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桥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观音桥(Guanyin Bridge),原称三峡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白鹿镇玉京村庐山栖贤谷内,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是中国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历史沿革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观音桥始建。
建筑格局
观音桥为单孔石构,长24.2米,宽4.1米,高9.8米,横跨三峡涧,桥下涧水深至三四十米。现存桥身除桥面石栏杆为清朝时期加建,其余均为宋朝时期原物。
建筑特点
观音桥桥面以大石铺成,两侧砌石栏杆,南北两端各设石阶四级。桥孔由五道并列券组成,共用一百零五块各重约1吨的花岗石,采用榫卯接合,筑成拱券极为坚固,设计精湛独特。拱上刻有“维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桥”“江洲匠陈智福、智汪、智洪”等铭文。
观音桥以两岸花岗岩山体的天然岩石作桥基,其坚固的基础足以承受拱券传递的压力。桥底溪谷上游还有人工设置的抵柱石,又称“棺材石”,可以减弱上游水势对墩台下面天然岩体的冲击。
观音桥采用与赵州桥一样的并联砌置工艺,既相对独立又联成一体,由七道单券并列组成,采用四种榫卯开口的形式,八种规格的券石尺寸,券石渐弯呈弓形,首尾相衔,榫卯相扣,保证了单券的整体性,便于建造和维修。七道单券横向间通过腰铁连接成一体,对桥梁的整体刚度和横向稳定性起到很好的作用。
观音桥用糯米浆、桐油调和石灰灌填石缝,又以糯米浆拌和三合土,覆盖在拱背上。这种填料的力学性能和混凝土类似,具有较高的抗压、抗拉和抗剪强度,同时还具有防水性能,使雨水渗入不了拱券石缝。
历史文化
往来山南北十余日,以为胜绝不可胜谈,择其尤者,莫如漱玉亭、三峡桥,故作此二诗。最后与摁老同游西林,又作一绝云:“横看成岭侧成峰,到处看山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仆庐山诗尽于此矣。——北宋·苏轼记游庐山
三峡波涛饱溯沿,过桥雷电记当年。江声仿佛瞿唐口,石角参差滟滪前。应有夜猿啼古木,已将秋叶作归船。老僧未省游巴蜀,松下相逢问信然。——北宋·苏辙《三峡石桥》
栖贤与楞伽,初本共一山。古潭宅神龙,睡醒厌久跧。是夕起雷雨,震得天地翻。此山拆为两,一溪断中间。下窥黑无地,上攀青到天。从此两禅寺,路绝不往还。祖师见之笑,弹指降神奸。问天借横蜺,搭渡溪两边。倒倾千崖雪,飞下一玉渊。余怒尚雷吼,声拔诸峰根。我来不能去,轻生倚危栏。忽然心为动,毛骨森以寒。上人指断岸,犹带初拆痕。——南宋·杨万里题栖贤寺三峡桥
又云桥鲁班造,盖谓坚致壮奇,非班乃能造耳,非谓真造于班也。——明·王棉《游栖贤寺观三峡桥记》
文物价值
观音桥是中国古代南国桥梁建筑工程的杰作,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文物保护
1988年1月13日,观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观音桥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白鹿镇玉京村庐山栖贤谷内。
交通路线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人民政府距离观音桥约9.3千米,驾车约17分钟。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3 02:1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建筑格局
建筑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