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村窑,古代瓷窑。在今广州西村,故名。所产
瓷器多数
外销,五十年代对窑址进行大规模发掘与清理。
简介
西村窑是广州著名的本土窑口,旧址位于广州西村一带。西村窑陶瓷挂釉均匀,温润如玉,开片纹理优美,以生活器皿为主,器型丰富,独特且耐用,产品出口东南亚、阿拉伯、非洲、欧洲等。
产品
西村窑始于晚唐,盛于五代和
北宋。胎色白,釉色以青釉为主,也有米黄、黑、酱色和褐色等。有
青白瓷、
青瓷及黑瓷三种,以青白瓷为主,器物造型繁多,凤头壶及刻花折沿大盘可代表其特色;青瓷
印花缠枝菊纹碗与陕西
耀州窑风格相同,显系受后者影响。青白瓷宋代大量外销,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古遗址出土瓷器。
中,均有发现。
所产瓷器大多外销。其次产品特征和鉴定要领是:
(1)胎色白中显灰,胎质坚致。
(2)器物造型多样,有
盘、
碗、
壶、
杯、
盆、
盒和玩具等。凤头壶及刻花折沿大盘可代表其特色。
(3)装饰以
印花、
刻划花及
彩绘为主,青白瓷刻花加褐色彩绘是其特有品种。此外,在青白瓷刻花大碗上部,刻划一条宽带形缠枝花卉,在其它宋代瓷窑中也很少见。
(4)青瓷印花盘、碗,里印缠枝菊花纹,内心一朵团花,外壁刻斜线装饰,与陕西耀州窑同类产品风格雷同,显系受耀州窑影响。
其它
器型风格
西村窑烧制的器皿以碗、盘、碟、洗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因产品主要销住东南亚,在产品上就必须适应东南亚国家的生活需要,小型杯、瓶、罐等器的出现与大量生产与此不无关系。西村窑器物中也反映了一些外来影响,凤头壶是其中的一例。凤头壶在唐代比较盛行,三彩、白瓷与青瓷的凤头壶在北方地区常有出土,它接受了波斯金属器鸟形壶的形制,但陶瓷匠师们赋予我国传统风格的凤头形象,创烧了具有我国民族风格的凤头壶。宋代凤头壶出现在长江以南地区,西村窑、潮州窑遗址都发现了青白釉凤头壶标本,广州、福州出土有宋代青白釉凤头壶完整器物,而在北方宋代瓷窑中迄今未发现凤头壶标本。这与宋代广州、泉州贸易港的对外繁盛的贸易有关,同时也看出唐代陶瓷输出是沿西北的丝绸之路,宋代以后转移到海路。窑址不少器物与同时期广东潮州窑相同之处很多,如青白釉刻花小碗,碗心都凸起一小的圆饼、青白釉半高足小杯,青白釉浮雕莲瓣纹炉以及青白釉壶、青白釉洗形口小瓶等等,两窑都具共同特征。
装饰技法
西村窑的装饰技法也多种多样,有刻花、划花、刻划花、印花、彩绘、点彩、浮雕、捏塑八种,在一件器物上有兼用两种或三种装饰方法的,在宋代其他瓷窑也有此情况,八种装饰技法之中最具西村窑特色的为彩绘和点彩。这两种装饰是在坯体经过刻花或划花之后,再进行彩绘或点彩,在器物上进行双重装饰,这种以双重装饰技法在其它瓷窑很少见。西村窑出土的彩绘盘或碗,口径一般都较大,在25~35厘米之间,彩绘纹饰呈黑褐或酱褐色,题材为折枝花卉,笔法简练,线条粗放,下笔后一气呵成,不加修饰,也无重笔,显得自由奔放。点彩也见之于同类大件盘碗的里部,在刻划的纹饰上画龙点睛的点上几点或十几点褐色圆点,使纹饰更为醒目,加强了装饰效果;此外,在小件器物上也点上几点,在瓶口、碗口、瓶肩上、盒盖上、枕面上所见较多,一般多为独立的圆点,在枕面上除一周点圆点之外,中心部位彩绘一折枝花卉,花左右侧又点以花蕊式的纹样,由中心一点,外围6点组合而成,这种装饰方法在江西、浙江北宋墓出土
青白瓷枕上也可见到。广东地区彩绘装饰还出现在南海
官窑,在青釉上施加褐色彩绘,但南海官窑彩绘装饰比西村窑早。
文化传承
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回忆录。翻开中国这本回忆录,我们处处可见陶瓷艺术的身影,包括她的名字china,这片土地上代代传承着灿烂的陶瓷文化。唐代的陶瓷艺术浑厚富丽、宋代的陶瓷艺术简约典雅、元代陶瓷艺术粗犷豪放、明代陶瓷艺术雄浑大气,清代陶瓷艺术精细富贵,而现代陶瓷艺术因文化的广阔性,以其精巧的装饰美、梦幻的意境美、陶艺的个性美、独特的瓷艺美,形成了特有的陶瓷文化。
久居广州,我始终没有感到这座城市有多少文化的味道。抑或说这座城市拥有更多的品格贴切。这种品格源于从海边渔村崛起的城市历史,源于在各地奔走拼搏做生意所积淀的英雄足迹,这种品格是精细的,广阔的,创新的,是古老灿烂的岭南文化。和北方处处都是昨日建筑文化的氛围不同,更与小桥流水、散发着婉约诗文的江南不同。
然而我错了,我忘记这座城市有着2000多年的建城历史,忘记了十三行,忘记了南越王,直到我遇见了西村,才唤醒了我关于岭南厚重文化的感觉。
900多年前,这里曾经灯火通明,处处闪动的是人们忙碌的身影,他们在做着令后人们惊叹不已的事;
900多年后的今天,这里一片幽静,但依然弥漫着陶瓷特有的芬芳。
在西村这块风水宝地上,清未名人张之洞择地创办广雅书院,培育世之良材,余荫附近乡里,闻名近代中国,远播海外各方。西村窑文化的崛起,使广雅路上又多一瑰宝。据史料记载,西村窑窑址位于广州西北的西村增埗河东岸岗地上。南北长1公里多,残存废瓷堆积3处,其中以皇帝岗最大,是西村窑场的主要遗存。早在北宋时期,西村已成为广州规模颇大的民窑生产基地,集中在增埗河东岸一带,以烧青白瓷为主,远销到现南洋、
阿拉伯国家等地。宋室南渡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迁往临安,泉州港成为当时第一大港。广州港开始衰落,依赖广州外销的西村窑也停止了生产。位于广州市越秀山镇海楼的“广州博物馆”公开展示了珍贵的“西村皇帝岗古窑复原示意图”。在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影响下,一些有识之士正为恢复西村窑文化艺术而努力,让西村窑这块历史瑰宝早日重放异彩。
