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西南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成立于1996年,其前身为1940年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专修科,是我国师范院校中最早设置音乐专业的院系之一。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近12000平方米教学用房,其中有7074平方米新综合教学楼和4200平方米学生琴房楼各一幢,院藏图书资料15000余册,音像资料6500余盒(盘),钢琴近200台、其中演奏平台钢琴3台(斯坦威、门德尔松和雅玛哈),中西乐器300余件,还有价值100余万元的音响、电教设备。
学院现有教职工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6人,外聘教授16人。
学院下设音乐教育、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四个系。含声乐、钢琴、理论、器乐、舞蹈等五个教研室、交响乐团和后勤行政部门。
学院设有音乐学(师范)、音乐学(非师范)、国家级普通高校特色专业——音乐表演及舞蹈学四个本科专业,同时招收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学院实行弹性学分制教学计划,开设有专业必修课、专业任选课、专业限选修课等。目前在读全日制本科学生680余人,硕士研究生10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
近年来,该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曾先后邀请美国日本俄罗斯德国等专家学者来该院讲学;邀请美国、瑞士、德国、非洲等演出团体来该院交流演出。现与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马来西亚IUCTT大学、泰国清迈府西北大学等音乐院校建立友好学校,互派访问学者、教师、留学生等加强交流;同时拟合作互认学分培养学生,或以1+3+1共同培养本硕连读的方案等项目。
学院办学方向明确,严格教育质量,实行学分制教学,不但培养出了一批在国内、国际获奖的表演艺术方向的学生以及在国内各高校任教的著名专家学者,同时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队伍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历史沿革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前身为1940年成立的原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1950年,西南师范学院成立,即设音乐系,开始招收音乐本科专业,1963年至1980年一度更名为音乐与汉语言文学系,招收双专业,后恢复原名。1984年获得音乐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发展为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05年7月随西南大学组建而更名为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历届系主任、院长
杨仲子(中央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乐院院长)
1940年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专修科主任
吴伯超(中央音乐学院前身--国立音乐院院长)
1940-1942年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专修科主任
张洪岛
1942-1947年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专修科主任
许可经
1947-1950年任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
1950-1972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
赵令庄
1972-1979年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
李滨荪
1979-1984年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主任
冯鄂生
1984-1987年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
薛世民
1987-1995年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主任
李方元
1995-1998年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戴雄
1998-2005年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2005-2008年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张友刚
2008年至2012年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郑茂平
2012年至今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院长
历届党总支、党委书记
李淑如 张伯华 张竞华 田志远 张聪
1950-1972年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党总支书记
刘远智 任承佑 汪兴高
1972-1984年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党总支书记
席德莉
1984-1987年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党总支书记
谯述琼
1987-2000年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书记
