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角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
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劝告周王不要疏远兄弟亲戚而亲近小人的诗歌。全诗八章,每章四句。前四章告诫统治者要兄弟相亲,给下民作出表率;后四章反复申说君民相处之道,或君子御民之术。此诗前半用赋,后半用比兴,取喻多奇,因而产生“光怪陆离,眩人耳目”的艺术效果,其实各章之间有内在脉络流动,且有机交融,浑然一体。
作品原文
小雅①·角弓②
骍骍角弓③,翩其反矣④。兄弟昏姻⑤,无胥远矣⑥。
尔之远矣⑦,民胥然矣⑧。尔之教矣⑨,民胥效矣⑩。
此令兄弟⑪,绰绰有裕⑫。不令兄弟⑬,交相为瘉⑭。
民之无良⑮,相怨一方⑯。受爵不让⑰,至于已斯亡⑱。
老马反为驹⑲,不顾其后。如食宜饇⑳,如酌孔取㉑。
毋教猱升木㉒,如涂涂附㉓。君子有徽猷㉔,小人与属㉕。
雨雪瀌瀌㉖,见晛曰消㉗。莫肯下遗㉘,式居娄骄㉙。
雨雪浮浮㉚,见晛曰流㉛。如蛮如髦㉜,我是用忧。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小雅:《诗经》中“雅”部分,分为大雅、小雅,合称“二雅”。雅,雅乐,即正调,指当时西周都城镐京地区的诗歌乐调。小雅部分今存七十四篇。
②角弓:两端用兽角装饰的弓。
③骍(xīng)骍:弦和弓调和的样子。一说赤红色。
④翩:此指反过来弯曲的样子。
⑤昏姻:即“婚姻”,指姻亲。
⑥无:不要。胥(xū):相,互相。远:疏远。
⑦尔:你,指周王。
⑧民:人,指亲属。胥:皆,都。然:这样。
⑨教:教导。
⑩效:仿效,效法。
⑪令:善,指兄弟友善。
⑫绰绰:宽裕舒缓的样子。裕:宽大。
⑬不令:不善,指兄弟不相友善。
⑭瘉(yù):病,此指残害。
⑮无良:不善。
⑯相怨一方:相互怨恨。一方,另一方,对方。
⑰受爵:接受官爵、俸禄的意思。让:谦让。
⑱亡:通“忘”。
⑲老马:指不和兄弟背后的老人。反为驹:回头照顾自己的马驹。一说意为老马反而像小马驹。
⑳饇(yù):饱。
㉑孔:恰如其分。一说多,很。
㉒猱(náo):猿类,善攀援。
㉓涂:泥土。附:沾着。
㉔徽:美。猷(yóu):道。
㉕与:从,属,依附。
㉖瀌(biāo)瀌:下雪很盛的样子。
㉗晛(xiàn):日气。曰:语助词。消:消融。
㉘遗:通“隤”,柔顺的样子。
㉙式:用,因。居:通“倨”,倨傲,傲慢。娄:借为“屡”,每每,屡次。
㉚浮浮:厚积的样子。一说与“瀌瀌”同义。
㉛流:犹“消”,融化。
㉜蛮:周人称南方人为“蛮”。髦(máo):周人对西南夷的称呼。
白话译文
调好角弓绷紧弦,弦弛便向反面转。兄弟姻亲一家人,相互亲爱不疏远。
你和兄弟太疏远,民众就会跟着干。你能言传加身教,民众互相来仿效。
彼此和睦亲兄弟,感情深厚少怨怒。彼此不和亲兄弟,相互残害全不顾。
民众心地如不善,就会相互成积怨。接受爵禄不相让,轮到自己道理忘。
老马当作驹使唤,不顾其后生祸患。如像吃饭只宜饱,又像喝酒不贪欢。
猴子爬树不用教,如泥涂墙容易牢。君子善政去引导,小民自然跟着跑。
纷纷雪花满天飘,一见阳光全融销。居于上位不谦恭,别人学样耍高傲。
纷纷雪花飘悠悠,一见阳光化水流。无良小人像蛮髦,对此我心深烦忧。
创作背景
关于《小雅·角弓》的主题背景,《
毛诗序》已说得相当明白:“《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亲九族而好谗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诗也。”虽然诗中所刺,是否确指
周幽王难以认定,但为王室父兄刺王好近小人,不亲九族,而骨肉相怨的作品是可信的。从社会分析的角度看,这首诗反映的实际上是远自
父系氏族社会沿袭而来的一种宗法思想,也就是以宗族为纽带而相互依存结为政治经济势力的思想。虽然在诗的第一章提及兄弟昏姻,好像是将同姓兄弟与异姓兄弟(姻亲)并说,以至于