广雅路传承西村窑文化,便是秉承着复兴西村窑的心愿而生的。陶瓷不仅仅是只是火的艺术,材质的艺术,造型的艺术,而是无数艺术结合升华的美。有识之士因艺术结缘,也因共同的心愿结缘,就是让更多人了解陶瓷,传承传统文化。广雅路西村窑文化工作室既是一个可供体验学习和展示的空间,也是一个可为艺术爱好者品味交流的空间。古往今来古窑这么多,但真正传承下来的确实很少。而工作室之所以选址广雅路文化街,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美好陶瓷艺术器皿的初心在此实现,而不希望西村拥有900多年的西村窑文化的根在此流失。为发扬西村窑文化,有识之士也将计划在广州各个区开设西村窑文化系列类型的工作室等分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西村窑文化类型的工作室一点点的努力之下,终将重现西村窑的繁荣,将西村窑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唤醒西村窑文化,传承中华民族魂
作为
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而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孕育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民族文化。习总书记一直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实现中国梦必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精神滋养,因为文化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美国以基督文化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美国文化是他们的精神家园;中东的
伊斯兰文化是他们的精神家园;而由传统文化发展而来的当今中国文化,则是我们
华夏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古往今来,我们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虽然在漫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很多传统文化都已经成为记忆,但是我们当代人对传统文化的唤醒,必然会帮助我们更好地传承民族魂。
现在我国的古文化街在各地都有很多,这些古文化街的意义不只在于宣传那些传统文化,更在于让我们去传承民族精神。在广州西村“广雅路古文化街”的建设中,唤醒西村窑文化的项目是重中之重,主要是将古文化街的内涵丰富起来,把传统的文化素养融入到人民生活之中,更好地推动民族精神的建设,进而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西村窑是我国北宋时期广东地区著名的民间瓷窑,它的存在已在广州西村地区被考证,特别是它的产品在东亚、东南亚一些国家常有出土。由此可见,西村窑是一个以生产外销陶瓷为主的窑。这些外销陶瓷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碗、盘、盆、瓶、罐、盒、灯、烛台、枕、漏斗、狗俑等40余种,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许多器皿还有不同的款式,深受海内外人民喜爱。西村窑陶瓷的大量外销,不仅得益于当时国内外社会生活状况,也反映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与中国陶瓷的大发展以及北宋政府的海贸政策有密切的关系。陶瓷是人类发展史中的一类重要艺术品,而陶瓷又是我们中国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宋代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在当时它不仅表现在官窑和民窑这两大系统的蓬勃发展,还表现在外销瓷窑体系的庞大与兴盛。近些年来,在西沙群岛及东南亚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都发现不少西村窑陶瓷,这些都引起了中外学者对西村窑陶瓷的关注与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西村窑陶瓷在那个时期外销的兴盛。
西村窑在我国历史记载中作为陶瓷的代表作品之一,经常远销国外,而在外销贸易中也为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让世界看到了我们在陶瓷艺术上所发展起来的无与伦比的精湛工艺。
在历史的发展中,总会有一些东西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作为商人逐利而产生的西村窑作品,到了南宋的时候便很快走向了消亡。宋室南渡后,随着政治、经济中心迁往了临安,泉州港凭借着当时有利的地位迅速崛起,成为当时的第一大港。商人见利,纷纷前往泉州,广州港开始衰落,依赖广州外销的西村窑也停止了生产。
在当今的中国,经济在腾飞,而文化产业也在迅速发展,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我们又有着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尤其在广东这个文化教育强省。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传统文化暂时消失了,但是在当下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时期,我们必须复活西村窑古文化,因为每段古文化都孕育着他独特的民族精神。而当下正有一班“追梦人”——在全力打造广雅文化街的同时,正为唤醒沉睡千年的西村窑文化努力着。也许只有梦想成真,他们所追求的“梦”才会醒;也只有传承民族魂,才能实现“中国梦”。砥砺前行,唯有志者成之;让我们一起以梦为马不负青春韶华,扬鞭策马共筑美好中华。
广州市荔湾区西村广雅文化街正在举办庆祝元旦一一西村窑湾区文化嘉年华活动。荣获“中国陶艺大师”称号的
霍然均和
霍嘉俊父子创作展示的《中国牛》《红牛》《神牛》等栩栩栩如生,牛气冲天的牛雕塑陶瓷作品,更是吸引市民驻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