冉光彪
2000-2003年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
张友刚
2003-2005年任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2005-2008年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叶荫
2008年5月至2017年10月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罗义文
2017年10月-2022年9月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魏培修
2022年9月至今任西南大学音乐学院党委书记
历任教授
穆志清(1889年—?)曾用名穆金朴,男,汉族,北京人。1910年北京音乐学院毕业,1910年—1922年先后任北京音乐学院管弦乐班、上海国际管弦乐团、北京国际管弦乐团管乐首席,1922年9月—1939年任北大音乐研究会、上海艺专、广州艺术学院、成都艺专音乐教授。1939年11月—1950年任重庆全国抗敌音乐协会理事、重庆军乐学校教官、上海特勒军乐专修班简三教官、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安局宣教科音乐队特聘教导员,1950年9月西南人民艺术学院音乐教授。1951年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兼职教授。
许可经(1904年9月—1972年11月)男,汉族,四川三台人。1925年考入北京国立大学攻读文科,同时就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留学法国巴黎,先后在里昂音乐学院,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院专攻理论作曲。在法期间,参加了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进步学社“梓光社”。1932年回国后,拒绝了国民党政府和地方军政要人委以局长、县长等职,毅然选择了音乐教育事业,先后在上海厦门大学附中、四川大学艺术科、四川省立师范学校、成都协进中学、重庆第一女子师范学校、重庆一中、重庆职中、重庆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在成都创立四川省艺专音乐科,任科主任,1947年在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并担任系主任。从1950年起一直任西南师范学院教授、音乐系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第三、四、五届重庆市人大代表。从事音乐教育数十年,讲授过:和声学、乐理、音乐史、教材教法等课程,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音乐人才,如罗忠镕,韩德章、魏呜家、郑兴丽、茅地等,他们都已成为专家、教授或领导骨干。出版的声乐作品有《野蔷薇》、《叱咤风云》、《怒潮集》、《救亡进行曲》、《抗战歌曲集》二册、《抗战到底》、《打走日本人》、《保国歌》、《中秋》、《南飞之燕语》、《妇女抗敌歌》、《黄河难童船夫曲》百余首;钢琴曲《鹊桥》、《天安门进行曲》、《农村喜事》、《田间》等10余首;小提琴曲《和平之夜》、《祖国的春天》、《青春舞曲》、《西南景色》等10余首;合唱曲《湖边女》、《黄河难童船夫曲》、《綦江神女》、《阳关三叠》等10余首和数十首管弦乐曲及歌剧音乐写作。
罗宪君(1913年11月—1995年8月)女,汉族,广东南海人。1930年入北京国立师大女子附中音乐组学习,1933年入北京国立师大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学习。1937年在北京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38年至1946年先后在贵州省立乡村师范学校,贵阳女子师范学校,重庆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46年至1949年在台湾台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被聘为教授。1949年放弃台湾优厚待遇,毅然回到大陆受聘于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从1950年起一直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曾任声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理事、执委,重庆市文联委员,一生致力于声乐教学,任声乐表演硕士生导师。在台北师范学院执教期间参加过多场音乐会,以演唱花腔闻名,主要演唱的艺术歌曲、歌剧选曲有:《玫瑰三愿》、《春思曲》、《我住长江头》、《银色月光,光芒四射》、《弥撒曲》、清唱剧《长恨歌》选曲《期望》,歌剧《拉克美》、《诺尔玛》选曲等。1951年组织学生为抗美援朝募捐演出。发表《论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歌曲的衰落》、《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形态与风格比较》、《中国歌曲练习曲》、《视唱练习》等。受教育部委托,主编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声乐曲集》五册。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李滨荪(1915年8月—1988年2月)男,汉族,贵州贵阳人。1934年入北京大学教育系学习,同时在北京万国艺术学院学习声乐。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系。曾在贵州省立乡村师范学校,贵州女子师范学校,重庆白沙国立女子师范学校任教,1946年7月—1949年8月在台湾台北师范学院任教育、音乐两系教授。1949年放弃已考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出国深造的机会,毅然携全家回到大陆,受聘于四川国立女子师范学院。