何楷以为这首诗是“刺幽王宠任昏姻而疏远兄弟之诗”(《
诗经世本古义》),但从诗第三章两提兄弟不及昏姻可见诗的重点是落在同姓兄弟上的。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小雅·角弓》全诗共八章,取喻多奇,因而给人“光怪陆离,眩人耳目”的感觉,仔细诵读,方可发现各章之间确有内在脉络流动,且有机交融,浑然一体。
第一章开门见山,以形象的比喻挑明了全诗的旨意:完美的角弓,是弓木与弓弦相合而成,稍有不谐,便会分崩离析;兄弟亲友之间,应该相亲相爱,不要彼此疏远。两相联系,说理简洁明了,比喻贴切生动。
第二章紧承上文,从国王的角度,假设正、反两方面的结果来深化上述道理。说明国家风气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君王,只要君王广布德泽,与人为善,人民便会竟相效仿,蔚然成风。否则便会道德沦丧、民风日下。这种方法的运用使说理更加丰厚、深刻,而且在程度上做了广义的推展,使“兄弟友善”越出了家庭的范畴,具有了影响整个国家风气的作用,大大强化了说服力。
第三章则进一步从民众的角度深化所述道理。善良、有修养的兄弟之间的和谐相处,可以彼此受益无穷;而丑恶小人则往往相互攻讦,使兄弟变为仇敌,结果深受其害。
以上三章只是委婉而略带忧伤地讲述一般性的道理,为下文的展开做了铺垫。结合当时的现实背景,不难看出是周王的父兄在遭到冷落后向周王进行规劝和说理,委婉中包含着讥刺,忧伤中带着愤怒。
第四、五章笔锋一转,结合现实,对不良兄弟进行了坚决的谴责。诗人以旁观者的身份,指责人们失掉了兄弟间的美好情谊,彼此怨怼。一面不断地抱怨对方不知相让,一面自己内心贪婪至极,见利忘义。显而易见,这是瞄准对方的指桑骂槐。尤其“相怨一方”一句,抓住了不善良兄弟普遍的龌龊心理,一语点破。所以钟惺说这一句“说尽千古人情”。第五章诗人恢复诗中的对称身份,继续申述,用形象、离奇的比喻说明自己一生不辞劳苦为君王效力,不仅得不到丰厚的薪俸和周到的照顾,而且连起码的生活待遇也没有保障。抱怨之情,谴责之意,溢于言表。
陈子展说这一章“一喻小人不知忧老,又两喻小人须知养老。确似‘父兄’口吻”。这两章与前三章形成鲜明对照。既使所述道理更加鲜明,又使现实的境遇得到更深刻的暴露。
第六章是诗人自我情怀、品德的表露,表明自己和臣民的美好禀性就像猴子爬树,泥浆附着一样是天生的本性,只要君王施仁布德,大家就会相亲相爱,联缀不离。这一章与前三章在意思上并无差别,但在对现实的境况表述之后,使诗章前后得到照应,结构上显得循环往复,气韵上流连不断,艺术上感染力大大增强。
第七、八两章转入收束全诗。在对君王提出恳切希望的同时,又表现了一种失落感,情绪呈现出忧苦色彩。这种结局的造成,表面看是小人作奸引起,其实是君王不施仁政,混淆视听所造成的。作者表面上忧的是小人,骨子里忧的是君王。为了表达难以排遣的忧愁,作者采用了反复的方法,重叠咏唱,把积郁的情怀表述得淋漓尽致。
总体上看,《小雅·角弓》反映了一种典型的封建宗法意识。而且,又表露了浓厚的“君本”观念,将君王置于决定历史的地位上。因此,内容上有较大的局限性。在方法上,此诗结构复杂,富有变化。叙事、说理、抒情交叉出现,显示了作者高超的组织能力。修辞上多用奇巧的比喻和反复,表达了较为丰富的情感,哀怨、愤怒、忧愁,逐层变化,过渡婉转。不足的是有些地方表达得稍嫌晦暗。这大约和诗人的特殊身份有关联。
名家点评
宋代
朱熹《
诗集传》:“兴也。此刺王不亲九族而好谗佞,有使宗族相怨之诗。弓之为物,张之则内向而来,弛之则外反而去,有似兄弟婚姻亲疏远近之意。言骍骍角弓,既翩然反矣。兄弟昏姻,则届可以相怨哉?”
明代
孙鑛《批评诗经》:“少微婉,多切直,然新意新语竟出,风骨自奇高。”
明代
钟惺《评点诗经》:“‘相怨一方’,说尽千古人情。‘受爵不让’是相怨之根。故‘老马’以下皆承此意。”
清代
方玉润《
诗经原始》:“诗中无刺谗语,唯疏远兄弟而亲近小人,是此诗大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