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仿真技术》是2009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作者是赫培峰 崔建江 潘峰。
计算机仿真技术 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利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成果建立被仿真的系统的模型,并在某些实验条件下对模型进行动态实验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具有高效、安全、受环境条件的约束较少、可改变时间比例尺等优点,已成为分析、设计、运行、评价、培训系统(尤其是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本书介绍了计算机仿真技术基础,系统模型建立的方法论,连续系统
数值积分,离散事件
系统仿真,
面向对象的仿真,
高层体系结构,嵌入式仿真系统与冷连轧优化仿真,仿真模型的校核、验证与认可,实时仿真系统的规划与构建,钦液运输仿真系统研究,
伺服控制实时仿真系统应用,基于MATIAB/
Simulink的建模与仿真。
本书可以配合各种工程、理论研究用的教材进行学习和科研,特别是当前普遍关心的模型化处理方法的研究,使用
仿真技术的方法,将各个关键环节连接起来,提高生产和研究的层次。通过一些工业过程中的实际课题介绍了“系统仿真”领域的内涵和新成果,这些内容将对大学生、研究生与科研工作者从事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帮助。前面几章内容用一些最简单的例题引入仿真和建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可以作为高等学校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和毕业设计读本;后面几章内容是专门为研究生和高层次的研究者编写的,对于研究理论及工程中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仿真是对现实系统的某一层次抽象属性的模仿。人们利用这样的模型进行试验,从中得到所需的信息,然后帮助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某一层次的问题做出决策。仿真是一个相对概念,任何逼真的仿真都只能是对真实系统某些属性的逼近。仿真是有层次的,既要针对所欲处理的客观系统的问题,又要针对提出处理者的需求层次,否则很难评价一个仿真系统的优劣。
传统的
仿真方法是一个
迭代过程,即针对实际系统某一层次的特性(过程),抽象出一个模型,然后假设态势(输入),进行试验,由试验者判读输出结果和验证模型,根据判断的情况来修改模型和有关的参数。如此迭代地进行,直到认为这个模型已满足试验者对客观系统的某一层次的仿真目的为止。
模型对系统某一层次特性的抽象描述包括:系统的组成;各组成部分之间的静态、动态、逻辑关系 ;在某些输入条件下系统的输出响应等。根据
系统模型状态变量变化的特征 ,又可把系统模型分为:
连续系统模型——状态变量是连续变化的 ;离散(事件)系统模型——状态变化在离散时间点(一般是不确定的)上发生变化;混合型——上述两种的混合。
用于仿真的计算机。20世纪50年代的仿真机大部分是以
电子模拟计算机为主机实现的,在部分特殊应用领域内也有以
液压机、气压机或阻抗网络作为主要模拟设备的。由于电子模拟计算机的精度较差等缺点,从70年代初开始 ,数字模拟混合仿真机得到发展。
从70年代末起,以数字机为主机的各种各样专用和通用仿真机得到普及和推广。由于高性能
工作站、
巨型机、小巨机、软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引人瞩目的进展,在80年代内人们对智能化的仿真机寄予希望,也在综合集成数字仿真和模拟仿真的优势的基础上 ,设计出在更高层次上的数字模拟混合仿真机,在一些特定的仿真领域内,这种智能仿真机和高层次的数字模拟仿真机都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随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在仿真机中也出现了一批很有特色的仿真工作站、小巨机式的仿真机、巨型机式的仿真机。80年代初推出的一些仿真机,SYSTEM10和SYSTEM100就是这类仿真机的代表。仿真系统 为了建立一个有效的仿真系统,一般都要经历建立模型、
仿真实验、数据处理、分析验证等步骤。为了构成一个实用的较大规模的仿真系统,除仿真机外,还需配有控制和显示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