1950年任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教授,曾任音乐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主席,重庆合唱指挥学会顾问,重庆市文联委员,重庆市政协委员,四川省高等院校职称评审委员会音乐学科评审组长,校学术委员。讲授过:音乐欣赏、合唱、指挥法教材教法等课程。培养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专门人才,特别培养出两名音乐心理学硕士。为《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大辞典》两书的心理学卷编写了辞条,主持编写了《抗日战争时期音乐资料汇集重庆新华日报专辑》、《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材》五册、《中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等。参加过歌剧《怒涛》、《焦裕禄》,舞剧《蝶恋花》,组歌《矿山大合唱》的音乐创作。管弦乐作品《小河淌水》、《绣荷包》、《欢迎您,朋友》由中央广播电台多次播放。其中《欢迎您,朋友》获四川省音乐创作奖。
陈玄(1918年2月—2006年)男,汉族,浙江奉化人。1935年—1940年师从斯桂义、苏石林(俄)、赵梅伯等教授学习美声唱法。南京励志社管弦乐队队员。1940年—1943年肄业于国立音乐学院、国立剧专。1945年毕业于国立音乐学院分院声乐系。曾师从应尚能教授。1946年任国立福建音专讲师,福建学院副教授。1949年任香港音乐学院教授。1950年—1957年任北京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歌剧院声乐教研组长、艺委会委员。曾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声乐培训班教务主任,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开办“话剧演员嗓音培训班”。在京期间经常作公开演唱并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担任中央歌剧院歌剧《白毛女》声乐指导,参加“中央慰问团”,在怀仁堂毛主席招待金日成首相的音乐晚会上担任独唱,1979年调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1987年6月评聘为教授,1987年12月退休。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音乐家协会顾问、重庆声乐研讨会会长、四川省嗓音研究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校友会重庆分会名誉会长,中国声乐教学学会顾问。从事声乐教学50多年来,培养了众多音乐人才,如赵方幸、叶林、郭亚非、王必主等。曾在福州、厦门、鼓浪屿、广州、香港、九龙等地举行“独唱会”,并多次在香港“丽的呼声”电台播唱。香港《华侨日报》评他“是位有风格的男中音”。著有《谈声乐教学基本要领》,撰写有《谈周小燕教授声乐教学》、《一代名师应尚能教授》等文章。曾受邀为闽、黔、湘、鄂、川、渝等地的音乐院校或艺术团体讲学授课。
赵光耀(1918年7月—2000年)男,汉族,山东昌乐人,中共党员,教授。1939年山东省立剧院音乐系毕业。在校期间主修音乐理论,兼学民乐及京剧音乐,师从杨少彝先生学习琵琶弹奏,曾演奏过《平沙落雁》、《塞上曲》、《青莲乐府》等曲,师从陈田鹤、刘雪庵、郑志声等教授,专攻理论作曲。毕业后海继续随郑志声教授专门学习理论作曲两年。1942年,任北碚国立歌剧学校和声教师,1944年开始先后执教于自贡、内江、宜宾等地学校。1951年任重庆艺术专科学校和声、作曲讲师,后随校合并为西南师范学院。讲授过基本乐理、歌曲作法、和声学、音乐欣赏、配器、曲式及作品分析等课。1942年,与顾毓秀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合作,谱写大型歌剧《苏武》,继后又与李朴园先生合作谱写了儿童歌舞剧《狮国之歌》,两剧具有抗日救国的重大意义。1945年任内江任教期间创作、出版《光耀歌集》,收入《比期谣》、《滑竿歌》等30余首歌曲。在《西南音乐》、《天津歌声》等刊物发表过歌曲多首。结合教学创作《京剧吹打》、《茉莉花》等钢琴曲,并创编钢琴伴奏多首。编撰有《歌曲作法》、《配器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等教材。著有《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曲式分析》。曾为四川省教育厅编写成人教育教材大纲《曲式概论》。
冯坤贤(1919年11月—2005年)女,汉族,香港归侨,民盟盟员。1943年国立音乐学院、国立剧专肄业。1946年国立音乐学院分院声乐系毕业。师从著名声乐教育家应尚能教授、比利时钢琴教授葛丽华。1954年—1956年师从苏联专家吉明采娃学习“声乐教学专业”。1937年任广州民众教育委员会独唱演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演唱抗日歌曲。广州沦陷前定居香港。任港中山大学合唱团指导,任知用、香江等中学音乐教师。1946年—1949年任国立福建音专声乐讲师,1949年任香港音乐学院副教授。1950年回北京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声乐。1958年调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1988年评聘为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音协顾问、重庆声乐研究会名誉理事、上海音乐学院重庆校友分会理事。从事声乐教学50余年来,培育出大批声乐人才:有的是音乐学院教授、副教授,艺术团体独唱演员及高、中师音乐师资骨干,国外青年歌唱家、音乐家。如王玉文(北京中央歌舞团一级独唱演员)、李晓燕(黑龙江声乐大赛获金奖)、潘幽燕(多次获重庆市声乐比赛一、二等奖)等。《重庆广播电视报》誉之为“培养鲜花的园丁”。曾在福州、香港及九龙举办独唱音乐会,九龙演出歌剧《弥赛亚》,担任领唱,并在《丽的呼声》电台播唱,香港《华侨日报》赞评:“音色纯净漂亮,中外歌曲的吐词清楚准确,实有过人之处。”发表论文:《论歌曲演唱艺术的字正腔圆》、《青少年变声期嗓音的保护》等。译有著作《歌唱的艺术》(〔意〕铁特拉孜尼着)、《威尔第》(戴恩利着)等。1954年在中央歌剧院任教成绩突出,荣获二等奖。
