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国家
西方意识形态占主流的国家
西方国家,指西方意识形态占主流的国家。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时间有着不同的定义。现主要指五眼联盟欧洲联盟国家,因为这些国家的文化一脉相承。
主要特征
英国汤因比《历史研究》:“西方和西方化国家走火入魔地在这条充满灾难、通向毁灭的道路上你追我赶,因此它们之中任何国家都不可能有眼光和智力来解救它们自己和全人类。”
思想启蒙
中国思想的发现,为欧洲,尤其是法国的任何梦寐以求地想摆脱暴政修道院生活的人提供了论据。因为,中国确实存在着一种丰富多彩的、最为兴旺发达和最为精美雅致的文明。
文化
西方文化是欧洲(除东欧外)、北美人民长期历史活动的产物。它起源、发展、成熟于欧洲,20世纪扩展到南北美洲、大洋洲等广大地区并影响了全世界,是一种扩张性文化。
西方文化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希伯来文化,由14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6世纪的宗教改革、17世纪的科学革命和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的工业社会,使西方文化日趋完善成熟。20世纪50-60年代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一些西方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西方文化也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饮食
对比注重“味”的中国饮食,西方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
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但各吃各的,互不相扰,缺少了一些中国人聊欢共乐的情调。
信仰
民众多信奉基督教天主教等,以教堂为主要的精神建筑,多使用拉丁字母,文化上多继承悠久历史的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
社交
在英语国家,拜访某人需事先预约,忌突然造访。否则,受访者会感到不快,因为这突如其来的拜访打乱了工作安排,给他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约好的拜访一般要准时,但习惯上,尤其是宴请或聚会,美国人习惯晚3—5分钟到达,晚10分钟也是没有问题的,这是为了给女主人一点换衣化妆的时间。
当然,英语国家的人们还有一个最大的禁忌,那就是个人的隐私。在英语中有句谚语:A man's home is his castle. (一个人的家就是他的城堡。)意思是:一个人的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未经许可,不得入内。个人的事也是这样,不必让别人知道,更不愿别人干预。
询问关于个人的年龄、财产、工资收入、婚姻、恋爱、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私事,就是用另一种方式侵犯了别人的“城堡”。因此诸如“How old are you?”,“What's your income?”,“How much did that dress cost you?”,“Are you married or single?”,“Are you a Republican or a Democrat?”,“Are you Catholic?”这类问题是必须避免问的。如果实在想知道别人这方面的情况,可以先谈谈自己的情况,然后再引对方主动谈出他的情况。
另外,英语国家有用鲜花送礼的习惯,其中也有一些禁忌。首先,送花忌送双数,因为双数的花会招来厄运。也忌讳送白色的花,如白色百合花,被看作是厄运的预兆或死亡的象征。除此之外,给医院的病人送花忌送白色或红白相间的花。
节日
圣诞节是西方的大节日,这个节日的禁忌主要和圣诞布丁联系着。不少西方人认为,搅动布丁能使自己在未来的一年中万事如意。因此,在做圣诞布丁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至少要搅动一下布丁,并许下一个心愿,他们相信这个心愿极有可能实现。但要注意,搅动布丁只能按顺时针方向,不能逆时针方向;许下的心愿不能告诉任何人。
在西方信奉基督教的国家里,大多数人都信奉耶稣被叛徒出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而受难的故事。为了纪念他设立了“耶稣受难节”,时间是每年复活节前最临近的那个星期五。西方人一般认为这是一个不吉祥的日子。在这一天,绝对不能从事与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有象征性联系的事情。如理发﹑给马钉马蹄铁,以及一切要钉钉子的木工活。
古代中国的“西方国家”
西方国家也是古代中国人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地理划分的概念,现代用法则与“西方世界”同义,明朝初期以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中间为界,以东称为东洋,以西称为西洋,故过去所称南海、西南海之处,明朝称为东洋、西洋,且暹罗湾之海,称为“涨海”。
东西格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出现了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两极对峙格局和冷战,通常将二者的关系称为东西方关系。虽然“阵营”已不复存在,但“西方国家”一词依然沿用。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9 14:07
目录
概述
主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