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
西安交通大学下设二级学部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Faculty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是西安交通大学下设的二级学部。
历史沿革
1908年,交通大学时任校长唐文治先生创建电机专科。
1912年,电机专科改为电气机械专科。
1928年,电气机械专科被扩充为电机工程学院。
1937年,电机工程学院改为电机工程系。
1957年,交通大学西迁后成立无线电工程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学科的发展分成电子工程系、信息与控制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1994年,三系重新合并成立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2018年底,西安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部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学部设有7个学院,开设8个本科专业。
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自动化、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计算机试验班(H)
师资力量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学部有教职工584人,其中教授152人,研究员8人,副教授193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27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8人(含双聘院士7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际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IEEE Fellow)7人,入选国家级各类人才计划40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2人,陕西省高层次人才22人,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陕西省教学名师9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侯洵(双聘)、姚熹(专职)、王占国(双聘)、姚振兴(双聘)、张国伟(双聘)、姚期智(双聘)、郝跃(双聘)、王巍(双聘)、管晓宏(专职)
国家级教学名师:冯博琴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姚熹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陈娟、胡成臣王慧明孙宏滨梅魁志、王杰、方吉祥葛晨阳、黄华、杨新宇、张彦鹏翟桥柱刘均李振荣宋擒豹、高峰、魏晓勇吴朝新薛建儒赵季中桂小林牟轩沁、汪宏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刘贵忠侯义斌殷勤业
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徐友龙
陕西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徐友龙
学科建设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学部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交叉学科、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类别:电子信息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交叉学科
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类别:电子信息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学部有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2017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2022年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A-,信息与通信工程获得B+,软件工程获得B;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控制科学与工程获得A+。
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物理电子学、通信与信息系统
教学建设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学部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7门。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学部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专业(专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中心;1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5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国际合作基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多模态碎片化知识挖掘、融合与应用,大规模网络化系统的优化、安全与信息服务,智能化视觉信息处理理论与实现技术
国家专项实验室:电子物理与器件国家专项实验室、精细功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国家专项实验室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数据广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物理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网络与网络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子陶瓷与器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陕西省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先进储能电子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微纳电子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智能测控与工业大数据处理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并行与分布式数据处理工程研究中心、陕西省智慧网络与泛在互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科研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国际电介质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先进储能电子材料器件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认知科学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可视媒体计算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固态照明工程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信息工程科学研究中心、微软智能信息处理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室、西安交大-松下电工联合PLC实验室、西安交通大学-IBM联合研究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电子材料研究所、电脑信息技术研究所、光电技术与太阳能研究所、真空微电子与微电子机械研究所、图像处理与识别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研究所、计算机系统结构与网络研究所、物理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研究所、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所、控制工程研究所、大智联合IC研究中心、数据广播研究中心、系统工程研究所、电子物理与器件研究所、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中心、信息工程研究所、新型计算机研究所、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工程研究所、微波工程与光信息技术研究所、综合自动化研究所、炬力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网络化系统与信息安全研究中心、波动与信息研究所、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近五年来,学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436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国防军工科研项目共42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530余篇、EI学术论文5421余篇、出版专著53部,获国家科技奖1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0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23余项。
合作交流
据2023年5月西安交通大学官网数据,学部已与美国、法国、荷兰、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院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采取与国际院校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方式培养人才。
文化传统
学部徽志以开口齿轮为外圆,与学校校徽上的齿轮遥相呼应,代表学部学科为工科;内部融合“E”“I”“E”,代表学部英文名称中的“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电子与信息),并通过点和线组成的网络相连接,代表电子与信息时代万物互联,体现学部学科体系。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学部简介.电子与信息学部.
电信学部.西安交通大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9 11:3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