苏挚衡(1920年10月—)男,汉族,山东华阳人,民盟盟员。1942年重庆国立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肄业,1946年同校理论作曲专业肄业。当年起先后在西南美专、重庆艺专任教。1952年,在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工作,1987年评聘为教授,1988年底退休。中国音协会员,重庆音协会员。先后主讲过音乐欣赏、和声学、作曲法、管弦乐配器法以及小提琴、中提琴、管弦乐合奏与合唱等课程。对本系青年教师的专业如李义宣(中提琴)、萧常纬(音乐欣赏)、文思隆(小提琴)以及李智建(管弦乐配器法)等进行过培养或指导。退休后,先后参加成都老年诗词学会、成都市诗词学会和重庆诗词学会。写有数百首诗词和楹联,发表在《华夏吟》、《当代诗词选集》、《银杏诗词》、《琴台诗稿》、《重庆诗词》和《古今艺文》(台湾)以及《重庆音讯》、《重庆晚报》等书刊上。
丁泽馨(1923年8月—1988年9月)女,汉族,重庆江北人。1946年毕业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音乐系。1946年—1949年在国立女子师范学院任教,1987年评聘为教授。从1950年起在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曾任钢琴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会员。一直致力于钢琴教学。主要理论著作有《钢琴艺术的发展及其演奏风格》、《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创作特点与演奏风格》、《怎样为歌曲配钢琴伴奏》、《钢琴教学中的视奏问题》、《高等师范院校钢琴基础教程教学参考书》、译文《对肖邦表演艺术的一些看法》等。经常参加国内各种演出,演奏主要的曲目有《牧童短笛》、《浏阳河》、《绣金匾》、《战台风》、《翻身的日子》、《匈牙利狂想曲NO6》、《悲怆奏鸣曲》、《波兰舞曲》、《第三钢琴协奏曲》等。
谢理(1924年6月—)女,汉族,山西太原人,民盟盟员。1949年毕业于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声乐系,1952年到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1989年评聘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涪陵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系名誉教授。讲授过声乐技术、声乐理论等课程。为声乐助教进修班、研究生班讲授过《西欧声乐艺术史》,多次应聘为重庆市大学、专科音乐教师和学生讲学,曾赴涪陵师专讲学。编写有十多万字的声乐理论教材《西欧声乐艺术史》。译有《意大利古典作曲家乔达尼(Giordani Giuseppe,1793—1798)生平简介》、《意大利古典歌剧作曲家佩格莱西(Giotanni Battiston Peigolesi,1710—1736)以及他创作的名曲<尼娜>(Nina)》、《意大利语语音发音规则》等著作。1998年获重庆市民盟第二届教育奖励基金三等奖,1999年12月被评委民主党派活动积极分子,获优秀教师奖,1997年获重庆市民盟市委第二次“民盟教育奖励基金”三等奖。
李秀君(1928年—)女,汉族,重庆市人,九三学社社员。1951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音乐系(并修完教育系课程),声乐师从郎毓秀教授,钢琴师从加拿大籍教授王德光。1951年留校,1953年调西南师范大学音乐系,1988年评聘为声乐教授,声乐硕士生导师。曾任声乐教研室主任,艺术嗓音研究室主任。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音乐家学会顾问、重庆嗓音研究会常务理事、声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在西南师范大学执教四十余年,培养专科、本科硕士生多届。其中宋扬、周刚岳(周枫)、康新华先后获全国青年电视大奖赛“荧屏奖”。宋扬、胡霞、陈建军、李晓清、傅国庆、杨秀、和庆国等先后获四川省、云南省和西南地区比赛一等奖或歌后称号。著有《声乐理论》、《中小学音乐基础知识》(歌唱部分)。译文有:《伟大的音乐家舒伯特》、《伟大的音乐家瓦格纳》、《声乐集体课中个别技巧的训练》。论文:《学习歌圣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分析鳟鱼》、《死神与少女》。论文《发声矫治与医疗配合治疗嗓音疾患的探索》在全国嗓音医学研讨会宣读,1991年被邀请参加瑞典“国际舞台艺术嗓音研讨会”。
景宗模(1932年6月—)男,汉族,重庆人1957年提前一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1957年—1987年在重庆市歌舞团任演奏员,1987年调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执教,1994年评聘为教授,任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重庆市音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6年曾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埃及、黎巴嫩和叙利亚等国,访埃期间,除为代表团中的文艺工作者伴奏以外,还担任独奏。在重庆市歌舞团工作期间,同歌唱家举行了数十场独唱、重唱、独奏及综合性音乐会,除担任伴奏外,每场均登台独奏;1970年与歌舞剧团交响乐队合作担任较繁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的演出人物,公演了若干场;到省市电台为若干声乐演员录了近百首声乐作品钢琴伴奏的音响资料,常在电台播放;1985年为重庆5名声乐选手伴奏,赴哈尔滨参加中央文化部和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的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演唱比赛,并荣获伴奏奖。