可靠性,采取了多种技术,例如,镜象容错技术、汉明检验码技术、奇偶检验码技术等。阵列控制器一般由微处理器、高速缓冲存储器和接口部件等组成,其任务是接收主机命令,解释和分解命令、形成控制信号,回收磁盘存储器的工作状态信号,协调磁盘阵列各部分的工作等。磁盘阵列存储技术已用于构成CD ROM阵列,以作后备存储器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