为师范艺术院校音乐系(含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输送了十几位年轻钢琴教授,1989年录了3盒声乐作品钢琴伴奏卡拉OK带,全国发行;1993年以《高师钢琴教学探索》一文荣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冯鄂生(1934年9月—)又名生鸣,男,汉族,四川江安人。1955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留校任教。1992年评聘为教授。校教学指导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曾任音乐系主任、一、二届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重庆市学校艺术教育委员会顾问、中国函授音乐学院重庆分院院长、重庆市政协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从事音乐作曲理论、和声学、复调音乐等课程的教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在科研方面,主持并完成国家教委下达的《西南地区艺术教育调查报告》(1987年),参加国家教委制定的《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主编《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教育专业考试大纲》(1990年),主持编写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音乐教育专业各科专业教材,并主编其中的《和声学自考教材》上下册(1991年),撰写《把握方向,制定好高师音乐系教学计划》、《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培养音乐师资》等论文,创作大合唱《钟声》、《红岩魂》(组曲中的三首)与歌曲、钢琴伴奏若干。近期又与全国主要高等音乐专业同仁们合作,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组织编写《面向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系列》担任编委会副主任,并主编《和声学适用基础教程》。国家教委艺术委员会赠送《感谢对艺术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的荣誉牌。
刘志渊(1934年9月—)男,汉族,四川南溪人,中共党员。1958年毕业月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先后在宜宾高县师范、宜宾地区文工团歌舞队工作,1978年调西师音乐系任教,1994年评聘为教授,1994年退休。曾任器乐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理事,民族管弦乐学会重庆分会副会长。师从王抒情老师学二胡,收到系统、全面的音乐教育和培养,毕业论文《关于二胡揉弦及其分类法之我见》发表于《人民音乐》1958年5月,1978年,将1956年以来探索和改革的双码三弦胡琴,发表于当年第一期《乐器科技》。先后编著出版过《二胡乐曲教材》第一集,《二胡初级教程》,四川成人自考《视唱练耳教材》(视唱部分上、下册)、四川省音乐成人自考二胡、小提琴、竹笛、视唱练耳大纲,以及在《中国音乐》上发表《二胡自然跳弓的演奏》论文等。多年从事教学培养了大量的二胡人才。多数在中、高等师范学校任教。有的在省、市和全国专业比赛中获奖并获得好评。
胡钟刚(1939年3月—)男,汉族,四川武胜人,中共党员。1963年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分配倒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1997年评聘为教授。曾任声乐教研室副主任,音乐系副主任,现为硕士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声乐教育学会副会长,重庆市嗓音研究会理事,重庆市高等学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学科组成员。长期担任本科、专科、助教进修班、函授生的声乐课、研究生的声乐演唱与技法研究、声乐教学与教材研究等课程,指导学生艺术实践活动,已培养出4届硕士研究生。一些学生已经成为教学的骨干或在全国、省市的声乐专业比赛中获奖,如王必主、傅晓玲等。任副系主任期间,在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率先招收音乐教育助教进修班和研究生,为兄弟院校培养了一批教学骨干。1980年参加《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学大纲》的制定,是三位执笔人之一。1990年主笔撰写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声乐》大纲及《声乐曲集》。主编教材:音乐高考必读《声乐篇》、《声乐实用基础教程》、声乐教学曲库第五卷《中国艺术歌曲选》,同时担任声乐教学曲库12卷的副主编。发表的论文有:《声乐基础技术的集体训练》、《办好助教班,为高师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贡献力量》等。
席德莉(1939年3月—)女,汉族,江苏吴县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留校工作。1996年评聘为教育管理研究员。从1962年起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团总支书记、校团委副书记、音乐系党总支书记、校工会主席、校妇委会主任,重庆市女性人才学会理事,重庆市妇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在担任校工会主席期间,西南师范大学工会被重庆市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被全国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等称号。分别在《重庆教工》、《四川教工》、《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西南教育管理研究》、《女性人才》、《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参编《教书与人理论与实践》,主编《女性风景线――西师女学人剪影》。1993年被四川省教育工会评为“优秀工会干部”,同年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模范工会积极分子”称号。1994年被中共重庆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市总工会评为“好主席”。1995年全国教育工会授予“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称号,《人民日报》、《中国教工》分别以“廉洁能干的席德莉”和“热心肠席德莉”为题作了报道。1998年全国总工会授予“先进女职工之友”称号。1998年获政府特殊津贴。
谯述琼(1940年2月—)女,汉族,四川广安人,中共党员,研究员。1960年2月西南师范学院数学系提前毕业留校从事新专业――计算数学专业的筹建及计算机研制工作。1964年9月参加中共四川省委四清工作团,任工作组长、工作队长。1966年回校调人事处学生科工作,任副科长。1987年调音乐系(学院)任党总支书记兼德育课教师,主讲形势政策课,1997年6月评聘为教育管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党务工作。发表的论文有《一领二导三支持――试论改善和加强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不用扬鞭自奋蹄――从政女性的追求》等;创作发表的歌曲(作词)有《粉笔颂》、《选择师范》、《山水连着赤字心》;参编教材《驾驶员的继续教育》等。歌曲《选择师范》1999年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举办的全国新人新作歌手大赛上获词、曲创作金奖。1960年、1961年两次被评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999年评为重庆市艺术教育先进个人。
薛世民(1940年8月—)男,汉族,四川泸县人,中共党员。1960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音乐专业,留校任教。1992年评聘为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理论教研室主任、音乐系副主任、主任。重庆市艺教委副主任,重庆市高校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兼艺术学科评议组副组长,现任重庆市音乐考级副主任,重庆市文化系统高级职务评审员,重庆市音乐家协会主席,重庆市文联副主席,全国高师理论作曲学会副会长,四川师院音乐系兼职教授,涪陵师专音乐系客座教授。从事音乐理论作曲和声学教学及研究。讲授和声学、和声教学法、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歌曲作法、合唱与指挥、音乐欣赏等多门课程。指挥过校系《黄河大合唱》、《长征组歌》,毛主席诗词合唱曲及中外艺术合唱曲等大型合唱。主编教材《大学音乐》,被四川省普通高校采用。《四川省九年义务教育音乐教材》,国家教委审查通过,从1989年起,先后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参编《音乐高考必读》、《中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和声通用教程》、《和声适用基础教程》。主研国家教委“八五”课题《多层次,多渠道,多规格培养音乐师资》,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论文7篇,已结题。创作发表歌曲多首:《一切行动听指挥》、《日月潭边谁吹箫》、《奔向2000年》、《开拓前进,奔向未来》、《军人的眼泪》、《挚爱》、《鱼儿音乐会》等。多次出任省市各种音乐大赛教师技能比赛评委。曾获重庆市文艺先进工作者称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江静蓉(1941年11月—)女,汉族,四川合江人,中共党员。1963年西南师范学院学院音乐系毕业,毕业前曾抽调担任钢琴教学两年,毕业后分配到内江七中任教,1978年调西南师范学院学院音乐系任教。1998年评聘为教授。任钢琴教研室副主任、钢琴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重庆音乐家协会理事、全国师范院校钢琴学会理事、全国乐器(业余)考级委员会钢琴评委。担任音乐学院本、专科函授生、助教进修班、研究生的钢琴基础课、提高课和伴奏与即兴伴奏课的教学。招收硕士研究生2人,学位班学生4人。出版有《键盘即兴伴奏法》、《简谱歌曲配弹与训练》,收到全国高师音乐系科师生和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及音乐爱好者的欢迎并被广泛采用。发表有《关于“放松”与“触键”的动作训练》、《从生理和心理角度谈钢琴基础教学中的技术训练》、《钢琴教学中关于“心理因素”的训练》、《高师钢琴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论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等多篇论文。曾参加“全国第五届国民音乐教学改革研讨会”,“全国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编写研讨会”,交流论文《浅谈钢琴集体课》、《再谈钢琴集体课》、《高师钢琴课应重视基础教学》等。
吕德玉(1943年2月—)女,汉族,重庆市人,1963年毕业于西南师范音乐系,留校任教。1998年评聘为教授,现为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于教学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钢琴教研室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常务理事。讲授过钢琴、手风琴、钢琴伴奏与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等课程。指导硕士研究生5届5人。从事基础钢琴教学的研究。论文、译文有《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论世界音乐教育中教材的真实性》(合作)等。编著及参编出版的书籍与教材有《音乐高考必读》(钢琴篇)、《小奏鸣曲集》、《钢琴奏鸣曲精选》、《拜尔钢琴基本教程》少儿教学版上、下册(合作)、21世纪高师音乐教材《钢琴教程第三册》。合作编辑的《中外钢琴曲精选》盒带,获首届全国优秀教育音像出版物三等奖。
李方元(1955年8月—)男,回族,四川渠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西南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毕业,学士;1990年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毕业,硕士;1998年考入扬州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从1982年起在西南师范学院音乐系任教,曾任音乐系(学院)副主任、主任、院长;1998年起任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1999年评聘为教授,现任教育部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音乐家协会重庆分会常务理事,世界民族音乐协会理事,《中国音乐年鉴》特约撰稿人。讲授的主要课程有:中国音乐史、基本乐理、音乐史及文献、民族韵学简述。主要研究:中国音乐史(着重古代宫廷音乐);音乐教育(着重音乐教育的现代发展及课程理论)。主要科研成果有:《周代宫廷音乐与郑声》、《周代宫廷雅乐的历史渊源及成因》、《北魏宫廷音乐考述》、《走出另一种封闭……对近代主流音乐学术传统的追问》、《唐代文人音乐探析》、《北魏宫廷音乐机构考》、《权力、话语与音乐的古今问题》、《中国古代史研究综述》、《抗战时期重庆抗战歌咏活动初论……兼及抗战歌咏的几个文化特征》等。共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编《90年代国外音乐教育专辑》等。
教学机构
音乐学系
主任:张性魁
副主任:林弥忠
音乐表演系
主任:王红
舞蹈学系
主任:戴钦
教师教育系
主任:马刚
声乐教研室
主任:彭兆雄
管弦乐教研室
主任:王红
民乐教研室
主任:马刚(兼)
钢琴教研室
主任:张性魁
理论教研室
主任:段勇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6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具有博士学位和演奏家文凭教师23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有海外学习经历35人,聘有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Dan Goble,德国作曲家Granzin Rainer,歌唱家李丹阳孙维良,音乐家杨和平,箜篌演奏家鲁璐等16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为客座(兼职)教授。
专业设置
专业简介
学院现有音乐学(含公费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3个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音乐表演专业2011年入选全国第七批国家级特色专业。有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音乐与舞蹈学为重庆市重点(一级)学科。同时招收音乐心理学博士研究生。
专业描述
该院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目前设音乐学(师范)、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本科专业,以及音乐学硕士点,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等各类学生832人,有一个双管编制的交响乐团。
该院现有音乐学、音乐表演、舞蹈学三个专业,专业总体布局与结构合理。音乐学专业已有67年的办学历史,是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音乐表演是以音乐学为依托,根据该院长期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的积淀所形成的特色专业;舞蹈学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有一定学科基础,有一定影响的优势专业相匹配的,教学质量有保证的新办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
该院现有教学场所12000平方米(7074平方米、4200平方米的教学楼各一栋),立式钢琴190台,三角钢琴5台(其中“斯坦威”钢琴价值100万),中西乐器300余件。
该院现有图书资料室64.5m,图书保管室34.2m、音像资料室33.2m。现有藏书13000余册,声像磁带4066盘(盒)、光盘2703盘,订有期刊30余种,报纸10余种。每年用于购置图书、音像资料的费用占教育事业费拨款的5%以上。图书资料的使用率已达80%以上,音像资料的使用率达90%以上。
学院在教学改革、科学研究、艺术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全国、省、市各级艺术表演、理论创作比赛中获奖者60余人,编写各类教材50余种,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教学、科研、管理各方面都上了新台阶,为音乐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更为良好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音乐学院简介.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07-07-23
历任领导.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07-09-01
历任教授.西南大学音乐学院.2007-07-25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9 18:26
目录
概述
办学条件
参考资料